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针对河北农业大学90后大学生上网特点,主要从90后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上网的实际情况、获取时政新闻的网站来源、对网络主流观点的心理预期、浏览网络主流观点的原因、对网络主流观点的心理认知对网络主流媒体网站风格的看法等七个方面就90后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的心理认同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是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引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行为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探析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整合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全员育人资源、全过程协调融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全方位联动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知行合一等实践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践行。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精神基础,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主要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特点,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因素,由此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路径,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双重影响。微文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掌控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巩固主流价值观在微文化的主导作用;其次,要借助微文化平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再次,要重视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形成对微文化内外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于利梅 《黑河学刊》2014,(1):102-104
大学生网络社团属于校园“群众性组织”,能够推进高校政治文化建设,促进高校规范化管理,加强高校和谐建设。大学生网络社团发挥维护高校稳定功能面临消极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感性行为与理性意识脱节等问题。为有效实现大学网络社团维护高校稳定功能,应培育主流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加强舆情正确引导,增强网络监管能力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社团属于校园"群众性组织",能够推进高校政治文化建设,促进高校规范化管理,加强高校和谐建设。大学生网络社团发挥维护高校稳定功能面临消极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感性行为与理性意识脱节等问题。为有效实现大学网络社团维护高校稳定功能,应培育主流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加强舆情正确引导,增强网络监管能力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公众对"90后"大学生的总体评价和印象,提出"90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产生非主流的认同和自信假设,基于这个假设,从"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个人因素以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五个维度展开研究。根据对A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结论得出,"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和认同度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9.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新时代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为大学生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理论指引,提供了丰富资源。以文化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归、历史逻辑、学理内容为研究起点,进一步探索文化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意识与政治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着促进作用。鉴于大学生在未来中国政治走向中的特殊地位和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规制引导路径:是主流网站优势政治论坛的打造和培育;建立学校,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的网络政治文化气氛;用法律手段规范网络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路径的探析,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首先要提高高校教育队伍综合能力,这是实现理论认同的前提;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这是理论认同的保障;最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话语权,这是实现理论认同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运用心理机制建设大学生社区文化,是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化解心理障碍等方法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下,网络对于人们来说俨然不是纯粹的媒介技术,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等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很早便接触到网络媒体,网络这一把双刃剑,既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更极大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引导教育,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有所强化,俨然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需着重解决的一大问题。文章就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几点建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是人们对网络社会的意识反映,是意识形态的来源,有着突出的意识形态功能,特别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网络文化视阈下剖析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寻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即应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主题;加强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社会有无提供一个唤起大学生产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的现实基础、大学生的"前理解"中有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需要的人文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有无实效性等都会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此,应从制度创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灌输等路径入手,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政党认同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也表现在行为上的支持与肯定。政党认同教育必须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必须体现在政党绩效上面来,民众才能形成永远跟党走的观念。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有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政党领袖、政党绩效、教育环境以及其他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通过宣传教育、价值观教育、党建教育、政治参与和提高政党绩效等路径。进而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是当前政党认同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沉迷问题是当今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网络沉迷对大学生成长的干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严重的。基于网络沉迷对大学生成长的干扰影响,本文探寻了如何降低网络沉迷对大学生成长的干扰,并指出了引导大学生成长的合理路径,即了解动态、心理疏导和巧用社团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指出认同与内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心理机制,并对如何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的认同与内化提出四点策略:强化思政课程教育;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营造良好校园文化;重视网络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社会转型期,保持政治认同非常关键。我们必须明确,实现广大青年学生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为此,我们要通过丰富政治认知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通过创新实践环节来提升大学生社会参与水平,从而实现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20.
手机文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大众文化。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其手机文化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及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手机文化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