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靡世界的电影《哈利波特》的延伸产品在中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对电影副产品的需求预示了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在哥伦比亚公司即将出品的几部电影正在发售专利权之际,我们的报道将力图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开始,电影市场开始在僵大城市中火起来,买票到影院去看电影,成了一种流行时尚,电影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到来。电影市场回暖当然并非一日之功,其中融注着方方面面的拳拳之心。仅去年,中央领导对电影工作的批示就有十国内先进水平条。今年以来,由中央到地方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快,国内电影企业中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革,并一直走在中国电影前端的西影集团,在这场产业化浪潮中如何再弄高潮,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为例,探究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独到之处,讨论其对中国民族电影在走向国际化道路过程中所带来的启示。文章发现,民族特质是国家电影的灵魂和支柱,坚持民族电影本土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同时,他国资源也是中国民族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最后,坚持电影商业化更是中国民族电影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王芳 《中国报道》2014,(1):94-95
未来中国电影还需要进一步市场化,逐步取消进口电影配额制,放开各项管制,通过税收减免刺激电影企业的创作积极性,引入竞争,推动电影的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市场日渐萎缩的现状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和电影界都作了很大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希望能形成中国电影的又一次高潮。但事与愿违,冷酷的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1期总第146期28现实是:电影生产和电影市场日渐萎缩,国产电影的收入成倍下降。面对中国l3亿人口的大市场,国产片年产不到100部。同时,进口电影也相应下降,而且市场拥有的新拷贝总量下降得更快,有的国产电影甚至是零拷贝。进口分账片拷贝数量虽有上升,但按协议,指定影院放映结束必须收回拷贝,这样能在市场上流通的新拷贝数量就十分…  相似文献   

6.
王雨婷 《中国经贸》2014,(13):85-85
微电影和拍客电影作为整个电影产业的新商业模式,对繁荣整个电影市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长尾理论自2004年被提出之后,也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反响,本文旨在从长尾理论角度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并进一步窥探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电影产业中的长尾现象及其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重视角出发,结合电影市场调研,管窥中国电影30年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寻绎中国电影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影产业的发展已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的价值链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市场逐渐成熟,产业化发展方向已经明确,院线制改革使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纵向分离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改善了社会福利,总体绩效明显。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之外的价值链开发尚不明显,因此要调整电影产业结构,树立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营销观念,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以及健全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以确保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影放映网络,今年年底银幕总数将突破2万块。一万台流动放映银幕同时放映同一部影片,这在胶片电影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对数字电影而言,这已是“小菜一碟”。在中国,数字电影——这一新的影像播放技术,正取代传统的电影放映模式,人们记忆中电影放映队扛着诸多拷贝、设备深入乡村的情景,将渐渐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0.
朱骏 《今日重庆》2012,(12):74-76
1938年9月,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从武汉迁到重庆,厂址设在渝中区七星岗纯阳洞的一排平房内,摄影棚就建在纯阳洞。  相似文献   

11.
佟薪火 《魅力中国》2010,(20):231-232
中国电影经历长达百年的洗礼,其中的兴衰也伴随着中国电影剧作的荣辱。中国的类型电影随着早期的“文明戏”剧作萌芽,自新中国建国后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电影的绝大多数剧作一直遵循着戏剧的创作原则,戏剧的结构,戏剧的叙事方法,戏剧化的人物刻画。  相似文献   

12.
林筱 《魅力中国》2014,(12):59-59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各时期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诞生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电影不可避免的带有“日据时代”的痕迹,随着历史的变迁,台湾的电影中的“日本书写”也逐渐发生变化。通过研究新世纪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促进对新世纪的台湾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西方小说在中国的每一次电影改编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语境密切相关。这种跨文化语境的演变,是中西方文化对峙、妥协与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促使改编者参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符合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亦即跨文化改编中常见的文化渗透与融合的现象。研究早期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对我们理解中国早期电影生产和创作状况、中国早期电影与外来文化的交往状态、中国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以及电影改编理论的自身拓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思颖 《魅力中国》2014,(18):121-121
21世纪伊始,李安导演的武侠片处女作《卧虎藏龙》开启了中国武侠电影新的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即涌现出一系列武侠电影作品。从这些新世纪涌现出的武侠电影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的两个新现象,即“新瓶装旧酒”和“旧瓶装新酒”。并对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张浩  李世亮 《发展》2007,(5):131-132
中国电影在人文内涵、文化传统、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都不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这些独特性构成了中国电影长足发展的巨大潜力.当前,改革现行电影制度,实行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国电影分级应借鉴香港及新加坡的经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切实保护青少年同时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兴盛的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政治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跨国间的文化领域交流也紧随其后。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全球化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电影作为民族文化产品的代表,它的本土化问题则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电影本土化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刁豪亮 《魅力中国》2013,(14):76-77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中国电影应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坚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的特质,科学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这才是中国电影与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的商品属性与艺术属性中,艺术属性应该成为电影的基础支撑。而与近十年的中国古装武侠片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相反,这些影片在艺术审美方面则表现得相当肤浅。电影应传达给人以高尚的审美感受以及主流价值观,这一点正是大部分当代中国电影所缺失的,也应该是电影文化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文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0,(3):277-277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片萎靡之时,冯小刚使人们看到了国产电影在本土市场上的潜质。在今天冯小刚将广告投资引入商业电影的资本运作方式使其电影的市场化探索依然走在中国国产电影的先锋位置。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创作理念有所创新,这对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是不小的冲击。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后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