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兄来  徐杰  杨兴 《乡镇经济》2010,1(4):110-113
防范职务犯罪人外逃是当前预防、打击职务犯罪的时代要求和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防范职务犯罪人外逃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完善联合机制、加强证件管理,以及创新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出境管理、强化职务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健全职务人员的财产监管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是一种与职务相关的犯罪,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基于法律与经济研究的紧密联系,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观点来解读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问题,以期更好地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之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职务腐败呈现案件频发,程度加深,领域集中的特征。其原因可归纳为高校领导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弱、制度建设滞后及环境负面诱因。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防治高校职务犯罪的思想教育机制、惩防腐败体系、权力监督机制及反腐倡廉执行机制,有效遏制高校职务腐败。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是广大群众最痛恨的腐败现象之一。其范围包括各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等作为的犯罪和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非作为的犯罪等。从司法实践看,职务犯罪得逞的主要条件,一是犯罪主体有犯罪动机,二是犯罪主体有权力资源。因此,预防职务犯罪重要的是要抓好国家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之不想犯,同时监督制约好国家工作人员手中的职权,使之不能犯。因此,从宏观、中观到微观搞好职权配置、监督等就成为职务犯罪预防的关键。而要通过强化职权监督制约来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则应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银行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读权力的行为,是腐败的极端表现。在改革开放和银行建立新体制的过程中,个别银行工作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这在当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源头上预防。  相似文献   

6.
<正>一、城市拆迁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之类型1.贪污贿赂型犯罪贪污贿赂型犯罪是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在城市拆迁过程中也不例外,表现为拆迁中的公职人员利用公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或直接占有公共资金。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地方拆迁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虚报拆迁面积,与被拆迁户相互勾连,更有甚者直接伪造拆迁安置补偿协议骗取国家补偿资金,直接占为己有。有的开发商为了获得拆迁用地,向拆迁工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在全国非常普遍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失控,如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利对权力的监控不足。国情专家更进一步从腐败成本上指出,职务犯罪之所以如此严重还在于实施职务犯罪的成本过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的"职务犯罪"是对与职务有关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行为的概称.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等违背职责要求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职务犯罪造成国资的流失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其实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另一种是因为行为人在职务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而导致的犯罪.  相似文献   

9.
张慧 《魅力中国》2010,(26):131-131
在司法改革中,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归属是一个热点问题。有意见认为职务犯罪的侦查权由检察机关行使权力过大,主张将这种权力从检察机关分离出来;另一种意见坚持认为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应由检察机关行使。笔者同意后者,并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检察机关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村官”职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飞  陶霞 《乡镇经济》2008,24(3):124-12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村官”们在资金和物资上拥有更为广泛的权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诱发职务犯罪的因.素。文章通过对“村官”职务犯罪现状的分析,探求对此类职务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李坤 《魅力中国》2009,(36):219-220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权的重要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手段,是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反腐倡廉的必要工具,是检察权中最具威力的一项职权。但是,我国现行的制度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地方,限制、弱化了检察权在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的发挥,需要我们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制度建设深入研究,以期在今后立法中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拆迁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之类型 1,贪污贿赂型犯罪 贪污贿赂型犯罪是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在城市拆迁过程中也不例外,表现为拆迁中的公职人员利用公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或直接占与有公共资金。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闹的沸沸扬扬的陈水扁洗钱案轰动了国内外,此事件不仅引发了我们对洗钱这个犯罪行为的关注和思考,也更加的让我们看到了职务犯罪的可怕。职务犯罪随着公共权力的产生、膨胀而不断产生、泛滥。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腐败的代名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职务犯罪已成为不容忽视不能容忍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职务犯罪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做一下基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国禹  李恕超 《魅力中国》2009,(36):206-206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基于职务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此类犯罪虽为数较少,但其社会危害性极大,严重损坏了国家机关的声誉,破坏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当前职务犯罪的现状及行业分布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提出了预防高校职务犯罪体系的构建策略。要加强自身修养,激发清正廉洁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权力的有效使用;加强第三方监督,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领导者而言,权力影响力是权力因素在社会和组织作用下而产生的强制性影响。无论是谁,只要担任了职务,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与这个职务相对应的权力影响力,然而一旦离开这个职位,这种强制性影响力也就不存在了。非权力因素影响力则不同,它是建立在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格、眼光、才能、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自行侦查权是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赋予的,该权力的行使引起了不少理论界人士的争议,有人认为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极易造成检察机关内部对侦查权的监督缺位,从而导致刑事强制措施的滥用和刑讯逼供的发生。笔者拟从检察机关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建立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体系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有效预防和遏制质监技术机构检验检测人员职务犯罪,就要认真分析其犯罪成因,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三个环节,健全自律、防范和监督三个机制,从而构筑教育扎实、制度规范、监督到位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否实现其领导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关键在于他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所谓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其大小随着领导者所担任的职务而定.不论是谁,担任了某个职务,便有了这个职务相应的法定权力.这种法定权力具有强制性质.要求下级必须服从.而非权力影响力来自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包括领导者的品德修养、知识才能和情感素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例表明;领导者影响力中起决定性、主导性作用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者如果缺德少才,不懂得关心人、尊重人,再高的职位,再大的权力也产生不了相应的影响力,更谈不上领导的有效性.据某报载.有人总结出“10-1=0”的算式,意思是说,领导者的权力与效应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哪怕仅用了权力的  相似文献   

20.
杨凯 《新西部(上)》2009,(7):76-77,60
以权欲、物欲、色欲等诱因驱动下的行政人员为满足私欲膨胀的职务犯罪,在行政执法人员中不时发生.所以,对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定依据,要努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法律意识方面的水平和修养,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使权力服从于法律,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和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