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我们《走 进西部》摄制组来到宁夏回族 自治区南部山区的彭阳县。这是一个全国贫困县。山多地少,干涸荒秃。山虽然穷困,但这里却有精神崇高的普通农民。在刘垣乡何沟村一个几乎无法去到的大山里,我们认识了一位名叫李志远的残疾人。 1980年,他在帮朋友盖窑洞时,窑洞塌方把双腿砸断。在以后的几年中,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最后一个春节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西部》摄制组来到了兰州市。从这里,我们将开始河西走廊的拍摄。10年前拍摄《望长城》时,我曾来过这里。而今已是今非昔比。黄河两岸绿色的草坪衬托着黄河母亲的雕塑,喻示着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之恩:古老的水车转动着黄河沿岸千百年的沧桑变化。1909年,横跨黄河的第一座大桥在这里建造。从此,世代靠摆渡为生的羊皮伐子客们的艰辛便成为遥远的过去。黄河也因此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 登上北山碑林馆顶楼,从高处俯瞰这座西部都市,夕阳斜照,河面尽洒余辉。朦胧中,似银龙婉蜒而来穿城而过,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 黄河两岸楼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  相似文献   

3.
<正> 我曾经几次穿过沙漠公路,但每次都因拍摄或赶路,只掠影似地匆匆而过,此刻,我却第一次可以仔细观赏沙漠风光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总是炎热、荒凉并呈露着险恶。此时,它安静的像一个熟睡的老人一般。可我清楚,不知啥时候,他可能就会愤怒。望着波峰起伏的沙  相似文献   

4.
在我少年富于幻想的时代,常常会想,有些地方,人是不能够去到的。我坚信一定有这样一个地方,那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中的世界,这种稚气的想法一直伴着我成长。后来成了大人,这种想法依然没有消失,我把那个无法去到的地方比作极地。当然,这个词也是在后来才找到的。然而,在我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四十五年后,我开始感觉到这个地方,并且觉得可以找到那里。  相似文献   

5.
2000年的初秋,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专题部为配合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决策,推出了一部五十多部集的系列节目《走进西部》,这是一次全面介绍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大型节目。我们分西南、西北两个摄制组奔赴西部十二个省区拍摄。我以一个编导和主持人的角色参加了这一次漫长的旅程。在历时一年零二个月,行程八万多公里路后,我们完成了节目的拍摄。沿途,顺手把电视没有办法传达的部分作了一番笔录,算是拍摄散记。  相似文献   

6.
<正> 遥远塔里木 经过一个多月的拍摄,我们完成了新疆北部地区的拍摄,准备赶往南部重镇库尔勒。我们将从这里进入塔里木盆地,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新疆南部地区进行拍摄。2000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和部里的领导来到乌鲁木齐看望摄制组的同志们。领导们到后没有休息,按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市场的大开发,这种开发要对当地有利,也要对参与开发者有利。西部招商不容易,但也不是无路可走,要多学一些别人先进的东西。普通广东人支持西部开发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西部旅游,可是,如此巨大的客源流向何方,并不完全由广东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这本刊物印刷质量精美上乘,文字编辑和版式设计比较有特色,具有新世纪前卫期刊的特色。尤其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性较强,启迪性较大,可读性也比较强。从工作角度上讲,我最喜欢看的是:本期视点、热点直击和开发潮、新思路;从了解大西部角度上讲,我最喜欢西部概览、快人快语、走遍西部、家园。而  相似文献   

9.
<正> 日喀则印象 沿着雅鲁藏布江岸,一条金黄色的林带延续了四十多公里。这是西藏自治区农发办和当地水利、林业部门从1994年开始为一江两河生态治理种下的固沙林带。如今树已成林,不但治住了风沙,也使雅江两岸的景色增加了许多秀色。我们一路向西,向导依然是江水。沿中尼公路行驶了四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尼玛山下又一个高原小城——日喀则。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在开发3周年之际,应陕西省委宣传部之约,本刊记者搭上西行的列车,横越莽莽的中原大地,过黄河,入潼关,驶进了中国大西部的前沿省份——陕西,踏上了三秦大地,走进了那片充满远古记忆和传奇色彩的八百里秦川。  相似文献   

11.
《西部人》2003,(1):56
2002年11月29日上午,"<西部人>杂志创刊座谈会"在兰州隆重举行,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部分领导及省城文化、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省市报刊发行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作者、读者代表等5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用家常话写出来的经济学入门书。是为非经济系的本科生和一般读者而写,希望读者能走进经济学,体会到这门学科的趣味。更重要的是,作者结合古今中外学说的精华,用经济学的视角,剖析政治、法律、社会等现象,更可以活学活用;戴上经济分析这副眼镜,思考、解读各种社会现象,以及面对生活里的大小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部人》2003,(1)
2002年11月29日上午,“《西部人》杂志创刊座谈会”在兰州隆重举行,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部分领导及省城文化、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省市报刊发行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作者、读者代表等5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与会者就《西部人》的办刊特色、市场定位及发展方向等一系  相似文献   

14.
身在西安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发民时刻牵挂着新西部杂志社北京新闻中心。从8月初的北京之行.到此后的电话采访,杨发民一谈到西部大开发,尤其是谈到《新西部》在北京的发展,言语中流露着兴奋。 作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尽管研究、管理等诸多事务缠身,但依然关心《新西部》,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杨发民是新西部杂志社社长.他要把“孩子”放在北京去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信息就是多,传播信息的载体除了电视.网络,还有种类多得数不清的报纸.刊物。在众多刊物中,有一种刊物犹如原野奇葩,异军突起,显得分外引人注目。它以出色的设计、精美的印制.新颖的插图,特别是贴近百姓心坎的内容而吸引了众多读者,倍受人们欢迎。这就是《新西部》。  相似文献   

16.
承载着产权市场发展的艰辛, 你从远方走来; 寄托着多少人殷殷的期盼, 你从远方走来。 镌刻着产权人留下的奋斗足迹, 承继着改革者不懈求索的豪气, 你从远方走来— 一路风风雨雨; 一路沟沟坎坎。 记不清多少次真诚呼唤: 记不清多少次深沉呐喊: 我们期待春天。 终于— 2004年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西王母是一个千古之谜,让华夏子孙为之梦绕魂牵。我相信,就像《圣经》的考证破译已牵动了西方人的神经一样,西王母的研究与破译必将牵动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神经。《圣经》的破译使人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西方的史前文明;而西王母研究无疑会使东方人获得更多的远古历史认同与理性思考。当我的《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一书出版后,竟鬼使神差地接到了一个又一个来自远方的电话。在国内,有南京、云南、内蒙、辽宁、北京、天津、香港、台湾的电话;在国外,有日本、新加坡甚至旅美华侨的越洋电话。他们有的向我索取资料,有的向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