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危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庸俗性表现的反思,可得出如下结论:(1)不能割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联系,而过分宣扬“经济人”或“理性人”的假设;(2)不能割裂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而孤立地研究经济。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仅仅研究其理论本身,还应研究其产生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模式,不能过分倚重或迷信经济数量分析。对于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放在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等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开展研究和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法在“经济博弈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经济博弈论"中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与教学体系,分析了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过程、实验结果讨论等三个基本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经济博弈论"中实验教学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说明,阐明了实验教学法在"经济博弈论"教学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经理股票期权的效用分析--以美国的ESO制度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理股票期权被认为是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一剂良药,而上市公司要求使用ESO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期权计划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使用对其了解程度,尤其是关于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更是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不断地对经济增长进行探索。正是由于经济增长与全世界人民的福利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探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更好地解释世界。因此,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进行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事实入手,首先界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概念,然后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阐述,分别对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增长理论)和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可见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由技术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到垄断竞争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需要有现实性才能确立其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来自对所处时代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及演绎,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类似于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危险。要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至关重要的是端正思想方法。在理论与实际出现差距时 ,既不能放弃理论 ,也不能固守和诡辩 ,而必须根据实践修正理论 ;在修正理论时 ,必须采取正确的提问方式 ,不能采取纯粹经济学和“工具主义”的视角 ,而必要从深层次对理论本身进行提问 ;在坚持和发展理论方面 ,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 ,不能采取笼统坚持或否定的态度 ,而必须采取在区分理论本身的不变成分和可变成分的基础上予以辨证扬弃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理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但却被主流学派加以无限的泛化甚至曲解,以致距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人本主义经济学批判了经济人理论对人的自利性的张扬,对人文关怀的缺乏,对实际经济现象解释的乏力,在注重人的精神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这是符合现实世界中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差异的人力资本产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对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实证比较分析表明 ,同属于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及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之间之所以出现较大的经济效率差异 ,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产权的性质 ,而在于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上的差异 ,尤其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导致两者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凌云 《经济研究》2008,43(10):131-143
本文在Lucas(1988)等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主体分为非政府教育投入和政府教育投入两类,分析均衡条件下两类教育投入比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较好地刻画了在一定条件下非政府教育投入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用1996—2005年中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比较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政府和非政府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效应。在教育投入比相对较低的地区,物质资本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原因,而非政府投入的增长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