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澜语录:“我以前的确没做过商业代言,但我并没说过不会去做商业代言,只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商业代言而已”。 “我并没说过不会去做商业代言” 杨澜的第一支商业广告新闻发布会,让许多企业、广告公司觉得最心疼的一句话莫过于此。因为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杨澜除了公益广告外,从来没有和商业代言沾过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黎木 《商界》2007,(6):I0005-I0007
在这个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商业时代,属于你的蓝海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www.China Byte.com,在内容建设和商业运用上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际市场》2002,(10):36-36
第一批运到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已在调试之中.从上海市区到浦东国际机场的高架路轨也已基本竣工并将很快试运行.然而,德国作为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的发源地,却仍在为能否上马第一条商业营运的磁悬浮铁路系统争执不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混合投资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型交叉持股(吸收合并)经济交易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在集团母子公司吸收合并交易中个别财务报表以及在集团实际控制人、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部分特殊交易母公司编制单体报表期初数(比较数据)不能被追溯调整(不完全具有可比性)。本拙文对“集团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方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重新安排”非换股交易模式做粗浅探讨,对该特殊股权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模式提出新见解,理论合规性与实务可操作性并重,并提出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10年风雨,九百集团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形成一二三四现代商业新的体系;第二,六大经济指标全面增长;第三,在全市各个商业集团,特别是区属商业集团中,应该说名列前茅。这三条要肯定,至于经验,庆苏总结了一条,跟着市场走,我建议加一句话,脚踏实地走,就是说要落实到具体的商业项目上去。下一步上海商业发展面临两个情况,一是区属商业不是大拆大建的时候,现在是要做做深的时候,要脚踏实地;二是要看到外资、民资,强大的资本力量已经形成了,再不脚踏实地走,就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  相似文献   

7.
梁丞 《现代商业》2007,(9):68-69
前些天,与一位做商铺销售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时谈起了他目前所操作的项目情况,他告诉我现在不做商铺销售代理了,改做招商代理了。我问:多大的商业面积?他说:不到八千平方米。问:那怎么卖到半道又不卖了呢?答:老板想自己长期持有,自己招  相似文献   

8.
一年多以前,笔者在《商业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一期上读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唐永明先生的《对〈市场营销观念质疑〉的质疑》一文(以下冒昧均称唐文)。其中,“‘顾客至上’不值得提倡”的观点引起笔者极大兴趣和注意。此后,在对《商业经济与管理》后续刊物连续追踪至今,再没有见到有人就是否提倡“顾客至上”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是否提倡“顾客至上”,不单是涉及营销观念的问题,更是涉及到营销的精髓及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于实践中,这一问题都十分重要。笔者对“‘顾客至上’不值得提倡”的观点不敢苟同,认为…  相似文献   

9.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海市商经学会等单位在这里举办第十届上海商业论坛,以"经济转型与商业创新"为题,畅议上海商业的转型发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今天上海的商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类业态齐全.各种功能相间,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各种所有制共存.但是,如何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谋划上海商业新的发展.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研究.一会儿.各位专家学者将做精彩发言,我先抛砖引玉,再次就上次谈的<关于上海改革开放中发展商业服务业的一些想法>做点补充发言,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对中美知识产权案的美国两次书面陈述及口头陈述的初步剖析,对该案最大焦点的"商业规模"做进一步的论述,尤其是对"商业规模"的含义与TRIPS协定第61条第一句项下义务的实质,以及"商业规模"的数量界定,提出了一些供我国主管部门及感兴趣读者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伯纳德·沙曼和他的Apoteex制药公司是商业社会里的一个"怪胎".这里的"怪胎"一词可能过于含混直至引起误解(源自于加德纳的一本著作),大致指的是依靠一些非正常的方式向主流制药企业发起挑战的个体,这些个体采纳的方式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往往同某种社会规则和人文思潮不经意吻合,虽然有钻空子的嫌疑但却并非不负责任(不付成本、不受到惩罚),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商业行为并不理直气壮."怪胎"们究竟做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人们无不惊羡世界500强的实力,也难免迷惑于麦当劳,肯德基何以称雄世界,民族情结呼唤中国也要产生这样的企业。其实任何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企业家只有一个目标、一种动力和一种驱动因素,那就是—对做大企业的渴望。而企业要做大的途径有很多,并购联合可以,多元化经营也行,但是现实中企业以这两种方式扩张成功的实例不多。相比之下,已经成就了许多商业帝国的特许经营成了做大企业的首选。 特许经营火爆商界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现代营销形式,最初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品牌新闻     
上海将催生出国内超大规模的商业航母——上海百联集团。据上海市商委4月传出的消息,上海百联集团将由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上海物资集团共同组建。 据悉,催生这一国内商业庞然大物的是上海市政府。而具体制订并实施合并方案的是上海市国资委。尽管合并细节及执行日期尚不清晰,但大体轮廓已清晰可见。对于打造百联此举,上海官方的解释为旨在打造“中国的沃尔玛”,防止国内零售商间的内耗,并帮助它们应对来自国际巨头日益增加的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做大商业集团一直是上海政府的梦想。几年来,在政府牵头下,兼并、重组、整合频频,上海商业企业集团从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年份。作为商业现代化标志之一的超市,在中国商业的对外开放中一直处于先导地位,面临新形势,中国超市到底做什么样的选择?就此记走访了国家内贸局营销改革司副司长、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女士。  相似文献   

15.
近期,本田公司对外宣布了截至2005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第一季度的财报。报表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合并净销售额和其它经营营收为22645亿日元(合204.7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2%;合并经营盈余总计1703亿日元(合1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5%;该季度子公司证券收入为211亿日元(合1.91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增长12.3%。  相似文献   

16.
《市场与电脑》2002,(8):26-27
背景:联合重组应对WTO 2001年面对加入WTO带来的医药商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上海医药对其医药批发业务进行了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将原来的新药、普药两条线合并为药品销售总部一条线,以利于其医药商业进一步做大规模,降低成本。同时在医药零售领域延续了其扩张战略,与江西省医药集团合资组建江西南华医药等,希望在快速成长的医药零售市场保持并扩大其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今天这个论坛是对上海商业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刚才几位老领导回顾总结了他们的一些经历,讲得很深刻,很有启发。我在这里讲一下展望,主要是提供一些信息,是关于”十一五”期间商业发展的主题问题。中国商贸流通”十一五”规划的主题是什么,我参加过好几次商务部组织的讨论。”十一五”中国商扩大消费品市场,大家多买些服装,多买些彩电,多吃几顿饭,这是今后5年中中国流通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怎么样在流通方面做些工作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8.
韩正忠 《大经贸》2001,(4):87-89
诺贝尔奖,为何几乎总被美国科学家囊话?为了让穷人的孩子能读大学美国政府立法:减免大学生家庭所得税;二战结束后,苏联做的第一件事是忙着将德国的机器设备运入国内;而美国忙着做的第一件事是将众多的德籍科学家纳为美国公民。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动力源于:一切为了教育和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李溯婉 《大经贸》2002,(1):69-71
西格玛是英文SIGMA的译音,即希腊字母σ,是统计学家用于衡量工艺流程中的变化性而使用的代码,后来企业发现也可以用西格玛的级别来衡量在商业流程管理方面的表现.摩托罗拉是第一家建立六西格玛概念的公司,通用电气对六西格玛进一步发挥.现在,六西格玛成为美国和日本企业所推崇的一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19日,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第十七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榜上有名,荣获一等奖。几年来,物美独辟蹊径,开创了“盘活国有资源,做大做强连锁商业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几乎不用证明零售连锁企业在中国商业发展中的地位,短短的七八年光景,零售连锁业蓬勃发展,显示了自己旺盛的生机。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条路上,所有的人走得都不轻松,对张文中博士和他的物美集团来说更是如此。从1994年创办第一家零售店开始,张文中走出了一条激情创新的连锁之路,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