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萍 《开放潮》2001,(4):54-56
投资大陆重心转移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查委员会称,2000年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比上一年增长10.8%,投资额达26亿美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项目共有84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72%。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额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1/3以上。另据台湾非官方统计,从1987年政府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台湾资金透过第三地汇往大陆的金额折合新台币已超过3万亿元。 以往台湾高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投资建厂,其主要目的是经过香港再出口产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和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台湾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
关注台商投资大陆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霜桂 《开放潮》2002,(1):31-32
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台商就迈开了投资大陆的脚步,至今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这期间,台商投资大陆掀起了三波热潮。首先是传统产业掀起了第一波的投资热,到1993年时达到了高峰。1995年前后,在两岸频繁的学术交流推动下,台湾科技产业又掀起了第二波的投资大陆热潮,与传统产业的大陆投资热交相辉映。到2000年,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挑战当局的“戒急用忍”政策,急不可待地抢滩登陆,抢在两岸加入WTO之前抓时机。台湾企业界认为,这第三波的投资热潮到2003年将达到新的高峰。发展至今,台湾投资大陆已形成相当规模,据台…  相似文献   

3.
台湾各界认为,大陆已对台湾产生了很大的磁吸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大陆庞大且商机无限的市场,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货优价廉,丰沛的科技人才资源,低廉的生产成本,广阔的生产基地和优越的投资环境,这些作用引发了台商投资大陆的几个重要变化,产业投资趋向高级化,产业投资层次提升,产业投资大陆已进入收获期;台资企业人力重组大陆本土化加深;台商企业就地采购比重加大和台商西进大陆投资带动了移民风潮。  相似文献   

4.
张远为 《北方经济》2008,(10):25-26
文章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湾地区GDP、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台湾从大陆进口额以及台湾地区失业率的影响。计量模型的结果表明,台商投资大陆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导致台湾GDP增长约0.18个百分点,导致台湾出口大陆增长约0.97个百分点。而台商投资大陆与台湾从大陆进口以及台湾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从台湾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台湾当局也应积极鼓励台商前往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5.
台湾1000大企业已有525家“西进”大陆,比例为52.5,在大陆投资建厂2612家。台湾5000大企业已有1785家“西进”大陆,比例为39.9,在大陆投资建厂5246家。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将对两岸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陆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保持高度增长的态势,台湾是极具潜力的投资目的地。ECFA对于大陆企业投资台湾有着积极的影响,大陆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军台湾市场,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莉 《中国经贸》2006,(6):44-45
2006年元旦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新大陆经贸政策。之后,台湾“行政院陆委会”于2006年3月22日正式对外公布了相关“配套机制方案”,标志着台湾的大陆经贸政策进入了新一轮管制阶段。这一做法,不仅会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及两岸经贸交流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在大陆投资的外商造成较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自海峡两岸交流大门开启以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已走过了10几年的历程。这期间,既有台湾当局“戒急用忍”政策的限制,也有两岸政治风云的影响,但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且不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潮。这表现在投资金额、投资领域、投资层次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据台湾《工商时报》2000年10月13日报道,“台湾投资大陆的金额已逾1兆元新台币”。投资祖国大陆的厂商已超过5万家,投资项目共有22 616件。台湾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已占其GDP的1%。我们发现2000年间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又掀起了新一波的热潮。它不再是台湾传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09年4月份单月核准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核准件数为10件,核准投(增)资金额为2亿7059.5万美元。有关2009年1~4月及最近两年对中国大陆投资概况,详如表1。  相似文献   

10.
大陆与东南亚地区投资环境和台商投资情况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近年来,台湾经济实力增强,资金过剩,对海外投资迅速增加。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吸引外资,特别是台资。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经济双重目的,对企业赴上述地区的海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台湾银行业与中国大陆银行业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台湾银行业赴大陆投资现有状态为背景,从台湾银行业自身资产规模、营运风险、所处竞争环境等视角着手,通过两岸银行业整体框架、经济指标、经贸数据等方面对比,论述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该趋势之动因。通过SWOT、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逐点针对台湾银行业西进大陆市场的发展优势与机遇、竞争过程存在的缺陷与阻碍及潜在风险与威胁,提出合理的投资目标、投资区位、投资模式选择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钟棣 《亚太经济》2001,32(2):33-35
本文认为,台湾产业资本外移是其经济增长的伴生现象,外移产业的最好投资地方是祖大陆。  相似文献   

13.
肖冬华 《特区经济》2012,(5):255-257
"推拉理论"为台商投资向大陆地区转移的动力分析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框架。在台湾"推力"和大陆"拉力"的作用下,我国台商大陆投资升温。在产业选择上,随着台商投资形势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台商选择在大陆投资农业,以农业为主的绿色投资升温。在区域选择上,中西部地区成为台商新的投资热点。面对新的形势,应借助台湾"推力",强化大陆"拉力",促进我国台商大陆投资掀起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看好未来台湾银行业在大陆提前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不断释出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利好消息。继6月份宣布两岸直接通汇、松绑5项涉及两岸金融投资业务之后,8月1日宣布台商投资大陆上限由原先的40%放宽到60%。8月16日,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官员透露,正在讨论放松相关限制,可能最早在2009年上半年放松银行业的投资禁令,允许台湾本地银行直接投资中国大陆金融机构并在大陆建立分支行。  相似文献   

15.
易杳  蔡闻荣 《开放潮》2004,(10):8-11
据台湾“官方”统计,到2004年上半年.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累积达343亿美元;从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里,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高达1900多亿美元;岛内有专家提供数据;2003年台湾的经济增长为315%,其中近2.6%来自大陆……“大陆因素”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台湾经贸决策不可怒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借助几个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台湾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中窥见台资对大陆直接投资所显现出来的若干趋势。一、分散性为特征的对外直接投资,使台资在大陆向更大的地域范围、更多的行业领域扩展从国际资本移动的一般理论出发,可以认为,大陆在进行中的开放改革,需要大量的发展建设资金,属于资本“稀缺”地区。而台湾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民间资本共近2000亿美元,属于资本“充裕”地区。在资本由“充裕”地区向“稀缺”地区输入情况下,使大陆的总产量增加,总产值提高,获取因资本输入带来的新收益;而作为资本“充裕”地区的台湾,其资本边际生产率将会提高,为资本所有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了总资本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方法对台湾岛内失业率上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活动并非是造成台湾失业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而且长期来看,对大陆的投资改善了岛内劳动力就业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文中还指出,岛内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台湾改善经济环境和降低失业率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开放潮》2004,(2):53-54
近两年来,尽管台湾岛内政局变化多端,两岸关系暗藏危机,但却无法阻挡两岸经济关系的持续迅速发展,而且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趋势。在两岸经济关系这种发展趋势下,台湾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大陆倾斜,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台湾经济似乎已无法脱离大陆而独自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西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转移机遇明显。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台湾面临着科技与产业基础结构调整的需要日益紧迫;另外,大陆惠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台资的吸引力日趋增强,近年来,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总量激增。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09,(5):14-14
“陆商”近期可赴台投资 日前,台湾方面积极研拟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草案已经完成,预计一个月之后,“陆商”这个新名词将在两岸间出现。到台湾投资的对象,包括大陆地区的人民、法人团体、其他机构或在第三地投资的公司;开放投资经营的型态也很广泛,包括独资、合伙、直接投资台湾企业、购买台湾公司股份、或设立分公司都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