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吸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立足点和物质基础是发展大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渠道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农业发展政策,就地开发,就地利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中小城镇建设;广泛开展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实现多数乡村人口的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这就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诱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是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较重。本文构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战略模式,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的五大战略举措,并探讨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山西省委提出的2000年三个基本目标中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原因,结合省情,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更好地转移农民就业,也就是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这又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找出一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中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现。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经济不稳定,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政治的不稳定,因此,正确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深入研究并提出正确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能否对其实现成功转移是中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异屯转移策略做了分析,从多种途径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而探讨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杨英 《经济师》2006,(5):195-195,197
我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流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双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对如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就业机会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就业机会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人力资本与就业机会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存在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安徽城乡协调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对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并对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昂 《经济问题》1994,(4):40-4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中共运城地委书记吴昂到2000年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纵...  相似文献   

13.
杨德庆 《生产力研究》2005,(7):33-34,6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别愈来愈大,这已成为目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工业化程度不高,城市化水平较低,充分彰显出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突出矛盾。拓宽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村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者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发展,“三化联动”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为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劳动力转移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约河南省农民增收的内在原因,提出了转移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快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从总量上来说,还远远不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尚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不容否认,向城市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但并不是全部出路,更不可能是惟一出路。因此,当前我们必须探索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应该在于农业本身,即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虹 《当代经济》2008,(5):84-85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乡镇企业,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层级流动,使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开发孙富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普及教育作为了基本国策,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对养育、教育出来的人,开发利用得不够。致使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着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大背景仍然是供大于...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等因素制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供,很大程度克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稳定程度。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与否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西部大开发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将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反思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中,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途径,强调各级政府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