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04年启动对IBM PC业务的收购,联想的海外收购步伐从未停息。2014年,随着把摩托罗拉收入囊中,联想的移动业务在全球将刮起一股"中国风"。2014年10月30日,当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及摩托罗拉新总裁兼COO里克·奥斯特罗(Rick Osterloh)身着"Motorola,a Lenovo company"字样T恤共同出现  相似文献   

2.
李薇 《IT经理世界》2013,(Z1):28-31,10
PC+时代的联想,管理者和产品线都将由自己决定,因为这样才能够深刻理解"联想",才能够再造一个联想!纸醉金迷的拉斯维加斯,每家酒店内都设有金碧辉煌、喧闹忙乱的豪华赌场。同时,这个霓虹闪烁的世界娱乐之都也是全球影响最大的消费电子展CES的举办地。跟中国其他企业一样,连续四年参加CES的联想集团也渴望在这个科技界最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不过,跟其他中国企业拼展位博眼球不同,联想集团再次把新品发布安排在与睹场一墙之隔的酒吧内,把发布会变成了"科技时尚大趴"。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用中文向台下不同肤色的观众发表了演讲,并心情大好地参与互动,与助兴嘉宾李冰冰用联想新品桌面平板Horizon玩了一把游戏;联想集团中国区总裁陈旭东则用联想新手机K900与李冰冰上演了一段特工秀。  相似文献   

3.
远光软件在拓展电力行业外市场的同时,正捕捉服务新商机,转型"云和大数据"。清瘦儒雅的远光软件副董事长、总裁黄建元笑称,过去近30年,他"只做了一件事"——服务电力行业。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黄建元曾任职华中电管局动能经济研究所、珠海电力工业局,后与董事长陈利浩一起创立了珠海远光新纪元软件公司(远光软件的前身)。当时,公司面向电力行业提供财务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4.
在其他品牌集体退步的时候逆势上扬,联想手机靠的不仅仅是运气好。2003年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到北京与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商量“闪联”的事情,见到了杨元庆、刘志军,感觉这些年轻人很有想法。回到广东之后他特意提醒万明坚,“要注意一下联想”。  相似文献   

5.
《中华商标》2005,(1):63-63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1月10日宣布,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不存在反垄断方面的问题,因此该部门不会为这一交易设置障碍。根据双方去年12月签署的协议,联想将向IBM支付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的股票,同时还将承担IBMPC部门5亿美元的债务。这一交易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届时联想将接手IBM全球PC业务的日常运营,同时还可以在未来五年内继续使用IBM的PC商标,  相似文献   

6.
历史真的是惊人的相似。2001年初,因互联网泡沫破裂而引发的全球IT产业的不景气已经日渐显现时,刚刚从柳传志手中接任CEO的杨元庆和他年轻的管理团队却依然自信地对市场增长作出了十分乐观的估计,并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向技术和服务转型的三年期战略规划。根据这份规划,联想的营业额年增长率将达到40%.利润的年增长率将达到50%。到2003财年,整个联想集团的营业额将达到600亿元。最终打造一个“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相似文献   

7.
联想用自己10年的利润,换来了100多亿美元的规模,完成了一次进入世界500强的撑杆跳。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因为这个赌注已经不可避免地在改变全球PC行业的整体格局。其中  相似文献   

8.
接班问题     
接班问题是商界永恒的热门话题。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如华为、联想、海尔等,这个话题已经被拷问了若干年。印象最深的是,几乎在每一次联想的公开场合上,柳传志都要被追问何时退休,谁来接他的班。弄得在这个问题上一向还算高调的柳传志也不得不打“太极”来抵挡。估计连柳传志也未预料到,在十年前使出将联想一拆为二的奇招解决杨元庆和郭为的接班问题后,随着联想控股的“意外”做大,他会再次面临接班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扬 《董事会》2005,(1):18-18
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传闻在2004年12月8日尘埃落定。这项收购案的具体支付方式为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联想还承担IBM PC业务5亿美元负债。收购完成后,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持股19%左右,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商。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宏碁董事长王振堂、集团全球总裁兰奇(Gianfranco Lanci),以及宏碁全球资深副总裁翁建仁分别在北京、纽约和伦敦同时联机,召开旗下4个品牌的新产品发布会。与此同时,这也象征着成立33年的宏碁已从8年前代工与品牌分家的转型阵痛中走出来,不但自2006年起获利超过百亿台币,同时还超越联想(Lenovo)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并开始觊觎惠普的全球PC老头的宝座。  相似文献   

11.
IT行业正在从一个创新主导的行业向标准的传统行业加速演进,这个时候,规模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005年12月8日,北京饭店,联想集团正在这里庆祝收购 IBM PC业务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新联想顺利完成了业务的整合。如今,全球的PC市场已经形成了戴尔、惠普和联想三足鼎立之势。就在联想宣布收购IBM PC几天之后,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上一场数额惊人的收购大战也宣告结束:经过18个月的持久战,管理软件的老二Oracle最终以103亿美元的天价成功收购老三Peoplesoft。2004年底的这两起收购已经为2005年的硬件和软件行业定下了一个基调:大就是美。  相似文献   

12.
联想PC归来     
对过去三年的自我否定,是联想本次变革的实质,杨元庆体现出了勇于承认失败的勇气。这三年的“学费”,能不能帮助他带领联想重头再来,“为联想带来10年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3.
收益全球市场占有率从3%升至8%,从全球第九大PC厂攀升至全球第三。联想海外收入从总收入的3%上升到超过70%。真正实现国际化。占全球市场8%的采购量将使联想的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拿到IBM PC工厂和三个研发中心以及大量技术专利。拥有了IBM已经投资十亿美元建立的Think系列品牌。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在高端商用市场利用IBM的解决方案渠道。获得大量国际化人才组成的管理团队。风险能否保持IBM品牌的高附加价值,不被其他企业抢走原IBM的客户。能否保持原IBM团队的稳定。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真正把IBMPC"变废为宝"。IBM PC 2003年一年的亏损就相当于联想原有业务两年的利润,巨大规模有可能带来的"一击致命"的巨大亏损。巨大财务负担和整合工作将让联想一段时间内处在"僵直"状态,并牵扯巨大精力。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品牌、技术、国际运营能力等要素的转移。从文化到流程的巨大差异可能带来的管理泥潭甚至是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市场保持坚守PC的一元化发展,但是在中国国内,联想却实施着手机、PC并举的二元化策略。9月10日上午,位于机场附近的厦门火炬高新区信息光电园内正在举行联想手机新工业园的落成典礼,这时现场出现了一个让厦门的政府官员们感觉既熟悉但又点陌生的身影,那就是联想集团C E O阿梅里奥。因为戴尔的工厂和供应链中心也设在厦门,作为原戴尔亚太区总裁的阿梅里奥曾经不止一次来过厦门,对这里非常熟悉,因此,刚到会场,阿梅里奥就和老相识、厦门市市长张昌平热情地打招呼。但物是人非,如今阿梅里奥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戴尔在全球最大的竞…  相似文献   

15.
把"了解中国国有企业"变成竞争力,弘毅投资在热钱狂潮中找到了自己的"蓝海"今年5月,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又谈成了一笔大买卖:联想控股以8.7亿元获得了石家庄制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机电工业》2011,(10):10-10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危险区",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都需要作出艰难的决定来避免拖缓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时称。"下家还没着落,就宣布放弃PC,这是比较超出商业常规的做法,假如惠普只卖10亿美元的话,我会考虑。"——柳传志在回应惠普计划出售PC业务的新闻时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17.
李薇 《IT经理世界》2014,(24):36-37
正联想在云上的优势在于其巨大的硬件基础以及对中国市场深刻的了解。这些也都为正在转型的联想带来基础支撑。"连续多个季度拿下全球PC冠军头衔,市占率超20%;智能手机在中国销量上升38%,首次成为中国第一;9月发布中国区企业级业务核心策略"腾云计划";10月1日,完成对IBM X86的收购;10月30日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这是联想2014年的成绩单。如果说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10年里,评价一个大企业的标准将绝不仅限于税收、就业和捐款。2008年,不仅仅是全国人民喜迎奥运的一年,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中提到,30年前《经济学人》杂志对中国的报道,是这样统计的:"1979年,中国制造了3.34亿条麻袋,8.5亿个白炽灯泡,  相似文献   

19.
后PC时代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两家全球PC巨头相继推出重磅举措——联想推出智能手机乐Phone,惠普12亿美元收购Palm,这是PC业真正的大变革。后PC时代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20.
在确定将杨元庆作为本期的封面人物时,一个念头就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什么时候杨元庆能出本自传呢?那一定会非常畅销吧!联想收购IBMPC的前前后后,联想整合IBMPC过程中的斗争和妥协,杨元庆对国际化辛酸苦辣的切身感受,都是我们这些渴望看到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国人所备感兴趣的。也只有他这个当事人能讲得最清楚.不是记者笔下的报道所能详尽和准确描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