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以后,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开放的春潮,正在从“三沿”(沿海、沿江、沿边)“一线”(铁路线)向内陆腹地延伸、推进。适应经济大潮的到来,国家决定将大陆30个省(市区)划分为各具特色、各有发展重点的十大经济区。这些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将逐步形成全国范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内陆省区办经济特区已是众心所望。势在必行。如何办好内陆特区,在运行中应注意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呢?我们认为,可以以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逐步发展,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诗雨 《经济师》2009,(1):17-20
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于战略转型和“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开发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开发区按区域类别划分,可分为沿海开发区和内陆开发区。沿海开发区是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基础上,1984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近似于经济特区的开放区域。1993年4月,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缩小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又相继批准了包括长春等内陆开发区在内的第二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内陆开发区与沿海开放地区开发区比较,不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内陆开发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我国中部,是典型的内陆欠发达省份的开发区。文章以长春经济开发区为例,对现阶段内陆开发区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志民 《经济问题》1992,(10):13-14
经济特区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以来,在特区实行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执行了“新事新办,特事特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方针,形成了特区在经济上建设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特点。于是,一些人认为,特区是在搞资本主义。那么,中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究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导刊》2012,(3):79-83
人才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概念及经验向人才要素领域的延伸,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实验区。从经济特区到人才特区,体现了对人才认识的深化,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方式建设人才特区,构建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抓好载体建设,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中关村  相似文献   

5.
鲁兵  徐冰 《经济前沿》2004,(1):37-40
文章认为,依靠政策和体制优势,海南曾创造了建省办特区的辉煌。但实需要对经济特区予以重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转折点。由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初期发展极具中国特色,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必须按照国际化的规范,即按照世界特殊经济区的通常模式重新规范我国经济特区的功能和作用,由“中国”经济特区向“世界”经济特区转型,这也是海南特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是把封闭经济改革为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经济,逐步实现经济国际化的经济。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经济的先驱。深圳特区是经济特区中的"排头兵",是中国开放经济的领头雁。深圳特区二十年的光辉历程,记录了中国开放经济的成功实践。一、办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的第一只"螃蟹"先从经济特区的由来说起。关于特区的由来,有过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中还有一种污蔑性的说法,说什么特区的优惠政策,是从经济"寻租"和政治"寻租"而来。这纯属无稽之谈。办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第一只"螃蟹",广东省委敢吃改革…  相似文献   

7.
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成功的创举之一,海南作为我国五大综合性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特区,2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海南已初步开拓出一条极具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岛屿特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探索新的“特区”发展之路。实现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自由特区”“生态特区”“海洋特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市自一九八○年试办经济特区以来,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各项建设事业和各方面的工作都开创了新的局面。随着特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四年来,在特区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有关财政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必须看到,特区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特区,特区财政的本质同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是一致的。但是,同内地财政相比,特区财政有它的特殊情况。究竟特区财政的特点是什么?特区应建立怎样的财政体制?经济特区应否建立一级财政等等问题,摆在我们特区财政干部的而前。但对特区财政的探索至今仍是特别薄弱的一环,我们只能通过几年来办特区财政的工作实践,谈谈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向着多级化发展的新历史时期。这种变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国际和平环境,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遇。 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以经济特区为龙头,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为骨干,以13个沿边市、县,4个边境省会、11个内陆省会开放城市以及18个县、市、旗为依托,从沿海到内地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沿江沿边沿线地带——内地省会城市逐步推进的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翠绿的小岛,它就是名驰遐迩的经济特区——厦门。相传厦门岛自古是白鹭眷恋的地方,故又称为鹭岛。厦门——中华大厦之门,自从明朝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华侨出入的主要门户。如今,已发展成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的现代化港口城市。1980年,厦门划出2.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时曾挥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4月,国  相似文献   

11.
<正> 世界上设置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没有把农业列入特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经济特区有没有必要发展特区农业呢?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区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新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谈起。众所周知,我们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不仅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农业(包括林、牧、渔业)也落后,而为了  相似文献   

12.
何成颖 《生产力研究》1994,(2):19-21,29
市场经济下特区经济模式的选择何成颖一、对特区现行经济模式的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经济特区的经济模式众多,特色迥异,但是根据其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型、出口加工型和综合型三种主要类型。自由贸易型以减免税为...  相似文献   

13.
印度经济特区是世界上发展历史比较长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印度经济特区在促进出口、吸收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绩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征地冲突等问题。印度在建设经济特区近半个世纪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发展经济特区的启示在于:第一,完善经济特区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促进特区发展的首要措施;第二,合理处理特区开发过程产生的利益冲突;第三,基础设施是支撑特区发展的基本条件,需要早规划、早建设;第四,经济特区的开发主体不一定必须是政府,一定程度上可以容许私人部门参与到经济特区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4.
经济特区--我国对俄投资合作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俄普京总统正式签署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并责成政府有关部门组建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俄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经济特区法》颁布之后4个月共收到了70多份申请,经过遴选委员会的层层筛选,最终在2005年底,俄罗斯政府公布了首批获准建设的6个经济特区名单:利佩茨克州特区、鞑靼斯坦叶拉布加市特区、泽廖诺格勒特区、杜布纳特区、圣彼得堡市特区、托木斯克市特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先后在沿海举办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把成功的经验做法逐步从沿海向沿江、沿边和内地推广,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格局。随着我国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特区政策也将继续淡化。面对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特区如何迈向更高层次,实现经济国际化?保税区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应运而生。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于1993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2月22日封关正式运作。汕头保税区的设立,为汕头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  相似文献   

16.
A.“八·五”是经济特区发展最快的重要时期 本次特区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经济特区16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重申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对特区工作“三不变”的方针,并且指出:“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特区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除现有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中新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正是作为这样一个新的“特区”出现在东南沿海,这是邓小平同志特区建设思想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也是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到1988年,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一直分管和具体负责经济特区工作,是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组织领导者、积极推动者和组织实施者,积极推进特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被称誉为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总工程师。甘当经济特区的探路者  相似文献   

19.
1980年我国设立首批经济特区以来,在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鼓舞下,各地纷纷设立类似于特区的开发区,学习经济特区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建设开发区一时成为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法宝。我国开发区数目最多时高达五千多个,后经过治理整顿,开发区数目有所下降。截至2006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国家级开发区有222家,省级开发区1346家。在省级开发区中,开发区数量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155)、江苏(109)、浙江(103)、广东(69)、福建(65),其次是靠近沿海发达地区的欠发达省份如湖北(89)、江西(88)、  相似文献   

20.
杜强 《发展研究》1991,(7):13-17,48
对经济特区进行宏观管理,是设立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共性。然而,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性特区究竟如何才能较佳实现宏观管理却没有固定的理论模式可循。主要原因是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特区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差异所致。这种差异包括特区的具体发展模式,特区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特区的地理位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