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随处可见呈风靡之势,在"黄金周", "店庆"、 "年末"等大小节日"满XXX元减XX元", "满XXX元返券XX元",这使得商家在09年经济危机中的寻求提升销售量的法宝.然而这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何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消费者和商家到底谁是获利者, "满XXX元减XX元", "满XXX元返券XX元"是"陷阱"还是"馅饼",他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用经济学及相关知识为你解答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赵宏津 《经济师》2007,(6):96-97
近年来,在各大城市的商场中出现了“返券促销”这种现象。商家这种所谓返券促销的优惠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得到了民众的追捧。但是近几个月来,不断有中央和省级的消费者协会联合公布返券促销面临的法律质疑,并提醒消费者注意隐藏在这一现象后的陷阱。那么,什么是返券促销?其特征如何?返券促销现象包含了哪些法律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规制?文章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购物返券是中国各百货店普遍使用的促销手段,而且近年来呈风靡之势,正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在返券中,商家通过玩数字游戏,诱使消费者误买误购,并没有使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在大额促销的诱惑下,商家设置消费陷阱,消费者卷入不停购买的旋涡,商家可以顺畅的增加销售额,所以商家才是真正的赢家。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经营者规范促销行为,需要消费者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4.
陈旭鸣 《经济管理》2004,(13):81-82
在国内A股市场中,存在许多以“以XX股份”命名的现象,这是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浪费。为较好地突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可以对上市公司采用“地域 品牌”或“品牌 行业”等模式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5.
张楚婕 《时代经贸》2012,(20):13-13
本文是读《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后有感而就经济学中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现象展开研究、分析。这种不道德的现象会导致许多有效地销售方式无法进行,甚至损害商家利益、加大不必要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道德指数”这个概念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经济学家喜欢用博弈论的模型去解释所观察到的各种经济现象,如用“囚徒困境”去解释为什么商家之间总是会爆发没完没了的价格战啦,用“智猪博弈”去说明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7.
经济百衲     
世界银行批准3个中国贷款项目推进节能减排;甘肃:违反“限塑令”最高罚1万元;北京商场禁止举办购物返券促销活动;山东发放种粮补贴51亿多元;中国大飞机研制展开……  相似文献   

8.
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商家为了抢占市场、寻求顾客,纷纷亮出打折的招牌。一时间不但小商小贩打折,大商场也打折;不但有形商品打折,无形商品也打折。商家打折在市场营销策略中属于特种促销手段,即营业推广,而这种铺天盖地、“久折不衰”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商家打折,是主动还是被动,是真折还是假折,林林总总,难分真伪。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要打好价格战,则必须综合考虑自身和外界条件,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适时地运用打折销售策略。面对形形色色的商家打折销售现象,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商家打折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电话铃响了:“先生,你需要投资商铺吗……” 短信来了:“你好,XX银行专享理财产品火热来袭,产品代码XXX……” Email打开:一款收益很高且能保证本金安全的信托或理财项目…… 无论你想还是不想,念还是不念,理财投资就在身边.面对花样繁多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的投资信息,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对大多数看热闹的外行投资者们,一个懂门道的理财顾问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双11”是指每年的11月11日,因为有四个1,形似光棍,所以年轻人们就将这个节日定义为“光棍节”。然而现在“双11”不再单纯的指“光棍节”,还指这一天各大线上商家举办的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是场名符其实的购物狂欢节。本文通过“双11”现象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分析出未来传统企业电商发展的定位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俊生 《经贸实践》2013,(11):50-50
“双十一”,一个纯粹由商家制造的促销噱头,再度引爆购买狂潮:据了解,在天猫上1分钟交易额就破亿元,6分钟破10亿元,不到6小时成交突破百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遇到的事情,2009年5月26日,我在网络店名叫“华颖体育”购买了10筒dunlop pro网球,订单编号:1898204155。这是本人第一次网购,没有经验。主要想试试网购的过程,所以没有与商家交流,也没有讨价还价,就把东西拍下。主要是本人打球多年,这种网球也是最普通。由于最近网球涨价,所以25元/筒还是比较便宜。  相似文献   

13.
杜卉 《时代经贸》2010,(17):55-61
6月25日——8月8日,“吉林、河北、云南、宁夏”商品大集陆续在京城举办。据悉,前11期“各地商品大集”各省市特色商品火爆热销,已与北京商家签约额超过13亿元,170个品牌进入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5,(1):33-34
目前我国在珠宝的估价上虽有公认的原则,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催生珠宝暴利的重要原因。同时,商家应该尽量把珠宝的价格降下来,使消费群体扩大化,让更多的人买得起。只有销售量上去了,摊在单件商品上的销售费用少,成本就低,价格自然会便宜。“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自然也解决了,供求关系呈良性循环了,实现商家与消费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陈灯塔  周颖刚 《经济学》2006,5(2):379-402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宋则 《时代经贸》2010,(21):14-15
2010年7月底,北京市商务委发布消息称,此前的11期“各地商品大集”与北京商家的签约额超过13亿元,共170个品牌进入北京市场。北京市商务委搞活流通、促进消费,开展“商品大集”促销活动是一个好点子。消费者、企业和主办者皆大欢喜。感叹之余,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今年前10月全国财政收入接近90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但这一不正常现象的背后却有着制度矛盾,因此”财税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放在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郑惠莲 《经济论坛》2004,(3):119-120
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商家所搞的形形色色的促销宣传广告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这样一句话:“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家所有”。“最终解释权”是现在一些商家搞促销活动常用的一种说法。商家认为,在广告中写上这一句就把自己放在了主动位置上,有了问题,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挡箭牌。那么,商家所做的促销广告性质如何?保留“最终解释权”的声明究竟有何意义?商  相似文献   

19.
在下岗、减员过程中,必须首先“下”或“减”不称职的、富余的领导干部。否则,一定会引起群众不满,使下岗工作的实施增加人为的难度,更达不到增效的目的。当前的下谁减谁是个敏感性问题,群众最担心发生这样的不公平现象,即把有后台、有关系但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低的...  相似文献   

20.
“顾客是上帝”。多年来,商家为之百般努力,可谓费尽苦心,然而当众多的商家转变观念,积极推出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之时,一些消费者却受利欲驱使,或恶意索赔,或要挟退货,或无理取闹……致使有些商家的服务举措不得不中途天折,有关人士大声疾呼:或许是商战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或许是商家明白了先赢心后赢利的道理,或许是商家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刺激其购买欲……不经意间,众商家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准和服务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不满意就退货”,“假一罚二”等承诺内容写进了服务公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