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胜 《重庆改革》2001,(2):28-29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们的企业主动地“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市场机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去,这是极为明智的举措。近年来,国内海尔集团、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05,(3):16-16
据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了一连串“大手笔”并购行动,让国内不少媒体欢呼不已。关于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并购时代”、“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然而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仅初步具备了实施海外并购的部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政府部门一直是“旧经济”的“婆婆”,现在它们又正在竭力成为新经济的新“婆婆”。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仅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是不够的,你需要我的认可。另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怎么能随便进入应由我管制的经济领域?未经我的审查同意,你的活动可以被认定是非法的。还有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哪有这么容易就得到我的许可让你去海外融资?你想得到许可,再等5年吧。说这些话的都是些大“婆婆”,是动辄可以令行大江南北的“中书省”。还有更多的小“婆婆”,可在自己雄踞一方的辖区内对新经济企业指手画脚。本…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末起,全球出现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许多海外华商藉此展开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这为中国企业如何更好运用华人资本取得双赢提供了重要启迪。本文以打造著名“中策现象”的黄鸿年为例,对海外华商并购中国企业的经营行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5.
海外上市,是饱受融资之苦的国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梦想中的“通天之梯”。然而,今年7月开始执行的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却是对这一梦想的重创。严苛的财务条例之下,陈天桥、江南春们的“纳市传奇”越来越难以复制。 就在一些中国企业苦苦寻找走出融资峡谷的新通道时,欧洲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欧交所”)开始频频抛出橄榄枝,欧交所也因此成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新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洋 《环球财经》2011,(11):95-97
在10月北京举行的“2()11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雄心依旧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冷静思考企业未来和行业走势,国内市场热度的降低使海外市场再度引起关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一直是我国海外建设的排头兵。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保障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本刊将连续关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的机遇与风险。本期为您推出“机遇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特别是国内家电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海尔、长虹、海信、TCL、康佳、科龙等均开始了海外市场的争夺。但几年过去,除个别企业取得一些成绩外,多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成效甚微,有的甚至是一败涂地。中国家电企业海外“折翅”现象,敲响了国内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警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威海市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引进来”的同时,大胆探索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全市创办海外企业 31家,投资总额 2686.7万美元。全市海外企业单个投资规模已由 1997年前的平均 20.6万美元,增加到目前的 200多万美元;投资领域由过去的驻外机构、贸易性企业向技术开发、生产加工等领域扩展;投资国别由原来只局限于周边的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扩展到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柬埔寨、博茨瓦纳等 1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威海扩大…  相似文献   

9.
俞锋  陈柠  沈宏斌 《浙江经济》2013,(22):52-52
浙江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驱动,缘自国内市场饱和、生产要素成本飙升所催生的“天花板”突破理念。据调查所得,浙江参与海外并购中有42.5%的企业成立年限在11年到20年,国内市场被挤占,企业发展出现瓶颈。浙江企业的跨国并购与第五次海外并购“强强联合”的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杨丽媪 《上海经济》2006,(10):48-4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自1993年青岛啤酒海外成功上市后,短短13年间,内地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总量已经突破了350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0家企业成功赴海外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38亿美元。与此同时,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多伦多乃至东京、韩国等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开始频频造访中国,对内地企业伸出橄榄枝。随着2006年7月15日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各大证交所更是掀起一股到中国“抢客”的风潮。  相似文献   

11.
纵观我国企业,目前“走出去”还是办加工贸易,以简单分包、劳务、建立营销渠道为主,离更宽更广地利用海外资源,尚存不小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跨越一座路路畅通的“立交桥”.在形式上创新,而综合国内外企业“走出去”成功形式,主要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但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看,有些企业的并购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也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此陷入海外并购的陷阱中。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施“走出去”战略,已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带来无限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约有7000家海外企业,并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以及贸易摩擦、贸易壁垒、社会壁垒等问题时有发生,已严重侵犯了我国海外企业合法权益,制约着企业国际化步伐。求解破题路径已成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开发政府资源、扩大跨国主体、转变选才观念,转换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与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但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看,有些企业的并购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也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此陷入海外并购的陷阱中。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沪港经济》2007,(6):34-35
对国内众多的网络、医药等高科技企业来说,选择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铸造其高成长神话的一个捷径。然而,自2006年7月15日起,随着萨班斯法案的正式实施对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美国证券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遥远。就在这时,老牌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向内地的中小企业伸出了橄榄枝,“到伦敦上市去!”也因此成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又一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们的企业主动地“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市场机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去,这是极为明智的举措。近年来,国内海尔集团、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1 充分调查论证,准确选择海外目标市场“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市场、有资源的国家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30 年是中国企业迅速成长的30 年,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更是以跨国并购走向了世界500 强,未来30 年的中国更加期待着成长出一批真正的伟大的世界级的企业。而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似乎为这个愿景创造了机会,“海外抄底”的言论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神经,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欲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可如此强烈的海外并购欲望对中国企业是喜,是忧?  相似文献   

18.
“2003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排名”结果所显示出来的百强企业的成长速度、资产规模较去年增长迅猛,当在情理之中。即使“小肥羊”这样的中国传统餐饮企业,也在考虑如何把火锅店开到海外。看来“走出去”的话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而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相似文献   

19.
《北方经济》2007,(2):34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越来越多地遭遇到种种非关税壁垒,在与环保相关的绿色壁垒之外,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A8000)正成为困扰国内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蓝色壁垒”,数以千计的出口企业因此痛失海外订单。记者获悉,目前国内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只有120多家。专家呼吁,加大劳工权益保护力度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赵勇翔 《新财经》2005,(2):12-12
在国内并购市场还没有成熟的今天,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去并购,其中蕴藏了很大的凶险。贵刊2005年1期的封面文章《海外并购没有浪漫曲》,就勾勒出一幅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