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任意 《时代金融》2013,(12):237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数据,从债权人治理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债权人的治理作用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产生的影响。本文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人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负债融资会增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动机和能力考虑能很好的制约该风险,这就帮助我们更好地测算债务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债权人的治理作用会导致审计收费降低。在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的民营企业中,债权人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债权人诉讼为视角,检验了诉讼之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发现,债权人诉讼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债权人类型和不同企业性质治理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讲,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债权人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债务诉讼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在诉讼的治理路径研究中发现,涉诉公司通过变更管理层来发挥债权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经典理论早已证明负债融资是一种外部治理机制。根据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在50%左右,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应该要发挥其治理效应。本文对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经典理论早已证明负债融资是一种外部治理机制。根据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在50%左右,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应该要发挥其治理效应。本文对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资本结构是公司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公司治理是处理公司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不同利益关系人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方面,债权和股权不仅被看作是融资工具.还被认为是不同的治理结构,他们均对公司形成控制权,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比例偏低.且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有限。本文从优化资本结构出发。探讨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完善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应当是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按照《公司法》所确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进行的治理称为公司内部治理,而来源于债权人、雇员(劳动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构成公司的外部治理。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银行本身的特点,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走共同治理并着重强调债权人利益的模式;同时提出公司治理和公司财务监控密不可分,商业银行应以公司治理为依托发展,多方监控主体并存,以内部监控为主的财务监控体系,全面实现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监控弱化问题的提出债权人作为上市公司利益群体中的一员,在上市公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债权人的立场和态度将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也会对债权人产生重大影响。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权是公司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通过债务契约明确规定了企业的责任及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依据这种受法律保护的契约条款,特别是债权人可以采用使经营者面临巨大压力的破产机制并且处理抵押资产,对企业及其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发展来看,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债权人监控弱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债权人在企业经营时对经营管理层内部监督的缺失。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只有债权没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验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大股东掠夺债权人的手段还是债权人监督大股东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2005—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权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以短期债务为主的期限结构特征是债权人对大股东掠夺行为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的体现。据此进一步从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其他大股东监督能力这三个方面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大股东掠夺效应和债权人监督治理机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股东掠夺激励较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通过提供更短的债务合约来监督大股东,这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债务期限结构的监督治理效应,而且检验了其他债务期限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角色定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群体的扩大,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强化了上市公司监管,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同样担负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在公司治理中处在什么地位,也引起了各方的争议。考察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在国外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作用,应在我国现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明确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角色定位,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保险公司治理转型:从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兴市场和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下,中国保险公司治理正经历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转型。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层面梳理了保险公司治理的转型过程。同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其治理主体、治理边界、金融风险承担主体的演化路径,归纳了保险公司治理转型与治理结构、治理监管、治理效率、治理风险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脉络。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财务绩效;另一方面,好的业绩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即市场绩效,体现为公司治理溢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职业年金制度面临多重风险。基于风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应推进职业年金制度的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年金受益人的权益,整合各类资源与机制,加强相关主体的协调与合作,防范职业年金制度风险。我国职业年金治理存在治理结构不科学、基金管理与投资体制不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不足、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增加了整体性治理的复杂性。对此,本文提出职业年金整体性治理的对策:加强法制建设与制度设计,完善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建立监管体系、惩戒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职业年金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的理论产生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针对全球会计准则的不统一、财务报告可比性弱等全球性会计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全球会计治理思想。文章构建了全球会计治理的基本分析框架,提炼和比较了全球会计协调、全球会计趋同和全球会计等效三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券商治理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户中存在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在现行的治理框架下,股东相容性风险、股东-经营层代理风险和客户-经营层代理风险均居高不下,使得治理风险成为我国券行业的最大风险。以国有产权为主导的产权结构和激励不相容的外部治理机制是滋生治理风险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师恩 《海南金融》2009,(12):72-75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在公司治理方面相对我国其他类型银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于商业银行年报中披露的有关公司治理数据的统计分析,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中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级管理层激励特征等各类治理指标对于商业银行公司业绩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竞争使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与企业竞争适应度相关的因素。一些学者认为,各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将向某一种最优模式趋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不会发生快速和完全的趋同,一些重要的差异将持续存在。但如果趋同,意味着对有效的公司治理基本要素的全球共同理解和接受的不断增长,那就毫无疑问,它确实正在发生,并有利于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8.
财务治理效率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线。在将公司本质界定为利益相关者产权契约联结体的基础上,推演出财务治理效率论说,其核心思想包括:公司产权契约的核心是公司财权契约;财权契约不完备与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财务治理问题的产生;财务治理的本质是剩余财权配置,根本目标是实现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的核心是剩余财务索取权与剩余财务控制权对应,基本衡量标准是财务治理收益与财务治理成本对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投资者角度出发,以是否存在治理溢价作为衡量标准,对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沪深两市2002~2005年间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显著的治理溢价,这与麦肯锡公司在2000年和2002年两次对投资者所作调查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这些研究结论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在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解决那些关键治理环节和要素;与此同时,对于尚未发挥应有效力的分委员会,应该分析并克服限制其作用发挥的消极因素,在既有的资源及禀赋约束下,充分发挥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eeks to establish if top management (the board) of a firm should extend its overview of the governance process to the execution of strategy (i.e., strategic governance) and, if so, does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IS) have a role in facilitating this strategy execution proc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MAIS in strategic governance by examining a company with a public record of both successful governance and integrated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ocesses in a high‐risk industry.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boards should go beyond the minimum conformance (compli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governance‐regulatory legislation and assume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strategy execution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However, while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chniques, processes and reports were found to be used extensively in strategic governance to integrate the policy‐management interface in numerous conformance–performance domains,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ant was found to be limited in terms of their role in such governance.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 more strategic governance role offers the management accountant a way back into senior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routin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socialize the board and curb any opportunism that may a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