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日益严峻的贫困问题摆在人类面前,消除贫困成为全世界的一项迫切任务。1992年底,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要求各成员国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1995年12月18日,联合国又正式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以促进全球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贫困现象。消除贫困与社会各界都有关,每个人都有责任支持这个共同的目标。1996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总部的公共大厅里,作为国际消除贫困年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两米多高的大型电子…  相似文献   

2.
共鸣 《老区建设》2010,(19):1-1
2010年10月17日是第1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消除贫困的伟大旗帜──论邓小平的消除贫困思想郑克强,罗莹,汤乐毅在当今国际社会里,贫困现象一直是阻碍社会进步、威胁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1995年12月28日,联合国第50次大会正式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INTERNATIONALY...  相似文献   

4.
吴茂群 《湖南经济》2003,(12):44-45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93年10月,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代表联合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并要求各成员国积极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地处中部的湖南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应如何迅速斩断“贫根”  相似文献   

5.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每年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都要开展各种宣传与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涛  于磊 《中国经贸》2006,(11):11-11
10月17日,第1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批准,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并联合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11,(12):29-29
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10月24日,重庆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贫困区县脱贫致富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  相似文献   

8.
国际反贫困斗争 1995年3月,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18日,联合国第50次大会正式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行动起来,在1996年制定出消灭贫穷的战略计划和具体政策,以实现各国政府首脑对《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承诺。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消除贫困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  相似文献   

9.
【美国之音11月17日】中国在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中,消除贫困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政府希望利用财税优惠办法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消除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信息桥     
1996年9月26日,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国际消除贫困年纪念大会。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赞同和支持联合国关于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的全球性倡议。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纪念大会发来致辞。  相似文献   

11.
广角镜     
回良玉出席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消除贫困仍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扶贫是我国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全社会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扶贫事业,让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蔚成风气。在扶贫工作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值得表彰,他们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要广泛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消除贫困日”前3天的10月14日,学术界极具权威的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印度籍教授阿马蒂亚森、以奖励他“长期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的生存与发展”。森的获奖,是对福利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对有关发展中国家贫困与发展问题研究的充分承认与高度评价,是对贫困问题研究学者的极大鼓舞。森将哲学和经济学结合,关注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长期致力于有关世界上最贫穷人的福利和各国政府解决贫困的途径等问题研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饥荒和收入分配等重大课题,一直没有引起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广东建立扶贫功德碑广东最近在广州市郊从化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内建起了扶贫功德碑。在联合国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次年,即1993年广东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活动,捐得扶贫款2000多万元。当时决定,凡个人捐款10000元以上,单位捐3...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关注贫困,行动起来"国际研讨会上强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减贫事业进程 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在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关注贫困,行动起来"国际研讨会2007年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他强调,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坚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老区建设》2013,(19):4-5
由国务院扶贫办主管、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多家媒体共同发起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于10月16日晚在北京揭晓,包括袁隆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10位个人和机构分别获奖。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广西多年扶贫实践证明,只有明确消除贫困主要目标,才能集中力量,对准主要目标,锲而不舍攻克重点和难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一、明确主要目标,集中力量攻坚,成效显著据统计,到1993年底,广西49个贫困县市中,属于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社会发育程度很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处在特别贫困状况的乡有307个,共有2930个村公所,农业人口为575.55万,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400元以下,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460.43万,占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贫困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设立国家"扶贫日",大力秉承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济困,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继续向贫困宣战,  相似文献   

18.
启戈 《北方经济》2010,(2):82-83
当前内蒙古的农牧区扶贫开发处于资金投入更多、各项政策措施更加得力,贫困群众更直接受益的时期。但不能忽视的是,内蒙古在解决温饱、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区域性的开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熊怡 《今日重庆》2013,(11):48-48
10月15日,是“世界消除贫困日”。当天,“赢在乡村·圆梦中国——支持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公益行动”晚会,在低调中朴素登场。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消除农民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求消除农民贫困.消除了农民贫困不一定就建设好了新农村.消除农民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二者的关系所在。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