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周期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山东经济》2002,(2):20-21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其理论研究,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都有诸多经典结论。“新经济”现象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作战。本文对新经济进行分析并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3.
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状况极不一般,出现了一些在以往的经济实践中从未见过的,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看来也似乎不可思议的新现象,并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问题之一便是:“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经济周期的规律?对于美国经济来说,90年代究竟是一个长期繁荣的开始,还是仅仅是一个扩展了的、延长了的周期?以及扩张为何超长、会否终结、何时终结?  相似文献   

4.
<正>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曾使人们怀疑过经济周期的存在性,但新世纪初的经济减速告诉人们,经济周期仍然作用于美国经济,"新经济"可以改变经济周期的表现形式,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周期,因此,未来的美国经济仍将会在经济周期和"新经济"的相互作用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浪潮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90年代开始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在增长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称之为“新经济”。“新经济”从美国开始并在世界各国兴起,形成了一次“新经济”的浪潮。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人传统的增长方式向新的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新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经济,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与亚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亚洲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真正出现过因美国经济发展和波动而深受影响的先例。即使是与美国联袂发展的日本,也始终保持一种景气上的此起彼伏关系。但在最近5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东亚金融危机被证明同美国电子商情的波动有直接联系,东亚经济的复苏主要受益于美国经济的繁荣昌盛,美国IT产业投资速度的放缓,直接影响着当前东亚出口的整体水平,东亚的金融市场同美国的NASDQ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联度,日本经济与美国经济走到了同样的路向上,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世纪之交,印度在全球软件技术中的领先地位已非常明显,人们预测印度会成为全球的IT服务中心,中国既承担着全球IT设备和产品的制造任务,同时又在软件开发方面突飞猛进发展,正稳步成为全球IT设备及产品的制造中心和世界IT软件生产大国,这些,都鲜明地展示着新经济与亚洲的特殊关系。它何去何从,是人们所深切关心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
曾几何时,“新经济”的旋风席卷了神州大地。1999年底以来,我国股市中的网络股异军突起就是明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成千上万的网络公司更是让“新经济论者”神气十足。正当人们为“新经济”而激动不已,企图以“新经济”的惊险一跳而跨过“旧经济”的垂垂马车之时,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当年超英赶美的豪迈。“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和全球化为前提的经济,又可称为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其实质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新经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雅琴 《山区经济》2001,(2):51-52,F003
  相似文献   

13.
14.
2000年12月23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复旦经济学年论坛-2001”在上海证券大厦证券总汇举办,论坛的参与主全为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金融专家,企业家,政府部门领导和媒体人士等,其宗旨和目的在于促进复旦大学经济学学科的品牌建设,使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紧跟社会实践的前沿,通过“论坛”这种有效的平台促进学术界,决策部门,企业界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通,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世纪,新经济与中国发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德明教授担任论坛主持,与会的七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新经济的实质与内涵,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创业与发展,WTO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金融业的重组,政府的职能与定位和中国经济学的转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过去20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创造了较高的就业机会,在过去两年,中国在金融,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化方面的改革已大有成效,目前已进入良性循环,而许多国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经济”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众说纷纭的美国“新经济”进行探讨和述评。文章从美国经济“滞胀”和里根政府实施的供给管理政策及其带来的经济结构不均衡问题入手,并对9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指标的超常表现作了析述,剖析了结构不均衡风险和严重的经济泡沫等问题,指出“新经济”并不成立,资本主义世界恒定的周期性衰退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的走向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河 《东方经济》2000,(10):20-21
  相似文献   

18.
19.
原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新经济的出现,特别是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会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现在看来,仅仅2—3年的时间,经济仍然没有摆脱这样一个经济周期的规律,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几年实际处于比较低谷的状态,或调整状态,经济仍然具有周期性,没有摆脱经济周期特点:高涨、调整、萧条到复苏。  相似文献   

20.
联储贷币政策在美国“新经济”中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