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越  尹季  吴倩 《商业时代》2012,(31):75-76
文章首先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然后从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贷款客户和存款客户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通货膨胀形势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商业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反影响作用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之所以关注通货膨胀,是因为它对一国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甚至是不利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将通货膨胀的防范和治理视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和经济影响进行定量定性阐述,对通货膨胀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1929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波及面最广、影响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了,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来对冲通货紧缩,那么这又会让我们的经济离通货膨胀越来越近,笔者结合自己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状况,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作了判断。  相似文献   

4.
1929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波及面最广、影响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了,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来对冲通货紧缩,那么这又会让我们的经济离通货膨胀越来越近,笔者结合自己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状况,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作了判断。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速变化的今天,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经济现象,而通货膨胀带给人们以及国家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以及成本提高等属于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的经济表现形式。而对于国家而言,货币升值表明国家的经济实力上升,而货币贬值,对国家的GDP等其他方面都有严重的影响。测定通货膨胀,不仅能帮助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也有利于政府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测及预警,协助政府对于市场的调控。本文通过价格变动角度以及货币数量角度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了对于通货膨胀测定的6种方法,其中包括GDP缩减指数法,消费价格指数(CPI)法、生产价格指数(PPI)法、两因素商法、两因素积法以及增长率比较法,通过分析这6种方法的优缺点,让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测定方法有一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多的供给会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使货币贬值,又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衡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GDP、M2、CPI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中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要用VAR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货币供给通过影响通货膨胀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针对研究结果,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要适度的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既可以将控制通胀,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张龙锋 《商业科技》2014,(21):25-2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外贸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出口总额已经位居第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对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关注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的概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途径以及对于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的对策进行研究,从而提出调节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长时间受通货膨胀制约,从宏观角度来说会使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贬值严重,从微观角度来说对企业也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此,本文论述了在通货膨胀下会计的应对对策,对消除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永潇 《致富时代》2011,(9):246-247
该文通过V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受自身影响较大,具有明显惯性特征,而热钱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这可能与我国强大的外汇储备及货币政策的积极调节有关,但我们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制约热钱的流动,防止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0.
郑淼  王贵宝 《商业时代》2012,(28):53-54
石油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通货膨胀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有多大对稳定中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国际油价与中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油价与中国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变协整关系;国际油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导系数在样本期间内经历了一个先缓慢下降后急速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里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通货膨胀有一个深入、准确的了解和认识,消除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使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轨道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商品经济的不断成熟化,通货膨胀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对我国会计核算和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带来影响。通货膨胀本身并不是会计问题,但是会计信息系统总是建立运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当中,不同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信息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将给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何再已有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下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计量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会计界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以后,与国际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相一致,我国经济中也出现了通货膨胀。虽然通货膨胀还处于温和时期,但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分析了这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流通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控制和管理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货币政策效果,央行应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但是影响经济形势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对物价波动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出现会对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物价变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序列博弈模型,探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财政政策对通胀目标水平和反通胀速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财政政策的作用下,实际汇率(RER)的降低会减少通货膨胀的净边际成本,推高均衡通胀目标、降低反通胀减速度。本文以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反通胀经验对以上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通货膨胀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且有日趋加剧之势。因而,不能只限于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机理,而且要考察它的效应。这是通货膨胀分析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通货膨胀的把握、判断以及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本文集中考察我国通货膨胀的效应问题。一、通货膨胀效应分类及其分析范围通货膨胀的效应问题具有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其分析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深入和展开。按照通货膨胀影响的领域和范围,其效应可以分为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前者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和中心,后者如通货膨胀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且与经济效应密切相关。按照通货膨胀影响的性质,其效应可以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这是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力求判明和把握的关键,然而又是分歧最大的方面。按照通货膨胀的时间特征,其效应可以分为暂时效应和持久效应。二者不可偏废,只顾眼前的短期效应不顾长远持久效应的作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有长远的影响,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对于我们了解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运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析了通货膨胀存在的各种类型及成因。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只有一个,像许多疾病一样它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是形成恶性循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卢大晶 《财贸研究》1995,6(3):17-19
<正>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明确地表示要反对通货膨胀,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在为求得经济快速增长或者刺激经济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走上了通货膨胀的道路。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先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4~1988年,另一次是1992~1993年,我们在边发展经济边治理通货膨胀中陷入“膨胀  相似文献   

20.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在总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革过程的最主要危险在于它可能打开通货膨胀的大门。如今,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也出现。当前我们正面临着通货膨胀的挑战。为此,本文试图通过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比较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