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锡和 《宁波通讯》2014,(24):26-26
<正>"东连云峤近乎蓬莱,西接爱山而通天台,南挹中山(笔架山、瞅水山)而秀气,北坐五峰(状元峰)而崔巍居中。"这是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对东岙的赞美。东岙村古称沙栋,后因"水中凸地为洲"改称东洲。相传,明洪武间朱元璋巡视三门湾,入旗门港,遥望村野,问此地何名,下答"此地为东洲",朱元璋说"山间平地应为岙",故又改称东岙,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东岙古村位于宁海最南端,距县城11.7公里,距一市5.7  相似文献   

2.
生活·书评     
【书讯·社科】《大明帝国》本书以奇特为主题,历述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全书主题新颖,视野开阔,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实是一部迄今分量最厚重、运用独到笔法撰写的朱元璋评传和明初开国史,其在品明史和进一步开展朱元璋研究方面具有较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马渭源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相似文献   

3.
天风海涛琴     
韩丽 《走向世界》2012,(19):66-67
1970年春至1971年初,山东博物馆对位于山东省邹县(今邹城市)九龙山南麓的明鲁荒王墓进行了发掘。《明史》记载:"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鲁荒王朱檀为朱元璋第十子,因迷信长生之道服食丹药导致双目失明,最终中毒而亡,去世时年仅19岁。太祖朱元璋既痛且恨,赐他谥号为"荒",谴责他的荒唐无道,因此世称其"鲁荒王"。鲁荒王墓的发掘是山东省解放后发掘共刻浑两斫名直性皆史载始  相似文献   

4.
于峰 《中国西部》2004,(1):58-63
600年的屯堡,600年的故事, 600年的历史,600年的沧桑. 悠悠岁月,600年前的中原文明已成为线装的史书; 时光倒流,600年前的江南风情在这里被定格…… 屯堡文化和屯堡人是中国封建耕战经济在贵州安顺的遗存.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 381年),明太袒朱元璋一声令下,30万大军浩浩荡荡挺进西南,平定叛乱.之后朱元璋为保持西南的长期稳定,加强中央集权对两南的长期震慑,决定把30万大军留在云贵高原,维持大局、稳定江山.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数十万人的命运.30万大军按照部队的编制就地驻扎下来.随后,军队的家属和大批的内地老百姓也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迂往西南.这样贵州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后未人们把征南来的人称为"屯",把填南来的人们称为"堡",他们的后裔被称为"屯堡人".  相似文献   

5.
江西万年县地处赣东北中部,县境东南裴梅乡荷桥村产的万年贡米历史悠久。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兵战鄱湖,一连打了18年。有一日,朱元璋中了陈友谅的计谋,败逃荷桥村。朱元璋进村后,很想找个地方歇息,弄点东西填填肚子,没有想到村里因旱灾而闹饥荒,不见一丝半缕炊烟,朱元璋只好  相似文献   

6.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民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一白,贪官心慌。”史书上确有这样的记载: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一些文武大臣自以为扶朕有功,凭借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为了制止这股奢糜之风,朱元璋借贺皇后寿诞为由,宴请文武百官,谁知端上桌的竟是炖萝卜、炒韭菜、炒青菜、  相似文献   

7.
<正>导读: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然而自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而始至明思宗朱由检自缢景山而终,明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那么闻名天下的明十三陵中"缺席"的三位皇帝去了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从这个疑问出发,回顾一下明朝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体经济》2004,(7):37-37
我国现行的被银行、邮局等广泛使用的汉字大写数字的产生与明朝初年开国君主朱元璋的反贪污、反腐败有直接的联系。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丁举廷告发,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前者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者为一省司法的主管)李或、赵全德等人伙同户部侍郎(主管全国征税税款钱粮)郭桓贪污舞弊,吞盗官粮、官金。朱元璋抓住这个线索穷追不舍。明初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经追查竞有十二个布政使司与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待功臣、旧部,几乎是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会遇到的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是靠棍棒取天下的,他的那帮哥们儿,随他起兵的“二十四将”,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朱元璋不但和元朝作战,还要平定各路起义军、诸侯,一统天下,所以造就了一大批功臣名将。但朱元璋坐了天下后,这些功臣名将大都一个个死于非命。朱元璋本来想靠封儿子为王,派到全国各地去坐镇,再大封功臣,旧部,好继续效忠他,用这两条来巩固他的明王朝。但有的功臣,不免居功自傲,专权弄权,稍微一责备,便心怀怨恨,再加上小人挑拨,矛盾就加剧了。特别是丞相胡惟庸,大权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在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历代军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卫所制度在贵州推行后,对贵州的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对于穷人这话可能算是一种安慰,但对于富人,却犹如一个诅咒,屡屡无奈成为现实。古有各朝各代的末代皇帝为证,今有"我爸是李刚"、"我爸李双江"为鉴,不断的摇头换不来二代们的崛起,而究其本因,笔者认为,其实应当还原于最根本的一点,即家训的缺失。浙江浦江有个郑氏家族,该家族跨越了宋元明三个朝代而不衰败,被朱元璋题名为"江南第一家",这个家族360多年聚族同  相似文献   

12.
“理财之道,莫先于农”,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基本的经济政策思想。但在明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朱元璋对它作了独特的发挥,并且对明一代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个问题,无论对研究明代的经济史,还是对研究明人的经济思想,都具有启发意义。明朝是在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盖其时,人民久经战乱。  相似文献   

13.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空泛冗长的公文很反感。他曾下令,虚词失实,浮文乱真,我对此非常厌恶。今后,谁再搞繁文,一定治罪(《明太祖实录》卷149)。公元1369年,朱元璋曾对翰林侍读学士(皇帝的秘书官)詹同说,近来一些文士,不研究道德根本,不通达当前的政务,写的文章,文辞艰深但内容很浮浅……今后,起草公文要通道理,明世务,不可堆砌浮藻的文字(《典故纪闻》卷二)。公元1373年,朱元璋对中书省(发布政令的中央机构)的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县情加速经济发展吴庭美,凌炳南安徽凤阳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事影响较大,一是出了个出身卑微的皇帝朱元璋;一是农民创造了大包干。但朱元璋当了皇帝并未使他的家乡富起来,凤阳人真正告别贫穷是在实行农村大包干之后。自1978年从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继而席卷全...  相似文献   

15.
古城西安大莲花池街,有一座树木婆娑,重绿叠翠,亭阁相辉,碧波荡漾的莲湖公园.明朝时,它是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机的私人园林,名为"莲花池";清康熙年间,西安巡抚贾汗才改名为"放生池".1922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将此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曾开办过闻名一时的"莲湖食堂".它是中共在西安外围活动的秘密联络站.  相似文献   

16.
《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赞赏讲"畏法度者快乐"这句话的大臣万纲,因而对他委以重任。这是为什么呢?只因治理国家的需要。畏惧法度之人,必然敬仰法律,忠于职守,依法办事,是非分明,断不敢胡作非为,故而受到赞赏重用。枉法,即违法。作为官员,敢于枉法者其人非奸即恶。往往为了达到一己私利或私欲,而不择手段,置国家法律于  相似文献   

17.
黄巢与朱元璋都是中国古代农民义军的领袖人物,二人的个性与起义背景及影响都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二者起义的结果却完全不同,本文将二者进行比较.从二者的对比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出黄巢起义失败的必然性,更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中社会历史辩证运动、连续发展的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凤翔泥塑工艺源远流长,美名远播.传说明初朱元璋部将徐达的第六营士兵曾在此驻扎,打完仗后就地安家落户,这个村因此取名叫"六营".这些士兵大都来自瓷都--江西景德镇,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就和泥捏制各种形态的玩具.岁月悠悠,匠人们逐渐吸收黄土文化的营养,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凤翔泥塑工艺.  相似文献   

19.
题诗岙古名虎洞山,又名洒埕岩岙。岙内山清水秀,怪石嶙峋。著名的酒埕岩就在此山岙的岙口。据说那里又是东汉梅福到横溪后修道炼丹的第一处洞天,所以后人便在此岙内建有梅福庙以作纪念。后来那个岙里来了朱元璋,而且写了一首诗题于岩壁上。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题诗过的山岙自然非同凡响,于是后人便将此山岙改称“题诗岙”。  相似文献   

20.
天津又叫“天津卫”,这个名称是从明代开始使用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蒙古的侵扰,分封四子朱棣为燕王,率兵驻守北平府(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