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农村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吉林省通过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下沉"、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等多方面改革,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但金融产品匮乏、抵押资产定价难、农村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对此,吉林省应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农村物权融资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健全农村配套机制,解决农村金融及农业产品供需不均衡问题,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公平,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被国家设为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田,肩负以金融手段破解"三农"问题的艰巨任务。吉林省通过实施差异信贷,搭建融资扶持机制等措施强化了农村金融资源投入和分配,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数字金融普惠教育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是当下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获得的支持并不充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民和农村经济体融资困难。可以说,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全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缺乏一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农民贷款难以及农村金融机构营利能力低下是制约农村金融体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速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本文总结了吉林省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吉林省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国内典型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研究进行概述,分析我省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探讨适合吉林省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为吉林省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就要为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建立金融扶贫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农户融资担保难的问题;持续开展金融机构培训和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主要存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有政府相关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也要对各类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和开展仓Ⅱ新,还要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以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机构的涉农服务水平,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淮安市楚州区的调查,目前农村金融支持农民增收情况是:农村金融体制滞后,金融支持农民增收渠道不畅;农村资金严重外流,金融支持农民增收实力不足;支农服务手段单一,金融支持农民增收措施不新;农业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支持农民增收信心不大。  相似文献   

8.
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吉林省农村金融与“三农”共赢发展是当前一个热点问题。对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与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吉林省农户、涉农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了解其需求特点和对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对金融支农支小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有助于深入分析金融服务需求匹配度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基于“三农”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表现为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效率低,即农民和农业贷款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大和不良资产率高、金融生态主体功能异化和退化、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因此,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重塑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夯实农村金融生态的产业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0.
普惠金融是为社会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缓解金融排斥;有利于增强农民金融服务意识,提高农民使用先进支付工具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服务的平民化、平等化.其对加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具有重要意义.该服务推广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也存在不少发展瓶颈,如区域分布不均,各金融机构开展的程度不一,使用率不高等.究其原因,主要有推广基础薄弱、服务功能单一,以及农民用卡意识仍未形成,业务风险隐患较大等.要推进助农取款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强对服务点的资金扶持、丰富服务功能、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并着力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卡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运行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收支结构,并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过去没有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只有针对农村金融供求的新变化,增加金融供给、调整金融产品结构,才能较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2.
金融包容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进而促进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农村金融包容水平对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包容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且存在“东部较高、中部居中、西部较低”的区域差异;农村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并且农村金融包容水平越低的地区该效应越大(西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当农民受到健康冲击时,当地农村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缓冲其健康状况的恶化。应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包容发展,在提升农村金融包容整体水平的同时缩小区域差异;要通过金融创新使更多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健康保障,以金融包容发展抑制和消除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征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有效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民致富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三农”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通过金融创新,解决农村金融压抑问题,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意义重大.在总结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特征,剖析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矛盾的基础上,应该着力在农村银行机构经营转型的商业模式、农村金融产品和渠道的建设服务模式、激励约束机制和专业团队建设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建立一个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的有效路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及非正式金融的发展都存在不足;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多元供给体制;农村信用风险大,缺乏贷款抵押等。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打造金融财政公共服务新模式,以保障公共服务真正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金融机构体系是否完善、运作是否协调、功能是否全面,直接决定着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的效率.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比较贫穷和落后,影响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滞后,制度不健全,功能不完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加快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吉林省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直接融资渠道匮乏,非正规金融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供给型金融抑制、农村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需求共同催生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农村民间金融能够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已经发展成为农民、农村经营组织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但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农村民间金融自身的缺陷约束了农村民间金融进一步发展。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供给的必要补充,农村民间金融应该被纳入国家有效的引导和监管下实现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现阶段,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践中来看,仍存在着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需不匹配、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涉农贷款服务机构建设不完备以及涉农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等问题。应从积极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完善物权增信服务体系和强化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继续深化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不足。深入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