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基金规模增长, 基金投资稳健发展, 由于治理结构和制度设计而产生的风险也初步显现。本文立足我国企业年金 20 年发展的实践, 借鉴国内外企业年金计划的监管机制, 从机制设计、生命周期策略、受益人教育和信息披露等 4 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磊 《冶金财会》2012,(6):39-42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企业及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正得到迅速发展。本文探讨了企业年金的性质,并分析了企业年金的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构建企业年金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加强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与监管。  相似文献   

3.
浅析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国家企业年金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大力推动,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国企更是积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在当前企业年金市场发展较快的背景下,文章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归纳了建立企业年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制度是国家提倡、鼓励企业自愿建立的,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是企业的一项福利、激励制度。企业年金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我国企业年金管理采用信托型管理模式,实行以信托关系为核心,以委托代理关系为补充的治理结构。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委托人,受托人是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其管理运作还涉及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但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应充分发挥其会计职能作用,确保本企业职工权益的安全完整、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1.企业年金向公共年金转化 在社会保障年金(公共年金,即公共养老金)制度建立之前,日本民间企业一般对于退职者支付一次性退职金(用欧美的说法叫做企业年金、岗位年金)。退职金的支付以个别企业(工作范围)为财政单位,其内容一般随各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变化。而且当时几乎还没有把退职金的  相似文献   

6.
陈坚 《电力技术经济》2006,18(5):32-34,44
企业年金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目前作为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国家企业年金制度的框架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下,按照市场化运营和管理的要求,进行企业年金规范管理试点的实践。国家电网公司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依靠自主创新,进行业务数据大集中工程,打造数字化企业年金,推动信息化建设,为公司系统的企业和职工提供企业年金业务数据不丢、业务不断的专业化服务,突显公司系统社保工作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企业年金制度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国家目前已经确立的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工个人养老储蓄)“三支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稳定养老金的后备支撑。它通过建立职工个人账户资金平台,增强企业对职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企业年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用于支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随着我国企业年金的快速增长,为更好的核算企业年金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确保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和收益,企业年金会计相关理论问题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航天工业管理》2011,(11):38-38
2011年10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举行了中国航天科工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签约仪式。其中,建设银行为航天科工集团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工商银行为账户管理人,中国银行为管托人。这标志着航天科工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工作顺利转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底,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由企业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企业年金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视经济负担能力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企业年金制度是养老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现象,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年金计划作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对实现老有所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企业年金中的信托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政府的监管模式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建立风险补偿体系和明确规定年金的转让权利,最终保证年金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t annual annuity (EAA) has long been used as a method of costing recovery of invested capital and the required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over the productive life of a capital project. Academic texts almost universally use EAA methodology with level payment streams (annuities) to allocate capital costs. We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allocating capital costs evenly over each unit of production for projects with anticipated non-level production. This methodology uses a modified EAA approach that allows non-level annuity payment streams. Capital cost al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omputing the value of extracted minerals for severance tax purposes; however, many firms and state and federal agencies use ad hocdepreciation schedules to allocate these costs. Ad hocdepreciation methods such as modified accelerated cost recovery system (MACRS) may be appropriate for income tax purposes but are inconsistent with commonly found requirements that severance taxes “shall be assessed on the wellhead or mine mouth fair market value.” The modified EAA approach provides a straightforward alternative that is based on sound financial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Connecticut Housing Finance Authority (CHFA) reverse annuity mortgage (RAM) program. Because of the size and payment history of the program, the analysis provides an empirical framework on which to develop and assess other home equity conversion (HEC) programs. The program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se program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epayment. The program issued 765 annuities over five years, and 240 of these loans have terminated payments. The annuity payments had a demonstrable financial impact on the elderly participants, with an 88% average annual income increase. Prepayment rates varied across borrower and loan characteristics. The rates were most sensitive to marital status and were heavily affected by the age of the borrower and the term of the loan. Although default risk exists, the evidence indicates a low probability of the loan value exceeding the house value.  相似文献   

14.
围绕如何有效地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展开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及应用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云计算体系结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企业云计算的体系架构,并对架构的各个层次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dentifies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widely recommended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mutually exclusive projects with unequal lives may result in incorrect project rankings. These situations arise from the failure of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to place alternatives on an appropriate equivalent-risk basis and may occur whether a net present value or equivalent annual annuity approach is utilized. We develop alternative discounted cash flow procedures which correctly reflect the nature of risk. In so doing, we address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issues: 1) the choice of the discount rate to be used in calculating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a series of replications of a project: 2) the choice of a discount rate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annual annuity for a series of replications: and 3) the selection of an appropriate common-life horizon for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projects.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及内在联系.阐述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产品制造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按国标要求,以“质量环要素”作为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能满足企业管理和质量体系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发挥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认真解决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标准与制度不分的现象.按国标要求修订完善各项标准,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企业原有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部分已不适应改革形势要求,不能面对市场维护企业的合法正当权益,行政性强,不能更好地为企业增效益服务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标准化动力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等转变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力是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三大环境力之一。本文基于文化、文化力和企业文化力的文献回顾,提出文化治理是文化力对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作用的最高层次。基于此,将其划分为企业精神文化力、企业制度文化力、企业行为文化力和企业物质文化力四个层次,并构建其相应的指标体系。为了有效测度文化力对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的效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四种文化力权重,然后以DEA为中心模型提出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效率评价模型,并以项目偏差思想为基础构建效率波动分析图寻求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指标之间的效率差距。建筑业企业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度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的文化力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后发优势及在位者创新困境的存在,后发企业实现对领先企业的技术跨越成为可能。动态能力在后发企业技术跨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基于技术学习角度的动态能力在后发企业技术跨越中的作用演化机理,构建了后发企业技术跨越的非对称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对策略选择进行了稳定性的分析,用数值仿真演示了决策参数不同取值的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发企业技术跨越选择模式的系统演化收敛于两种模式:一种是不变革,始终处于技术落后状态;另一种是技术变革,实现对领先企业的技术跨越。研究结果表明,高阶的动态能力能够促使后发企业进行变革创新,实现对领先企业的技术跨越。低阶的动态能力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变革。因此,要培育高阶的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在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针对国有煤炭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整合等相关措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