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品牌,也是旅游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口号的分析与设计,可以强化旅游产品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因此,分析安徽省旅游形象和旅游口号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确定安徽省旅游形象的质量方针、理念形象和营销口号等方面指出了安徽省旅游形象塑造和品牌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消费行为的异地性特点和综合性特点以及旅游投资的刚性特点要求目的地作为整体开展营销活动。由于目的地形象在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考虑以目的地形象为核心构建目的地营销框架。该框架以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为基础,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将市场细分、定位、竞争分析和信息传播等目的地层面的营销活动围绕目的地形象组织起来,以突出重点,提高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城市旅游策划理论日臻成熟相反,我国的旅游形象策划普遍存在着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形象应用的现状,认为存在策划成果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城市旅游形象建设沦为"形象工程"、忽视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旅游形象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并针对现状指出了原因,提出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认知是影响其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旅游者信息涉入的差异对其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以旅游信息传播为视角,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对408名旅游者仅从旅行社和既从旅行社又从互联网来获取行前旅游目的地信息涉入差异进行调查,探讨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与旅游信息涉入来源、信息涉入程度和个人互联网体验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当旅游者在行前同时从旅行社和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得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与单一从旅行社获取目的地信息相比,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感知更差,但是这种感知效果会随着旅游者的互联网体验和旅游者信息收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改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节庆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我国旅游节庆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节庆活动的形成机理做了深入剖析,指出加强旅游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走产业化道路是节庆营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然后定位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主题形象,最后从理念形象(MI)、视觉形象(VI)、行为形象(BI)、旅游形象传播四个方面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者的兴趣和态度高度相关.旅游目的地品牌建构已经成为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关键手段.就如何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打造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形象构建来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  相似文献   

10.
王学峰 《时代经贸》2010,(24):180-181
旅游节庆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我国旅游节庆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节庆活动的形成机理做了深入剖析,指出加强旅游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走产业化道路是节庆营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的羡余现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颖若 《经济地理》2004,24(5):672-674
文章从其他学科引入“羡余”这个概念,用以描绘本身具有较高资源品质却在经营中显得“多余”、“无用”的旅游资源。阴影效应、互代性、旅游效率的要求是产生羡余现象的原因,羡余的资源作为后备资源可在提高旅游地旅游资源的丰度等方面发挥作用。羡余概念在资源评价和资源开发中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饭店供给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晓霞  王兴中 《经济地理》2002,22(4):509-512
旅游服务性单位的空间、等级供给特点是旅游业发展特征的重要表现,本文在对我国旅游饭店的现状及特征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饭店在发展、经营、等经和空间等供给方面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丹东市旅游资源的属性、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等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旅游文化载体的深层内涵,着重指出丹东的旅游文化开发利用应侧重满族文化,重点围绕“满朝江山绿”的内容开发利用,提出了旅游景观文化开发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旅游节庆市场化问题引起了许多学人的注意,其具有明显的消费性和经济指导性。以吴桥杂技节为例,分析其消费群体的构成和特点可以得出,加大宣传、扩大消费群体、丰富产品类型、增加消费类型、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可以有效地培育旅游节庆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5.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慧霞 《经济地理》2003,23(6):849-853
山西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品位高。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关键是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章在分析山西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重点提出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本溪市旅游网络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悦铮  赵福海 《经济地理》2002,22(4):497-500,505
本文论述了本溪市建立区域旅游网络的重要性,根据本溪市旅游状况设计了较为详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网络,并提出了实现旅游网络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艾建玲 《经济地理》2008,28(4):696-699
旅游区具有多重属性,消费特征是特别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长沙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调查获得基础数据,从消费地、消费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愿望对湖南省主要旅游区进行多重考察.归纳出六大旅游消费区类型:旅游热区、旅游次热区、待发展区、文化旅游区、近距离休闲区Ⅰ和休闲区Ⅱ,总结出各类消费区消费主控因子并对比分析了各区消费结构,为深入研究旅游区消费问题提供了思路,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拓展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玮 《经济地理》2004,24(4):568-571
入境旅游是湖北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有效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是湖北省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关键。文章结合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总体形象与综合环境已成为一对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及由此形成的旅游综合吸引力。文章从城市总体形象和综合环境这两个概念分析入手,以杭州为例,阐述了城市总体形象和综合环境对旅游城市发展的贡献,并提出了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综合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桂林海外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近年国内旅游地理关于客源市场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桂林市近20年来海外客源市场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最后得出了结论:地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其海外客源市场一般是较为稳定的,但随着我国海外旅游发展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当今短途、洲内跨国旅游占主要地位的国际旅游大环境下,海外旅游目的地客源表现出的总的趋势是近距离客源份额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