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诅咒"效应困扰地区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状况,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参照"资源诅咒"假说,通过初步检验和建立时间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我国29个省份(地区)1993—201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构建"资源丰度—经济增长率"象限图确定"资源诅咒"困扰省份。结果表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短期内客观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耕地资源与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就证明了耕地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教育投入和技术创新都是耕地资源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这4个因素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尤其重要。耕地资源通过挤出人力资本而间接抑制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31个省份2004—2012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SBM模型度量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全面测算考察期内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通过核密度估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并就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方法考察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存在追赶效应;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提升趋势明显,农业生产效率表现出双峰趋同;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减排具有显著门槛效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乃是农业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县域森林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2~2014年森林资源丰富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县域森林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验证,并探讨其传导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在县域层面,森林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森林资源丰富县并未因森林资源的比较优势而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其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没有助推当地经济增长,说明森林资源丰富县存在"资源诅咒"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荷兰病"效应是"资源诅咒"的一个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扶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定量估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全国面板数据模型和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六大区域的地区模型,并重点关注了云贵川、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区的情况。结果显示,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的产出弹性在省份间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和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产出弹性较大。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适当向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倾斜,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益  宋洪远 《农村经济》2022,(5):116-124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DM)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结果发现:(1)以农业专利衡量的科技创新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尤其是技术距离邻近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2)考虑地理区位因素,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3)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边界,在500公里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密集区域,超出上述距离范围空间溢出效应迅速衰减直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熵值法测算了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间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因此,应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各地区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联动,加快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作用机理及其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研究显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间接效应存在双重门槛,低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高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对农业信贷配给制度效应和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制度和收入效应的地区异化是导致农民消费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81—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检验地区农民收入的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了信贷配给对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农民收入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相关程度逐年递增;空间自回归模型回归发现,农业信贷配给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这主要源于民间金融对地区正规金融挤出效应、正规信贷配给的低效率和地区农民收入的空间正效应;城市化水平对地区农民收入显著正相关,农耕面积与地区农民收入负相关。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除了受到本地区可观测因素的影响,相邻地区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不可观测因素对本地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上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方法中最新技术EBM模型计算了中国4个区域30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并通过建立静态Xttobit模型和动态Diff-GMM模型,估计了农业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在这12年间都有所提高,但增速较为缓慢;农业贸易开放对农业碳排放绩效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农产品进口依存度与农业碳排放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中国农业贸易开放度与农业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满足"资源禀赋假说",即劳动密集型地区以生产清洁型产品为主,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改善有阻碍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具有时滞,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质量和数量的提高都对农业碳排放绩效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二元经济结构变动和区域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歧视工资的决定机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部门的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的决定有参照效应,而实际产出对迁移工资的促进作用发生偏离。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程度的恶化,参照效应和偏离效应随之加强,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受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参照效应的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参照效应弱于中、西部,并且各区域要素回报率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最为突出,中部地区仅有物质资本通过检验,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分析,探讨其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提供有益借鉴。[方法]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通过引入距离分量对2006、2015年我国省际粮食虚拟水贸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评价虚拟水贸易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更加频繁,整体表现出由北向南的逆向流动格局,但输出省份的范围呈萎缩状态,部分输出区已转变为输入区,有近50%的输出省份虚拟水输出量大幅下降,虚拟水输出有进一步向黑龙江等产粮大省集中的趋势;水资源并非是影响虚拟水贸易最关键的因素,耕地资源禀赋、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虚拟水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2015年粮食虚拟水流动在国家层面上共形成276亿m3的节水量,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836 6万亿元,但虚拟水的输出使输出区水资源压力指数由0.84(假设输出区粮食虚拟水输出为0)上升到1.20,地区生产总值由42.675 9万亿元(假设用于输出的粮食虚拟水全部转变为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减少到28.597 4万亿元。[结论]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在国家尺度上有节水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对输出区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输出区存在将粮食生产用水转变为其他高收益产业用水的可能,针对以上结果提出解决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先行资本",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评估了2000—2013年中国28个省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分别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PSVAR)方法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并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粮食主销区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而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分区域而言,农业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粮食增产效应,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此外,农业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短,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增产效应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彭曼公式估算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和贸易流量,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在品种、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虚拟水从北方流向南且流动量逐年增加;虚拟水净调出量与区域粮食安全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说明虚拟水在区域间的转移应存在一定限度;播种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区域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筑牢水利保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源诅咒"与"资源福音"的争议在西部地区一直存在。西部油气资源富集的四川、陕西、新疆、青海、甘肃五省,其油气资源产业集群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是本文探究的核心命题。基于对西部五省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的客观分析,选用区位熵对西部油气资源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将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为资源外部性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同时,基于2003—2018年西部五省油气资源产业的产业集群度和地区GDP数据,对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产业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同时,政府干预、物质资本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等系数显著为正,与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相符。但由于现阶段油气资源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趋于饱和状态,即使提高人力资源的供给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目前并不显著。推动油气资源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加强油气资源产业国际合作将是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雪 《水利经济》2012,30(6):1-6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南和东南为主要的净流入区。我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的原因,除受水资源影响外,还受到耕地资源、生态需要、经济因素、人口、政策因素的限制。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流动格局主要受大豆影响,大米、小麦、玉米虚拟水含量仍以出口为主。基于虚拟水流动格局构建的区际间农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型,为解决农业生态补偿中补偿主客体不明确及补偿标准模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水资源承载力不会影响虚拟水流动格局,但却是虚拟水流动格局合理与否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2007-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值相关数据为样本,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8个解释变量为代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stata14中设定短面板数据,分别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以及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各解释变量对我国农业产值影响的贡献程度和显著性,通过LM检验拒绝混合回归,Hausman检验分析出固定效应模型适用性最佳。通过回归结果分析发现,除了农业条件中的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用水总量对被解释变量不显著外,我国农业产值受到其他解释变量促进作用,且效果显著。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提高农业产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经典引力模型和时空引力基本模型,在对影响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时空引力一般模型和改进模型,并采用中国29个省(区、市)1980~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空引力一般模型印证了引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即虚拟水贸易量受各地区经济规模正向影响,受贸易成本负向影响。通过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时空引力改进模型,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业虚拟水国内净输出量的因素,结果表明,输出方乡村人口数、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农产品生产价格以及输入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总人口数对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有正向影响;农业生产风险和经济距离对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有负向影响;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存在显著的时空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2021,(6):41-49
文章采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短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三种收入类型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较大.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产量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通过粮食产量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和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