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 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国有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其特点及发挥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其规模与绩效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经济发展如何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又应该做出那些改变?作为国有经济最大载体的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实现上述两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社会责任问题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需要更为详细、系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要过“五关”——柴宝成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界、产业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民营企业之所以热,概括起来,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充分的说明。二是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中,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将转变为非国有企业,这就需要民营企业来承接。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快速、稳定地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后经济危机时代,民营经济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稳健发展,为了充分研讨中国民营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和台州学院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论坛定于20 1 1年8月中旬在中国·台州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  相似文献   

5.
造成民营经济投融资难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民营经济投融资问题的对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采取突出重点,全方位下手的综合对策,今后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1郾重组政府机构,整合政府职能。经济转轨包括政府机构及其职能的转轨。经济转轨期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性产业和产业的可竞争性部分退出,而代之以民营经济,这将使我国的微观基础发生重大改变。在微观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客观上要求政府的机构及其职能的相应转变。2郾放开投资领域准入限制。民营经济是从资金、技术门槛低的竞争性产…  相似文献   

6.
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政府宏观调节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现象.经典理论形成了低谷和顶峰两极时期的财政对策,但忽视转型期的调控政策.我国新一轮增长拐点时期,将过去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调控的目标、手段、方式都需要发生改变.稳健的财政政策目标应该由单纯追求增长率转变为扩大就业,由类行政的直接调控转变为利用市场对企业施行间接调控,当前财政重点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实现经济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增长的平稳过渡,并由此延长经济增长期.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我国 ,经济增长方式除了受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外 ,还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从山西来看 ,除上两个因素外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 ,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增加经济总量 ,推动经济增长 ,而且还可以刺激和带动国有经济的发展 ,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至今已有20年,国有经济角色定位历经了1993-2002年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内涵的国有经济角色定位和2003年至今以"成立国资委"为契机的国有经济角色定位两个历史阶段,这一衍变缘于资源调配手段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国有企业自身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等方面。这一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伟 《经济纵横》2012,(6):9-12
目前,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分歧,一些重大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不能将"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需要完善"的思想与"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是否错误"的问题相混淆。过去我们所建立的全民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模式,不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中央的两个"毫不动摇"的精神,合理定位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职能,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齐转,共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垄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表明改革还不到位,需要我们统一到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六大因素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观念和认识仍然滞后。目前有部分同志认为,大企业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仅仅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2郾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目前,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仍然主要面向国有经济,没有完全做到覆盖各类所有制企业,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也很不到位。3.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行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一是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不够;二是行业准入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组织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任。当前,国有商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尽快由过去那种粗放经营求发展的模式转到靠人的素质的提高,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出效益的轨道上来。逐步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经济运行质量。其主攻方向和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流通体制改革要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根本之举在于改革现存的国有经济体制。一是要广泛采用改组、改造、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2.
冯晓莉 《生产力研究》2005,(5):108-110,145
民营经济是伴随我国市场化发展不断深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而逐渐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范畴,而是一个经营方式范畴,民营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对应的是国营经济,而非国有经济。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公有经济民营化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国强 《经济论坛》2005,(23):75-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集体经济出现停滞趋势,而民营经济的崛起迅速弥补了经济增长的缺口,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员的80%左右。从我国改革的方式来看,在体制内经济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同时,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量则是由体制外的民营经济支撑的。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经济的融资体制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了民营经济融资方式单一,缺少融资渠道。融资困难导致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这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规划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速度及方式都需要一个成熟的体制来保证。搞“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尽力把过去还没有完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部分完成,使之完善起来。要建立市场经济健康的运行机制,维护好市场化的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前提必须做到尽快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去都是政府热,企业冷;中央热,地方冷,原因何在呢?广东“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困难何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什么?在“转变”过程中,政府应该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刊记者专访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资深法学教授和著名律师舒扬同志,以下是访谈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营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前我们考察问题都讲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关系、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分析方法不一定对。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民营经济和国有资产的关系。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国有资产,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这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有民营经济介入以后,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研究》2006,(12):61-64
张卓元“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1-3)裴长洪彭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课题(1-6)辜胜阻李俊杰郑凌云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1-14)张耀寰梁雄健当前我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取向(1-17)刘虹阮海峰等我国照明电器行业污染情况分析及对策(1-21)梁雨祥试淡我国油茶和优质山茶油的产业化开发(1-25)徐忠平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1-28)熊大新“十一五”时期北京加快国有经济调整和发展的战略构想(1-31)何桂英盐城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1-35)周寰论TD-SCDMA在民族…  相似文献   

17.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已充分证明了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整的必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有效履行自身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职能将完成根本的转变,本着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由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转向宏观经济活动的调控。(2)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3)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经济管理为主。(4)由实物控制转向以价值控制。(5)由静态控制转向动态控制。(6)由主要着眼于全民所有制经济活动转向引导和调控包括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在内的全社会经济活动。这些转变相对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集权控制”来讲,已形成了新的政府职能观念。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社会的来临,一方面,科技自身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规律;另一方面,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与时俱进,对科技宏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国家科技宏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各自的国情,在其各类科技政策、规划(计划)中明确提出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把推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作为实现科技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作为具体落实科技政策、规划(计划)的组织保障和支撑条件。例如,日本成立科技最高决策与咨询机构一-内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合并文部省与科学省,成立文部科学省,并对科技宏观管理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定位。德国对新联邦州(原东德地区)科技体制进行全面、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对国家大型科研中心进行战略性调整和重组。韩国成立7由总统任委员长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进科技体系由“强势政府”主导向“全面市场化”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俄罗斯也加紧对其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明确国家主要科技活动主体的功能和职责。针对中国国情,我们认为在《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应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改革与创新的总体目标、思想和思路应体现于“两个加强、三个转变,四个结合”。“两个加强”是指:(1)通过改革与创新有效地加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2)通过改革与创新迅速加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三个转变”是指;(1)实现由注重对科技微观活动主体的体制改革向重视对科技宏观管理体制顶层设计的转变;(2)实现由注重直接的科技项目管理向重视间接的宏观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管理的转变;(5)实现由注重局部改革、部门改革的单项体制突破向重视综合改革、整体改革的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的转变。“四个结合”是指:(1)促进“军民结合”,实现军民科技体制的有机融合;(2)推进“科技与教育结合”,通过建设研究大学和教育型科技基地,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问的双向互动和一体化;(3)强化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民营企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健 《经济纵横》2004,(8):40-4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必须解决市场化程度低、所有制结构单一的问题 ,因而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更新观念、加强引导、营造环境、依法监督 ,加快发展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20.
金兆生 《经济论坛》2003,(12):72-7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是,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需要一系列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与之配合。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行事或者在推进过程中对复杂的因素考虑不周、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动荡或危机。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社会经济条件,择其要者,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市场化,对利率的变动应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利率市场化必须以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为基础,因为只有市场化的行为才能形成市场化的利率。目前,在我国国有经济中,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