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变量不可能被长期低估或者高估.具体地说,名义变量可能被长期低估或者高估,而实际变量却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后者总是要趋于呈现其本来的面目.并且,实际变量要比名义变量重要得多.我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可能被长期低估,不过这里仍然要分析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对于出口企业的影响. 如上所言,既然实际汇率总是要趋于呈现实际情况,而且实际汇率又比名义汇率重要,那么,即使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补贴了出口企业,其补贴也没有名义上看起来的那样巨大.  相似文献   

2.
汇率问题的本质名义汇率可能高估或低估,但实际汇率不可能长期高估或低估的。经济的一个变量被固定下来,其它变量一定会围绕它做自动调整的。其结果,实际变量就会趋于回复其本来面目的。人民币名义汇率被低估,国内工资和物价就会上升,最终实际汇率是会得到调整的。实际汇率不可能被人为控制,实际汇率总是要得到调整的,总是要趋于呈现其本来面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均衡汇率是进行汇率管理的关键概念。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从统计学意义上确定均衡汇率与基本经济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作为管理汇率和确认汇率失调的基础。本文运用BEER模型,采用1984年1季度-2005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贸易条件、劳动生率和净对外资产对均衡汇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均衡汇率具有负向作用;(2)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过几次失调的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自我修正功能不强;(3)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升值阻止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1994年1月—2014年1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兑美元、英镑及日元实际汇率的非线性调整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目前已经达到均衡水平甚至处于高估状态。2014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高估约10%,人民币兑英镑实际汇率高估约7%,人民币兑日元实际汇率高估约12%。三种基准货币下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但是不同基准货币下的实际汇率具有不同类型的非线性特征。具体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调整过程具有ESTAR特征,人民币兑英镑实际汇率的调整过程具有LSTAR特征,而人民币兑日元实际汇率的调整具有SETAR特征。最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具有均值回复特征,满足长期PPP假设。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开放度、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外国直接投资作为汇率决定因子,建立了一个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决定模型,并测算了1980年至2006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衡度。研究表明,人民币高估与低估交替出现,但汇率失衡度与调整期均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外关于均衡汇率的相关研究,选择由Montiel提出的ERER改进模型,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H—P滤波技术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进行测算,研究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开放度、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错位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小幅高估,所以国外提出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观点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7.
评西方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平衡方法和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是西方常用的衡量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方法。宏观经济平衡方法主要用来测算为达到对外收支均衡,实际汇率需要作出的变动,但该方法计算基本经常账户时需要作出取舍,且难以预期经济结构变化对一国对外收支状况的影响,具有扩大实际汇率的低估或高估等弊端。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直接通过单一等式测算均衡实际汇率,但应用该方法会夸大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程度。由于这些方法存在弊端,人民币均衡汇率难以确定,因此,西方指责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从而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补贴或倾销的论调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8.
石磊 《国际金融》2010,(9):36-39
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罕见的贬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由6.775反弹至6.8105(参见图1)。根据我们的内部模型测算,8月份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联动性加强,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但并未对一揽子货币主动升值。由于美元在8月份对主要货币出现了升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也随之出现了走强的过程。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弹性将会保持较高的水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随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变动的特点将会加强,因此,预测美元本身的走势对预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布雷顿森林体系Ⅱ的含义:汇率钉住美元,低估本币汇率,盈得巨额利差,投资美国国债,取得资金回报;布雷顿森林体系Ⅱ难以成立;各国汇率制度安排是多元的,有的国家汇率制度参照美元价值波动有三大因素起重要作用;货币的实际价值处于经常波动之中,难以确定货币对外价值是低估,还是高估;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尽大国责任,维护美元价值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动态的、跨期效用最大化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对基本模型进行扩展并分析了实际汇率的6种决定因素。基于理论分析,选取1994年一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的相关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对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解释力度最大,净外国资产解释力度微弱且显著度较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样本期呈现高估和低估交替互现,且具有一定的修复调节机制,总体未显著偏离均衡水平,不存在大幅低估。因此,人民币应继续坚持"自主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孙泓 《新金融》2008,(6):13-16
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可小觑,人民币究竟值多少美元已成为汇率的核心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人民币被低估了,从实质上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了.我们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对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趋势加以分析,解析终结人民币持续单向升值的几种可能性,并强调中国应根据自己的贸易及国内经济发展战略来制定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变量不可能被长期低估或者高估。具体地说,名义变量可能被长期低估或者高估,而实际变量却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后者总是要趋于呈现其本来的面目。并且,实际变量要比名义变量重要得多。我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可能被长期低估,不过这里仍然要分析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对于出口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音 《中国金融》2004,(4):59-61
2003年国际汇率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元贬值加速,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呈先抑后扬的态势;美元贬值压力急剧释放与其他货币抵制升值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年美元贬值幅度总体高于2002年。2003年年初至年底,美元对主要货币指数大幅贬值,其中名义汇率贬值14.98%,实际汇率贬值14.64%,分别高于2002年的贬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1,(30):5-6
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4 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于1美元兑6.39元人民币。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3.3%,自2005年初以来已升值近30%。但人们仍普遍认为,人民币兑中国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汇率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去年11月的经常项目赤字高达540亿美元,虽然略低于10月的555亿美元,但仍是有史以来的第三单月峰值。由于人民币实行的汇率制度实际钉住美元,因此,随着美元的大幅贬值,人民币兑西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低估。西方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与"第三国"的双边汇率,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欧元实际汇率和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的进出口的关系,证实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会导致中国对欧元区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多,加大中国对欧元区贸易顺差。中国应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避免恶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狼烟又起.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笔者有几点认识,想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我们可以改变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但是我们很难改变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 这是一个重点,然而我们漠视了这个重点.这个重点的直接含义:世界经济真的存在什么失衡的话,那也一定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缘故,至少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本身的缘故.如果工资和价格具有弹性,经济具有古典特征,那么人民币汇率是无所谓低估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48比79的绝对优势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根据该法案的规定,~旦人民币被认为是被低估的货币,货币低估部分被视为出口补贴,美国商务部将被授权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相似文献   

20.
从供给角度运用Balassa-Samuelson模型对Elbadawi模型作了改进,引入了生产率因素,解决了人均吸收率的内生决定机制问题;并运用BEER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均衡实际汇率的走势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以1995年为界,前段主要呈现出贬值趋势,后一段呈现出升值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同时汇率的高估主要表现在1980年第2季度至1985年第1季度,而低估则主要出现在1986年第2季度至1995年第1季度;且当前的汇率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