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此间在样本公司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数据,研究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公允价值的使用降低了会计稳健性,而分项检验结果则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提高了会计稳健性。从会计稳健性单向的不对称确认到公允价值计量双向的对称确认,公允价值的修正作用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3.
4.
公允价值计量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会计稳健性是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两者的产生都与不确定性紧密相关,然而两者对不确定性的反应程度却截然不同,提供的信息也就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只是初步引入,是在与稳健性的融合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逐步体现这种修正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公允价值稳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智林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7):14-15
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外在制度原因是实行以盈余为基础的监管和评价制度,而根本原因是稳健性原则被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得以运用,可以改善公司的盈余质量,也能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稳健性的定义、从公允价值视角角度看如何结合稳健的会计政策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我国相关制度中如何体现会计盈余稳健性。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价值相关性,另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即确认传统会计中不予确认的未实现收益等,使得对会计的稳健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稳健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并针对我国的一些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方法,确保公允价值信息在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方面能兼顾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价值相关性,另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即确认传统会计中不予确认的未实现收益等,使得对会计的稳健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稳健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并针对我国的一些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方法,确保公允价值信息在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方面能兼顾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经历了引入、舍弃到再应用的过程,其应用必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带来会计信息稳健性变化,本文以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稳健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公允价值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就此提供全面收益报表和注重会计信息稳健性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就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会计稳健性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一项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耦合点,在会计实务中将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适当结合,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稳健性视角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健性是会计有效确认与计量的重要保证,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具有深远的影响。要合理处理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平衡关系,就应当将二者相互交融起来,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公允价值运用中应严格界定其概念及层次,完善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评估过程,实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减少公允价值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允价值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学与会计学的"资产收益观"经济学理论认为,资产的价值源于其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从理论上讲,资产应当通过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经济学所指的"资产收益观",是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近年来一直是会计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FASB于2006年9月发布的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IASE与F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容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应遵循稳健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流动性过剩加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流动性过剩迅速活跃了世界各地的虚拟资本市场,投机现象也应运而生,而投机一向与资产泡沫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是资产泡沫的原始动力。此次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资产泡沫破灭产生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颇受指责,但之后监管部门投资者和会计界达成共识,公允 相似文献
14.
15.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本文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刘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7)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时间并不长,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尚缺乏经验,特别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备受瞩目,完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在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与建议,以期根据我国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重成本轻价值、重历史轻未来、重利润轻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供信息的不相关所带来的影响愈来愈深是公允价值产生的内在根源;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公允价值广泛运用提供了客观环境。公允价值的使用不仅带来了计量模式的改变,而且改变了收益计价方法,即由传统的交易观转变为资本维持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跨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提出建议,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一种会计计量方式,其会计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建立的基础是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会计理念的不同导致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负债现在某些方面是分离的。所以有必要将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统一。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应当将资产减值会计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之上,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期末价值,并将其计量的差额应当记入“资本公积——资产重估”当中,即直接记入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利润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