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权利认识上的模糊,使得旅游界和广大公众难以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旅游领域的许多问题与此密切相关。对"公民基本旅游权利"的概念给以初步的揭示和解读,根据中国宪法公民权的相关规定,从"宪法公民权利"中分离出"公民旅游权",分析了这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为公众更好地行使这一权利,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为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于1998年10月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但至今未报经全国人大批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人权保障的理解及宪法中的相关规定与该《公约》存在重大差别:对人权来源的认识和规定不同;对"人民自决权"的理解存在差异;关于"平等权""迁徙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无罪推定原则""人人有权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结社的自由"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我国应该加强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完善我国宪法法律关于人权保障的相关制度和机制,逐步推动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不被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服务功能发挥得不好.修辞学要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修辞学家既要负责向普通民众普及修辞知识,也要为其它学科提供具有原创意义的学术成果.要坚持"修辞立其诚",也要坚持"修辞学立其诚".修辞学要学会主动干预社会生活,寻求新的服务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和政策,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多种方针政策中的一种,其运行模式是通过吸纳大量的社会资金,为人民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众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却较为混乱,为了更好地实现资金价值,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本文主要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管理中出现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方生态主义认为,集权不仅造成人对人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也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刻根源。为了改观西方国家的精英集权对普通民众民主权利的侵夺,生态主义的参与型基层民主理念主要体现出超越仅在"选举期"人民才享有所谓民主权利的假民主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蕴。其理论渊源无疑是多元的,但其中凸显出杰斐逊和自由民主主义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尤其是对卢梭及其"主权不可分"论的反思。对西方生态主义的参与型基层民主理念的探析,可以对我国切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宪法做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在构建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具有普通法律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现行宪法在序言和文本中明确树立了宪法的权威观,要求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全体社会成员只有自觉地拥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才会有助于实现构建法治中国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制度设计的蓝本,是宪政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是司法独立的一面镜子,更是实践司法独立思想的首要制度保障。司法独立思想来源于古希腊政治哲学家的宪政思想与分权制衡的理念,它具有三大特征: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就司法权力的独立而言,主要西方国家有两大特征:一是设置了专门行使司法权力的机构;二是明确规定了司法权力的独立行使范围。1949年以前,我国宪法文本对于"司法制度"的设计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有几个宪法文本就是学习与借鉴英美国家来制定的。1949年建国以后,我国宪法文本中对于"司法制度"的设计也与之前的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攻坚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战略机遇期,改善社会主义民生和扩大人民民主成为党和国家近年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着力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两者是一个整体,着力改善民生可以为扩大人民民主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可以为改善民生提供积极因素和政治保障;民生和人民民主的最高命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是基于正当性原因对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的“剥夺”,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力“让渡”,公共财政收支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体现为宪政价值的内化,以及宪法对纳税人监督权的确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我国宪政保障是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现行宪法已经从法治环境、权力约束与监督、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为公共财政监督制度提供了充实的保障,但囿于理念与运行机制的脱节,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完政保障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巩固公共财政宪政价值,分层次完善宪法保障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多元化公共财政监督宪法保障的方式,不断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0.
透视“非典”现象,引发出公众的知情权问题。知情权即了解权,具体表现为信息主张权和信息接受权,其宪法基础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我国知情权的宪法基础主要体现在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及部分法律法规中,其宪政建设还存有不少问题,应将其直接写入我国宪法典,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及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大众传媒信息传输渠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然而人们的幸福感却未见增长。文章认为,弄清伦理学视域中的幸福意义,不仅能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指导,而且能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搭起一个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住房保障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及税收政策重点调节的领域之一。重庆市住房保障建设在资金保障、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试行房产税以及公租房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均形成了较好的财税政策体系。借鉴重庆模式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我国住房保障财税政策在保证财政投入、保障土地供应、规范房产税及保障性住房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宪法最本质的两个精神有:一个是保护公民的权利;第二个就是制约和限制国家权力。而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应该是制约和规范国家权力运作。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所谓最高权威就是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可以说,宪法就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即"权利宣言",同时更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规约",即"权力规范"。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诚实守信"的理念以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税收执法理念,以正义公平为价值评判,弘扬宪法精神,全力推进依法治税,从而达到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和谐税收、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在与动物不同的谋生存和谋发展的生活方式中形成和沉淀下来的东西。文化发展与民众幸福息息相关,但是文化发展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却很少有人探讨。因此,梳理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发展现状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探讨文化发展与民众幸福的一般关系,展望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我们构建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接受陪审团审判权"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也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宪法权利。这种权利在宪法、普通法、制定法和衡平法上都有其法律依据。"接受陪审团审判权"之所以入宪,就是因为它具有对抗强权以维护公民自由,发挥制衡法官以保障政治民主,维护司法独立和提升司法权威等功能和价值。目前,我国建立陪审团审判制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壮锦图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出壮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空间设计中,壮锦图案作为平面装饰图案应用于三维空间设计成为极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壮锦图案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经远远超出图案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探知壮族民众生活心态和艺术心理最直观的"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17.
“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被制定出来后还需要具体实施,使文字意义上的宪法转化为实际生活中“活的宪法”.使社会主体的行为与宪法规定一致。本文试图在理解宪法实施的概念基础上,对宪法实施的条件、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连年战乱,阿富汗社会的真实状况并不为世人所知,在普通民众的心里,阿富汗总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的相继问世,极大地改变了阿富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其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描述,使几乎与世隔绝的阿富汗人民,尤其是阿富汗妇女的真实生活状态逐渐展示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实施以"保障"为基点的"社会补偿"政策,既不能合理分配土地增值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又不能切实保障被征收土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社会资源"持有的正义"。因此,我国土地征收社会公正化,应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观指导下,实施以社会公正原则"保护"为基点的"社会赔偿"政策,使得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既能"化地"实现工程建设现代化,又能"化人"实现农民身份转型市民化。社会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民事赔偿,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对承担社会发展代价一方给予的符合社会公正的赔偿。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30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它以完善实体内容为目标,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宪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宪法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从"改革宪法"走向"宪政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