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式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三条可能途径,并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这三条影响途径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程度越高,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和公共产品支出越偏向于城市部门,越容易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入财政分权的上述影响作为控制变量之后,分权本身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就所得出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8~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财政分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成正相关性.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双门槛效应,当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财政分权高于一定水平时,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对区域间收入差距有何影响是经济学界探讨的重要内容。利用2003~2013年泉州市各区县的面板数据,考虑各区域间的空间自相关关系,构建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财政分权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印象。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将加大地区间收入差距。因此,分权应适度,配合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摘要: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挑战。基于碳交易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运用中国2010-2019年208个样本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交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碳交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碳排放强度高、城市化水平低和煤炭依赖度高的城市缩小效应更为明显。研究将碳交易与城乡收入差距纳入统一框架,提出碳交易的收入分配效应,为实现“双碳战略”与共同富裕两大目标提供证据支持和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地区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在阐述城市规模影响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下,选择了长三角地区2006-2015年25个城市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长三角地区的聚集效应仍大于扩散效应,使得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但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市,其聚集效应在减弱,扩散效应在增强,进一步发展则会达到倒"U"型的拐点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10年29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大幅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且金融发展从总体上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然而,1994年进一步的分权分税制改革后,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盲目和恶性竞争,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背道而驰。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不合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鼓励农村内生金融健康发展,改变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建立城乡互惠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参数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Koenker(2004)提出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样本分组的稳健性检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互动竞争行为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是显著为正的,而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竞争却抑制了绝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试点地区面板数据,研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对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未能促进受偿地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3)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当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小于42.5%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能够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反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4)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当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大于0.81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受偿地区地方政府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支出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财政支出与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对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构建VAR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证明:1.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力量,滞后一期的公共财政支出扩大1%可以促进城镇化率提高0.0375%;2.公共财政支出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滞性,财政支出在长期对城镇化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3.公共财政支出在短期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公共财政支出长期内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二期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1%可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减少0.7312%,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应努力探索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应从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利用VAR模型,对山东省1995-2012年的城镇化、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了正的影响,并且是长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提高农村金融中介效率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反而有扩大作用,但是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其政策含义是: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11年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则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微弱的作用,而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只具有短期的正向作用;控制变量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从城镇化、对外开放、金融发展、财政农业支出4个层面采取措施,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政府对教育供给的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到一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致影响一国未来经济水平。在财政分权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教育供给、财政分权、公共投资指标,研究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实证证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过度公共投资和县级政府的财政困境对分权效应有抑制作用,导致财政分权间接地降低了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1994年到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的视角,使用两种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尝试得出一个最优分权度.结果标明,从收入角度计算的分权指数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显著,而支出分权指数则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关系,最优支出分权度为0.875.  相似文献   

16.
李麦收  李凯旋 《征信》2023,(1):12-20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创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将2011—2019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相匹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小微企业创业视角出发,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要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覆盖范围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唐源秀 《现代金融》2023,(11):43-49
区域协调旨在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在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下,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机会,促进金融包容性等缩小城乡差距。有鉴于此,本文以地区政府竞争为视角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基于双向固定基准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异质性分析对2013-2021年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地区政府竞争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地区政府竞争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逆向调节作用;第三,作用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三点建议:(1)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全国各地;(2)建立区域合作机制;(3)优化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是推动各级政府良性运转,保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基础,关于分权的效率影响迄今尚未形成广泛共识。本文立足于以法定支出标准为主的地方财政事权约束视角,通过建构包含非自由支配支出项目的央地财政关系理论框架,重新审视了基于特定政治激励机制的地方财政自主性与公共服务配置效率间的动态联系。研究发现,在考虑存在法定支出标准的制度情境下,地方财政自主性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法定支出标准的设定有效缩小了公共资源配置相较于最优状态的偏离度。以上效应在生产性项目,经济水平较高以及地方官员任期更短的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性条件下,通过压缩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份额和选择生产性偏向的支出结构降低了公共服务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2014年《预算法》修订取消法定支出标准有利于优化地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从而导致基准效应在更长事件窗口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非线性特征。本文丰富了现阶段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理论研究,对新时期进一步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推动公共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闫威  邹晖 《中国外资》2009,(8):36-36,33
本文运用1994年到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的税角,使用两种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尝试得出一个最优分权度。结果标明,从收入角度计算的分权指数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显著,而支出分权指数则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关系,最优支出分权度为0.875。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普及水平、应用水平和发展水平等四个维度测度了中国2010—2020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数字经济的继续发展将有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指标来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则不明确。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和基准回归一致,但在中部地区二者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水平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