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大量金融资本支持,而资本市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阐述了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衡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风险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绿色债券市场对湖南战新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构建包括内源动力机制、激发动力机制在内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的市场化共同培育模式、日本的产业政策的积极干预模式、澳大利亚海洋产业集群综合管理模式、韩国的内外连通模式等国际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从发挥政府的整体协调作用、动态灵活实施普惠性的产业集群政策、完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迫切需要发展低碳产业,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发展低碳的新兴产业尤为重要。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市场自发、政府培育以及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产业“核”生长规律,政府选择扶持时机、扶持的程度等,促进新兴低碳产业集聚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凌捷  苏睿 《改革与战略》2010,26(6):152-155
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和科技等多方面压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服务环境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文章认为,应通过优化制度创新、创新高新区管理模式、把握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发展规律和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等措施以高新区为龙头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新一轮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总量不大、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应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等途径促进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6.
谭石泉 《中国西部》2012,(13):102-105
中国未来20年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技术产业,体现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引领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成都,正全力推进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构筑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倾力打造新的实体经济增长极点。  相似文献   

7.
<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成果,科技创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科尤其是信息通信学科和电子机械学科的成长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欣 《辽宁经济》2014,(8):42-44
本文论证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推动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作用,客观评价了辽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国内外形势和发展现状。指出辽宁应该充分认识到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企业数量少、资源集聚慢、园区实力弱,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存在明显的产业同构化现象以及集群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不足。并从延伸产业链条、合理规划园区、加强环境建设、构建创新体系和探索国际化合作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厦门有限的地域空间必须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的海洋高新技术园区,以海洋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聚集人才、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构建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高端制造以及海洋环保与新技术应用三大产业,拓展产业链,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促进区域产业集群聚集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有力地推动了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经验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端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在我国各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低端化现象:产业附加值持续降低,对低素质劳动力以及政府补贴的依赖性加强,恶性的市场竞争等。文章针对美国在发展战略性产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出适时调节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选择差异性的对外开放,实施项目导向引导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以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利用DEA模型评价产业技术效率并进行细分产业效率排序分析,研究结论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针对副省级城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工作,对于构建基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体化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对"新常态"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型旗舰企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规模偏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统筹规划、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构筑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优化区域技术创新布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的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大的产业化开发阶段。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转化及升级能力对于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分析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缺乏集群效应、自主创新能力差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创新带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与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一般可划分为市场培育下的内生式、政府培育下的外推式、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的推拉结合式等三种发展路径,依托这些路径,结合辽宁的特点,必须抓住领军企业拉动力、产品竞争力、品牌效应、研发能力、人才技术、产业集群、财税政策支持,以此培育和发展好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临安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第一战略,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在发展理念创新、工业平台建设、大好项目招引、龙头企业培育下功夫。目前临安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具备了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涌现出南都电源、福斯特光伏、万马高分子等为代表一批战略性新兴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的发明、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和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作用重大,但也同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泰州市海陵区根据本地基础和条件适时明确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从创新驱动的内涵角度,具体分析促进海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海洋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二十年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保持海洋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应紧紧把握未来二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本文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出发.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资金投入、建立产业集群、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探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借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勇 《辽宁经济》2011,(11):24-27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辽宁在区位、发展环境、产业基础、科研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探讨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对引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6月26日,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认定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通知》(国科发火【2013】505号),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系统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江苏省惟一被认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9月,无锡新区又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无锡市惟一的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无锡新区紧紧围绕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打造增长点,微电子、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外包、航空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