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在我国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收紧、项目投资收益有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受到遏制以及举新债偿旧债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缓解地方债压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梳理了国内有关地方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地方债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在总结和借鉴澳大利亚地方政府融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发展市政债券市场和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沿革及改革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将会空前发展,发债主体、品种、总量都会迅速增加,这将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挑战,包括债券市场扩容、债券市场资金需求增加、改变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加大区域间资金流动、进一步挤出央票等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如扩大地方债投资人队伍、建立适当并逐步退出的地方债发行保护机制、有序发展债券市场等.  相似文献   

3.
地方债为公共品融资:条件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债的发行期与偿还期往往不一致,与资本性地方公共品不一致的建设期和受益期相对应,再加上法律明确赋予的举债权,地方债因此而成为世界各国经常采用的资本性地方公共品的融资方式。利用地方债为地方公共品融资,可以实现降低对政府收入依赖程度的预算效应、过度刺激地方政府利用公债投资的负激励效应以及影响居民迁入与移出的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李洪梅 《时代金融》2014,(11):154-155
由于预算法的限制,中国尚未推出规范的市政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实现,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且出现融资平台基层化倾向。这种隐性债务导致地方政府还债压力大,发行债券缺乏有效规划及监管,债务举债主体多元化从而无法有效监管。市政债在美国发展非常完善,其与中国的地方债在持有者成分、发行模式、债券保障方面有很大差异。结合中国实际,文中从发行主体、投资者主体及市政债种类的选择三方面构建了中国市政债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打开债务发行的大门后,地方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地方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资金的使用过程出现了很大的隐患,总体规模较大,资金使用程度较低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针对地方债的形成原因,由实际出发,对规范地方债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淑惠  李若飞 《财政科学》2022,76(4):112-128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唯一融资渠道,“修明渠、堵暗道”的做法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性引起关注。本文建立了一个地方官员特征、财政能力与地方债发行规模的分析框架,以2015-2019年我国省级政府地方债发行规模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晋升激励影响,官员任期与地方债发行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财政能力是债务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财政赤字率对发债量存在负向影响,决定政府内在举债意愿的财政自主能力对债务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而作为偿债保障的财政汲取能力对债务规模存在正向影响。进一步探究发展,新《预算法》实施后,严苛的考核问责机制有效约束了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债发行的刺激效应。本文为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增强地方财政能力,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亟待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稳妥地应对地方债问题对财政可持续乃至经济金融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地方债务管理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债务管理典型案例,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8.
宋方方 《金卡工程》2009,13(8):217-218
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我国推出地方债是时之所迫,不得不为.这项制度实际上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各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经济刺激下的盲目投资,地方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对地方政府偿还能力的怀疑,资金使用约束制度的不健全等,都是我国地方债发行之后的隐患.本文将对我国地方债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别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地方债模式进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地方债置换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认为应从加强地方债流动性、强化地方债市场机制、巩固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维护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创新地方债置换及管理方式五个方面发展地方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国家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鉴于改革成本以及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资金需求,使得政府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我国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科学化的地方政府融资发展机制以及构建好完整的地方政府融资监督体系。在新形势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地方债务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一些相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两者呈正向相关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模型,采用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工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利用土地抵押融资来大规模举债,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举债对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邻近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很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14年5月正式推出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试点。自发自还债券试点可谓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的标志性事件,试点省市将成为独立的举债主体,须主动适应市场规则,接受市场检验,此次试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包括自发自还债券融资在内的地方政府各类举债行为,还欠缺完善的制度保障。文章回顾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的模式变迁,在梳理地方政府融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就构建并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DEA三阶段方法对中国31个行政区域进行地方政府性债务效率的测度,测评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使用效率整体稳中有升,趋势向好,环境变量对效率值存在显著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地方政府性债务效率的时空变迁,结果发现经济、社会、政策、市场化程度及债务管理因素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同时基于空间框架下分析上述各因素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效率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文章实证结论,提出了包括组织债务置换、重置债务结构、创新债务激励管控预警机制协调债务空间利用与供给侧改革等优化地方政府性债务效率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是政府债务管理中极为敏感的话题。为正确认识发达地区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笔者选取发达地区某市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市的债务具有隐性化、或有化、投资性和公共性并存的特征,而其债务风险并不在于财务风险、挤出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等,而在于由于制度和组织设计造成的管理风险。据此,笔者从债务制度供给、债务需要约束和地方债务管理三方面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向辉  俞乔 《财政研究》2020,(3):55-70
隐性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型,探讨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规避债务限额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本文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两种不同的预算外融资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利用2012-2017年间全国地级市层面的计量分析支持上述推论。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识别、量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做好风险化解工作的前提。本文从地方性债务的现状出发,对全国31个省级区域,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23家地级市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进行了统计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信用评分模型,并对地方政府的信用资质进行了排序,为衡量地方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支持能力和信用评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产生原因有,银行和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不对称;官员考核机制、领导任期与贷款期限不对称、借新钱还旧钱;银行对政府过度授信、银行对贷款资金监管不规范;平台公司的经营制度不规范、抵质押不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地方债置换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地方债置换将通过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在贷款与债券之间的配置调整影响货币供给,它将使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并导致贷款规模的变化,在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放大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造成货币政策的扩张(收缩).贷款市场的供求弹性将决定地方债置换的扩张效应或收缩效应.在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为弥补持有地方债收益下降、地方债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的抵押品和质押品范围的情况下,地方债置换具有货币政策扩张效应.为减少地方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央行需密切监测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情况,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并加强同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举债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合理举债有利于地方财政的高效运转,但若监管错位、过度举债则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自2014年起,我国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随着近年来收益类专项债的扩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等各种形式的隐性债务风险依然突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视为“灰犀牛”,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处置方式,总结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危机处置的有效经验,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发行主体单一、债务透明度差、评级和监管缺位、预警和处置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财政竞争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吸引资源要素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往往会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基于此,应从完善现行政绩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