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莹 《新西部(上)》2007,(5X):170-170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自杀人数显著增加,给日本社会及经济等带来了诸多影响。此现象与日本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减少自杀现象,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少预防措施,但更多的应该是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本娟 《黑河学刊》2011,(11):49-50
日本文化中有着独特的生死观。认为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和生是同等灿烂美丽,所有的人死后都能成佛。另外日本人通常认为合理的自杀是道德的一种升华方式。这种独特的生死观是由日本社会所特有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审美观、民族性格和行为方式所决定的。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创造了二战后的经济奇迹,但同时也造成了自杀率的奇高和自杀性文学的异常兴起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自杀行为作为社会性问题引起了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自杀领域的相关研究,涉及自杀影响因素、自杀意念、自杀防治、自杀危机干预、自杀率以及自杀现象事件分析等方面,而从理论视角下对自杀行为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却较少。为此,本文从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浅析自杀行为,即有效的沟通可发泄人们的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个体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积极性社会行为,从而避免极端自杀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倡导个体与他人的真实融入、真诚交流,建立健全个体社会支持网,同时以更新文化观念、强化个体素质、坚定生命信念等来防治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4.
近40年来,危机干预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自杀企图者以及遭受严重心理创伤者的一种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办法。一些危机高发国家,如以色列、日本等在该领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国在危机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的。现从青少年个体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家庭影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并针对青少年自杀现状,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视角对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自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贺胜兰 《老区建设》2013,(24):49-50
花样年华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使大学生自杀事件已然成为当下中国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探寻大学生自杀原因及预防其自杀对策,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背负"自杀大国"的恶名,特别在中国人看来,日本"自杀大国"的形象尤为鲜明,甚至很多人认为最容易自杀的就是日本人.实际日本的自杀率在世界范围内仅列第六.针对为何在国人眼里日本"自杀大国"的印象如此根深蒂回,笔者分析有关日本的自杀的信息之传递途径其传递实态,并结合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分类理论,尝试对日本的有关自杀的信息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的自杀信息的传递情况及中国人对其的理解程度.进而提出国人对日本"自杀大国"的固定印象,是由相关信息本身的性质及中日国情差异造成的对信息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那些胸怀参天梦想,誓作社会栋梁的大学生们为何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年青的生命?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百年以前,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通过其专著《自杀论》就当时社会的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系统的自杀理论。这对于当今社会中自杀问题的分析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笔者对迪尔凯姆的自杀理论进行详尽阐述,并将其与中国现状相结合,对我国目前的自杀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希望社会对于自杀问题能够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敬业、一丝不苟以及“和”的精神所带来的日本特有的“委婉、暧昧”、“恩情”和“集团意识”等民族性,并分析了这些国民性所产生的历史和地理根源以及对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耻”文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拥有共同的文化根源,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国和日本的思想家以及学者都强调知“耻”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耻”文化促使日本人齐心奋进,共同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危机,但是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日本发展成为造成自杀率较高等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了优秀文化传统,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在爱国主义的提升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利益关系等都在随之发生相应地改变.而近些年来所呈现出的低龄人群自杀宰不断走高的趋势令人担忧,如何利用好社会规范,利用道德约束以及法律手段等各种社会力量来控制并减少低龄人群的自杀问题,不仅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并设立自杀防护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同是人口大国,同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样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日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到目前中产阶层只占人口总数的23%左右,远低于1975年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77%。这一现象来自于两国服务发展、教育、人口城市化、社会保障、税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很快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日本人口生育率除在个别年份有所提高外,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日本人口死亡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上述现象使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成为日本目前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日本目前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未来人口预测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人口老龄化将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利贷现象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对于日本来说,高利贷则是一大难于根治的“毒瘤”。近年来,日本已成为高利贷者的天堂。高利贷者的兴风作浪,给日本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从侧面显现日本经济不景气现状。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1990年"1.57危机"以来,为解决人口减少、少子化现象加剧等社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少子化对策,但实施效果甚微.这是日本社会体制的产物,只有对日本的社会体制和相关法规方面进行改革,少子化问题方能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多侧重于跨过公司的经济动机,往往忽略了投资所在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地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古典引力理论和地缘经济学中的经济潜力观点,社会、经济及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若干社会及地缘经济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日本在亚洲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超长的景气扩张,一举超越了20世纪60年代的"伊奘诺景气"成为战后最长一次景气周期。此次超长景气不仅没能多大程度推进日本经济前行,而且其国民也缺乏对景气的实际感受,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出现了一些与以往景气扩张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与日本经济中某些结构性因素相关,其中包括企业生产和收益、贸易和投资、雇佣收入和消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但是,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分析目前还尚难定论,还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货币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雇佣等角度,对2003年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经济今后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02:期待与焦虑中的日本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以来,日本经济研究也随之进入了深层探讨的时期。中外学者就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成因、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而随着近期日本经济形势的转变,一些新现象、新特征开始逐步显现。为此,我们组织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经营等角度出发,对当前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反思与展望,希望由此进一步促进并深化日本经济有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但是,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分析目前还尚难定论,还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货币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雇佣等角度,对2003年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经济今后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