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由此产生了大量含铬废水。Cr(Ⅵ)会导致人体出现癌变、畸形、基因突变等,它是八种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化学物质之一。本文介绍了含铬废水的存在形态及危害,着重探讨了还原沉淀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和生物法等国内外含Cr(Ⅵ)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各种技术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工业含铬废水如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要对含铬废水进行适当的处理,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后才可排放.利用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水中的Cr(Ⅵ)的吸附法经济性好,能够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制备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纳米零价铜并对其进行表面分析,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纳米零价铜的分散剂将Cr(Ⅵ)还原成Cr(Ⅲ),探讨了不同比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纳米零价铜以及溶液pH值、反应温度对去除溶液中Cr(Ⅵ)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比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纳米零价铜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因此其还原Cr(Ⅵ)的能力也不同。25 mg/g为去除溶液中Cr(Ⅵ)最佳比例;经反应24 h后,溶液中Cr(Ⅵ)去除率可以达95%,且铜离子残留浓度为最低;与pH值为5.0或7.0时相比,pH值为3.0时的去除率最佳,控制溶液温度在18℃~36℃,Cr(Ⅵ)去除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Fe/C电沉积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中的汞(Hg)、镉(Cd)、铅(Pb)、铬(Cr)和砷(As),研究电解时间、电压和电极间距对废水中五种重金属的影响.试验表明,低电位金属铁与电源正极连接作为阳极,高电位材料石墨与电源负极连接作为阴极,在水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Fe(OH)2、Fe(OH)3胶体和Fe3O4沉淀物,...  相似文献   

5.
椰子是我国热带地区的典型经济作物,而椰壳则是一种丰富的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本文利用椰壳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其对水中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 H值为1时,样品B650在6 h时对水中Cr(Ⅵ)的吸附达到基本平衡,其最佳投加量为16 mg/L,最大吸附量为5.024 mg/L。该研究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用于废水中重金属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前,传统的含氮芳香族化合物(NACs)废水处理技术难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因此本研究采用电化学-A~2O生化-磁性树脂吸附组合技术进行强化脱氮除碳处理。结果表明,在3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采用电还原(2 h)-电氧化(3 h)预处理工艺,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63%、29.89%;在处理水量不高于200 BV时,磁性树脂深度处理可使总氮浓度从25 mg/L降至13 mg/L,COD从80 mg/L降至50 mg/L。所以,电化学-A2O生化-磁性树脂组合技术可使NACs废水COD和总氮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染料废水具有色度高、成分复杂、COD(氧化需氧量)高、高毒性、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因此,有必要开展具体试验研究如何利用电化学氧化方法处理染料废水。本文以钛网为阴极,钛棒为阳极,研究了电解质种类、电解时间对模拟酸性艳绿染料废水电化学氧化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浓度为0.1 g/L的酸性艳绿染料废水,电化学氧化降解的最佳氧化效果的电解质为NaCl溶液,延长电解时间有利于酸性艳绿染料废水的脱色。  相似文献   

8.
针对4,6-二羟基嘧啶废水传统氧化工艺处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强化脱氮除碳的新型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表明,在25 mA/cm~2电流密度下,实际废水电化学氧化6 h后COD去除率达58.58%,效果优于传统Fenton氧化和H_2O_2氧化;新型电化学的总氮去除率高达68.78%,然而传统Fenton氧化和H_2O_2氧化几乎无总氮去除能力。电化学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技术,在高盐、高COD、高氮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气浮+AOAO+沉淀+紫外消毒"工艺处理屠宰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稳定可靠地处理屠宰废水,处理后,COD_(Cr)、氨氮及磷酸盐指标都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该工艺表现出运行成本低、可靠稳定、可推广性强的应用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电—生物耦合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阐明了电—生物耦合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电—生物耦合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各类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治理废水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完全、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高浓度、高毒性、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介绍了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探讨了Fenton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超声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在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电氧化法、电渗析法、电化学—生物法、电解—紫外光照法、电化学—沸石法等在不同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处理效果,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电在氨氮稀土废水处理中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级催化氧化技术已经成为治理生物难降解有机有毒污染物的重要手段,在印染、化工、农药、造纸、电镀和印制板、制药、医院、矿山等领域以及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的处理上已经获得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将高级氧化技术分为光化学氧化法、催化臭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芬顿(Fenton)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超声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其中一些技术方法仍处于研究实验阶段。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更高效、完善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电絮凝是通过原位产生絮凝剂实现污染物去除的电化学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污泥产生量少、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饮用水和废水处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电絮凝反应机理,从去除磷酸盐、氟离子、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方面论述电絮凝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其组合工艺,为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工程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是焦化行业在其煤气净化、化学产品回收以及煤制焦炭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焦化废水含有的污染物种类多,而且浓度较高,严重污染环境。如何有效解决焦化废水污染,做好焦化废水处理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当前焦化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并且系统地分析了A~2O(厌氧-缺氧-好氧)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以期为焦化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蔗渣改性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蔗渣纤维素改性吸附剂对Cr(Ⅵ)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3g、pH值1、吸附温度30℃、时间2h,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分别为1.7mg/g和99.8%。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由数据分析得到影响蔗渣改性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蔗渣改性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医药行业(CDMO模式)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预处理(调节+还原氧化+?中和沉淀)+生化处理(厌氧+两级A/O)"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试验首先考察了预处理技术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及对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然后研究了生化技术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及处理后废水中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的转化情况.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18.
废水的再循环利用已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首要措施。其中,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更是重要环节。与传统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脱除效率高、能耗少、成本低等优势,目前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废水重金属离子的脱除中。本文综述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以及电渗析(ED)工艺在金属离子脱除中的分离原理、特点及应用,最后进行展望并指出了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铬广泛分布在土壤、大气、岩石、生物体以及水中,其主要以两种不同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即三价态铬(Cr(Ⅲ))和六价态铬(Cr(Ⅵ))。不同价的铬具有不同的毒性。三价态铬能参与动物体和人体内脂肪与糖的代谢,是人必需的微量元素;六价态铬则是公认有害的元素,接触、吞入或吸入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因此,研究水中六价态铬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新兴的测量方法具有步骤安全、测量精准等优点,但其专业性强、造价高昂,很难广泛应用。人们应汲取现有技术的优点,研究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和应用广泛的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合成苯并咪唑类产生的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加酸和Fenton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COD_(Cr)去除率达到73.4%,有机负荷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