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春季的一天,老家的一位同学给我来电话说,她决定还是从老家回到太原(她念大学的城市),先在学校住下,然后慢慢找工作。听到她的消息,我第一感觉是:都毕业快两年了,怎么还是离不开大学。这位老同学叫小乐,为了继续留在学校,她已经参加了两次考研。期间,小乐也找过一份工作,但她跟我说,那就是鸡肋,她最终丢弃了那个鸡肋。今年春节小乐回到湖南老家,村里的人还是把她当学生来看。小  相似文献   

2.
采访时间:1997年夏采访地点:广东广州南郊被采访人:阿银(男,23岁,山东沂蒙山区人) 虽然折断了翅膀 我依然能够飞翔 因为 梦想是我唯一的方向 这是阿银的诗。 三年前,我还是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青春激情的诱惑与躁动下,在那个暑假,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到广州寻梦了。就在那里,我认识了阿银,并且知道了他那充满艰辛的奋斗故事。 因为一没经验,二没文凭,而且还是个想找暑假工的毛小子,所以我想在人才济济的广州这所陌生的南方大都市找到一份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就连做个苦力也找不到一个能为…  相似文献   

3.
那一年,印有“喜报”二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飞到我家,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拆开信封前后的表情变化,激动的神情渐被凝重的忧虑所取代。父亲那双粗糙且微微颤抖的手告诉我他已老了,我还有个弟弟正在读初中,一家人的生活负担把父亲的腰压弯了。尽管我的学费一年才1550 元,可是对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父母希望他回河北老家,但他更愿意在西安找工作。他喜欢西安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然而,户籍制将他拒之城门外……张雪峰是西安某高校文秘专业的大专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一进入大三,找单位就是头等重要的事。家人、亲戚、朋友总动员,四处探路。家在河北,父母当然希望他能回去,还帮他联系了承德露露;用人单位也时常到学校招聘,他和嘉兴绢业有限公司有过接触,公司对他挺满意开出了试用期工资800元的报酬希望他加盟。然而,他更愿意在西安找工作。他喜欢西安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另外,觉得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在…  相似文献   

5.
陆昕(以下简称“陆”):您是陕西人,您所欣赏的作家也都具有陕西特色,应该说您对那块土地充满了感情。这种感情对您的文风是否也有很大影响?张文木(以下简称“张”):我从小生长在西安,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又在杭州生活了10年。如果说江南水乡给我的文章带来的风格是山明水秀,那么大西北给我的则是天高地厚。文章既要明快流畅,又要有黄河般的气势。陆:您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父亲为师》的散文,您的父亲在您性格的形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张:我父亲是中学老师,小学、初中阶段我受他影响比较大。小时候与我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常听他讲一…  相似文献   

6.
临近大学毕业,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从未到过西部的我,想到西安找找机会。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才下火车,西安就给我了个“下马威”。 火车到站是晚上八点钟左右,天已经黑了下来。出站口拥着一层又一层的出租汽车司机和住宿接待员,微微袭来的凉气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我背着包,一边穿过一层又一层接待员的“盘问”,一边想着到哪儿过夜。  相似文献   

7.
荆扣侠说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但是女儿说,妈,我在北京找不到自信,我在家乡和学校都有自信,但是我在北京找不到。女儿打算今年6月毕业后,去西安寻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8.
20年前我曾在西安工作,我的父母弟妹如今仍住在这里,严格地说,我也算半个西安人。因为跟西安沾亲带故,所以对西安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我有幸被报社派回西安工作,对西安的发展就更多了一些关注。平心而论,西安这些年的变化不小,但比起东部,总觉得还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值得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盲目打工,看不到希望的路 2000年,我从郑州一所职校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怀揣园艺花卉专业的毕业证书,跟随老乡到上海打工.这是地处远郊刘村的一家私营小塑胶厂,专门加工生产玩具塑胶制品,我的工作就是成型.塑胶通过高温成型,发出刺鼻的怪味,令人作呕.尽管上班没几天,和我一起进厂的姐妹因受不了这种气味纷纷逃离,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我觉得,要是一有什么困难就轻易放弃,那没什么事情能做好.  相似文献   

10.
南极天堂     
谢坚 《东北之窗》2011,(2):129-133
2010年12月17日.是我开始南极之行踏上“前进号”破冰船的第一天。航船离开港口没多久.我便接到电话.被告知父亲病情突变凌晨3点半离开了人世。父亲患重病已7年。对这一刻的来临我多少有心理准备.但噩耗传来的刹那.仍感到万箭穿心般的剧痛。天空仿佛一片黑暗.归心似箭的感觉从没有如此强烈。然而放眼处。  相似文献   

11.
我和父亲各自迁居到了市区, 但一起相处的日子却大不如从前。我由于忙于工作等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探望父亲,可一周不见,父亲总要来个电话或走一趟。与我说句话见个面。父子之情唯恐因为时间而疏忘。父亲高度近视,一只眼睛因视网膜剥离而动过手术,另一只眼睛有白内障,已经几乎是个半盲人了。我几次搬家后,我们的住处相距越来越远了,他来得越来越少了。但他那时的身影,常常闪现在我的眼前,还时不时凸现出他  相似文献   

12.
上大学时,我就表现出有点"不务正业",不大不小地做成了几笔生意。但真正投资理财是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和成家之后。回顾自己的投资理财过程,可以说经历了"三部曲"。从3000元到3万元1992年,我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管理系毕业后,分配到  相似文献   

13.
红铁与冷水     
暑假回到了小山村,父亲问起我的大学生活,我说:真没劲儿。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沉默良久,然后,他默默地操起一把大铁钳子,从火炉子里夹起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在铁垫子上,用锤子在上面猛砸了几下。铁块初步成型,但红色褪去。他把似乎冷却的铁块丢进旁边的冷水盆  相似文献   

14.
杨金英  钟英兰 《魅力中国》2010,(26):219-219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很多毕业生苦于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却出现了一批手上同时拥有多份offer的校园职霸。本文针对校园职霸这一现象,着重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更好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父亲88岁诞辰。6月4日,是我父亲去世8周年纪念日。在这8年时间里,我时常做梦想起他老人家,但从来没有动手写过什么文稿,兹因自己手懒。今年,我特意抽出时间,写下了我记得起的父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片段,作为对我父亲最好的怀念。 我老家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农村。父亲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一生主要与农业打交道。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干着繁重的农活,含辛茹苦。父亲一生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他心地善良﹑与人友善﹑工作勤恳。父亲一生很苦,过去家境不好,解放后又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闹灾荒的年代,直到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吃红薯﹑红薯干﹑玉米等粗粮为主,吃野菜是常事,小麦面不够吃,大米及鸡鱼肉极少吃,喝牛奶与豆浆更是天方夜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饥饱。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4月23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他的独女 ,我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深深地怀念我亲爱的父亲。面对早已褪色泛黄的父亲遗像 ,我总希望在脑海中搜寻父亲的音容笑貌。然而 ,梦里寻他千百度 ,镜花水月终不得 ,连半点儿影子也没有。这并不奇怪 ,我是父亲的遗腹子 ,还未来得及出生 ,父亲就遭到反动派的毒害牺牲了。人称“少年丧父”为人生之大悲痛之一 ,而我是还在娘肚子里就失去了父亲 ,不更悲哉!尽管我从未见过给予我生命、与我血脉相连的父亲 ,但我却在母亲肚子里与母亲一道体味着失去亲人的极度悲痛。我是在娘的肚子里为父亲器灵运葬的呀!此情此景 ,世上罕有。每念及此 ,我心里就悲痛万分 ,总要默默地念叨 :父亲 ,从未见过你的女儿想念你!尽管未能见过父亲一面 ,但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高大无比的。小时候 ,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 ,就不断地从母亲、哥哥等亲人那里听到许多有关父亲投身革命的动人故事。从与父亲一起战斗过的许多叔叔、伯伯那里也常常听到许多有关父亲崇高品德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回忆和故事 ,渐渐地 ,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生动起来 ,丰满起来 ,高大起来。从亲人们的回忆和父亲的战友们的追忆中 ,我知道了 :...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2005,(4):53-54
要说沃尔顿,就不能不提他的父亲萨姆,因为作为2001年世界新首富的沃尔顿,自父亲那里承袭了两样东西:数以百亿美元计的财富和低调的作风。沃尔顿是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一马特”的老板,曾经慷慨捐出数亿美元给美国5所大学。不过,人们在沃尔一马特的网页上根本找不到沃尔顿的“玉照”,外界只知道他现居于阿肯色州故居附近,过着有节制而绝非穷奢极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雨佳 《新财经》2009,(9):40-40
我是江苏常州人,2003年,我从某三流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毕业之后,我对出路并不发愁,因为常州有不少企业需要机械专业的人才。但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散,就想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于是,在家人的安排下,我进了检疫局下属的一家企业。  相似文献   

19.
西安水荒已成为历史,水不再是困扰西安市民以及广大投资者的问题了。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古城西安开发城市用水,增加古城经济发展建设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春季的一天,老家的一位同学给我来电话说,她决定还是从老家回到太原(她念大学的城市),先在学校住下,然后慢慢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