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欧晓波  张敏  黄育金 《物流技术》2010,29(11):111-114
大亚湾石化供应链协调是建立在石化产业特点和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的,主要针对该供应链存在的问题进行供应链协调。提出遵循“源结构”的石化供应链特点,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供应链协调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地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建立包含了用户定制模式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和基于企业信任的供应链契约机制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与传统金融、物流金融的区别,阐述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对不同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作用和风险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宏宇  罗琬 《现代企业》2011,(12):63-64
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在我国首先由深圳发展银行引入,并在2006年首次提出“1+N”模式的供应链金融理念,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开始模仿推出自己的类似产品。供应链金融是融合了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以核心企业作为信用担保,在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下,对节点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石化供应链协调是建立在石化产业特点和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的,主要针对该供应链存在的问题进行供应链协调.提出遵循"源结构"的石化供应链特点,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供应链协调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地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建立包含了用户定制模式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和基于企业信任的供应链契约机制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汪娅 《物流技术》2015,(3):238-239,264
在分析了传统物流供需平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物流供需平衡的模式,阐述了我国航空物流供应链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并用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模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供应链“绿色革新”角度,关注环保理念与旅游供应链的融合,剖析旅游消费者、旅行社、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三者的关系,对传统旅游产业因其物流供应链原因造成的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旅行社为核心的绿色旅游供应链的开发模式,对其构建要求进行了详细分解,并对如何实施这一目标,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7.
陈淑贤 《财会月刊》2013,(11):28-30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成为研究热点,各家银行也随之推出诸如“融链通”、“融易达”等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及服务,这些业务在推行中帮助不少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供应链金融并没有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手段,核心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银行因此提高费率增加企业负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方案中的风险控制以及物流企业作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变叶  陈安琪 《财会月刊》2023,(22):112-118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信贷资源配给不均衡、融资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核心企业权益无法拆分、信用不能转化并顺畅传递等也成为供应链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无法逾越的鸿沟。区块链技术的融入为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双链”模式下“四流”数据上链解决信息割裂问题,利用数字凭证可进行债权多级拆分和流转,从而赋予小微企业所需信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进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9.
董坤祥 《物流技术》2012,(15):348-351
从供应链的形态来探究融资模式,即将由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的供应链,按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分为三种形态:纺锤型、棒槌型和哑铃型,并针对每种类型进行了举例阐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每种形态下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模式。最后,给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管理理念与方法.在提高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加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何分析和评价这些风险已成为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简述了EPC模式下的建筑供应链基本理论.在对EPC建筑供应链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EPC模式下的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方立  康坛 《物流科技》2006,29(11):53-55
我国企业“十一五”信息化目标应是协同商务、系统集成和企业创新,核心是推行基于协同、信任和双赢机制的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与协同商务的相关知识,并针对当今经济技术发展对供座链管理的新要求,阐述了对供应链管理与协同商务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从供应链的形态来探究融资模式,即将由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的供应链,按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分为三种形态:纺锤型、棒槌型和哑铃型,并针对每种类型进行了举例阐释,在此基础上进—步探讨了每种形态下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模式.最后,给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供应链融资及风险概论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对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以主体企业为中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供应链融资能够灵活地着眼于金融服务和产品,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这些融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行捆绑或者在银行对期权和期货的责任控制之下,达到相应的供应链融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可谓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追逐热门概念的国家,比如“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6个西格玛”等。“供应链竞争”便是受到追捧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这几年,有关全球化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之类的话语,在报刊、会议和业界精英口中出现频率之高,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企业早已融入“供应链竞争”之中了。但参加了9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高科技电子行业供应链峰会”之后,方知达到此等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年无进步在“供应链竞争”的测量中,物流水平被认为是一把重要标尺。据此次会议提供的数据,2002年…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8):77-79
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供应链这个整体作为切入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根据供应链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行业特征进行综合考量,使企业获得授信的可能性更大。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核心,连接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统一,供应链中的资金更好地配置,使整条供应链更有竞争力,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目前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的重视还不够,因此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入手,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使企业遭受更小的风险,使供应链金融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资供应链是企业核心资源,是公司经营工作安全、高效开展的基础,大数据发展给物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机遇、思路和模式;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质效,本文主要介绍大数据分析在物资供应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供应链金融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指出通过模式与技术创新可以化“博弈”为“合作”。文章通俗地把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企业中的“首席财务官”与“首席执行官”,企业少了专业的财务官,便很容易被“财务海啸”卷走;若是没有积极乐观的首席执行官,则会拘泥于短期账面的数字而忽视可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金融是赊账贸易的产物,中国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通过文献研究,供应链金融对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一定的作用。分析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特征与融资模式,就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地位不平等,以及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动意愿不足是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建议从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改善法律法规环境、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供应链企业协同等方面加强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吴媛媛 《民营科技》2011,(2):136-136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则是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与核心,通过对供应链企业自身战略发展需求、企业间合作特点、以及供应链综合效应的分析,总结出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解决。盘活现金流通常情况下是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目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企业不具备供应链管理意识,在管理供应链的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核心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企业的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构成影响,并且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供应链融资服务方面,需要对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风险意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不断创新供应链的融资主体,以及对新的服务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寻找新的突破;银行与企业之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数据信息进行共享:不断拓展供应链融资领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供应链融资朝着直接融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