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和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反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农户占16.4%,反对"不得调地"政策长久不变的农户占39.3%,意味着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极为强烈;2011~2016年,约16%的农户经历过土地调整,其土地调整次数平均为1.36次,明显低于已有相关文献提及的2010年前的水平;受"不得调地"政策负面影响的家庭人口越多,"不得调地"政策的受支持程度越低,说明家庭人口变动是影响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态度的主要因素;农民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对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持反对态度的农民越多,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高,反之,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低,意味着村庄内部土地调整的呼声是村庄土地调整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受"不得调地"政策影响的农村人口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预见,二轮承包到期后要求进行土地调整的压力会很大,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实现长久"不得调地"的政策目标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比较非纯农地区和纯农地区农户接受居民点整治的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制定差别化的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入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在非纯农区的江山市,67%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其中对村集体信任程度越高,耕地面积越少,对基础设施满意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接受居民点整治;在纯农区的盘山县,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农户占比62%,其中对政策预期越高,认为环境越安全的农户,越愿意接受居民点整治。研究结论:影响江山市和盘山县农户整治意愿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村集体信任度和政策预期收益,皆为政策层面的影响因素,说明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农户的整治意愿。非纯农区农户更加重视集中居住中的公平性和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期许,而纯农区农户更加重视可获得补偿的落实和保障,因此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政策应当从农户实际利益诉求出发,分区、分类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陕西关中地区271份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民对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村庄类型、村庄距县城的距离、农民对政策评价、基层政府对政策执行的效果、农民对乡镇政府评价、改进情况和教育支出变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了解农户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意愿是提高政府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根据2013年在苏北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以个人家庭特征、村庄特征、政策制度和农户态度4个维度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村庄是否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和农户态度是影响农户对农村水利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昌吉榆树沟镇和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为例,分析了调查区村庄体系特征和存在问题,基于224农户调查数据,对两镇居民房屋主要生活配套设施、村庄主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幸福感和未来发展期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下居民满意度、幸福感和未来发展期望的评价存在差异;区域环境条件与农户满意度、幸福感和未来发展期望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工作开展并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探索,明确农民对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村庄环境整治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方法]以江苏省姜堰区、高邮市、大丰市和涟水县271个有效样本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方面21个具体指标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7.07分,当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基本认可;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其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目前的整治现状尚不能达到农民期望值的制约因素主要为河塘污染治理、人禽粪便处理、乡村道路和排水管网设施,其次房屋内外装修、工业污染治理、文化娱乐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和娱乐活动等指标农民满意度偏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意愿的睢宁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方案,为中国开展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典型调研、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础条件差、生活不方便是农户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要求的出发点。(2)现状条件越差的村庄,农户的整治意愿越强,更希望集中居住,并愿意为本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3)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建房自有资金、对国家政策的认知是影响农户建房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村庄建设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和家庭年收入是影响集中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农户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具有自身的需求,整治工作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物质性农村公共品和精神性农村公共品两个层面设计了农民满意度评价量表,以湖北省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用因子分析法对被调查地区的农村公共品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农村公共品农民满意度总体上偏低;但农民对精神性农村公共产品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而对物质性农村公共产品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农村物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为影响农民满意、农村和谐和新农村目标实现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8年云南省红河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村庄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多水平框架下的异质性工具变量模型估计劳动力培训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可观测因素对农户收入和培训决策的影响随着村庄的不同而变化,农户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不仅受个体异质性的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的影响;目前的培训政策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使参加培训的农户多数是参与意愿高的农户;劳动力培训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效果并不显著,农户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仅为2.5%,说明目前的培训效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世俗化理论和宗教经济理论以及宗教精神合作社假说,本文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村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基于村级和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村庄而言,公共文化供给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村庄内的信教比重;对于农户而言,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宗教选择概率和宗教参与程度。这说明,公共文化供给对宗教信仰具有挤出效应。这一结果可以对目前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长期缺乏是农村"宗教热"兴起的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乔娜  王立群 《林业经济》2012,(5):97-103
文章以江西省、铜鼓县、以及排埠镇三溪村和三都镇大槽村为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省、县与乡镇林业管理部门,村委会、林农以及木材加工厂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群体讨论和问卷调查,在整理和分析相关利益者态度与认知基础上,探讨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梅州市的农业概况、农业补贴的基本情况、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该市农业补贴绩效。目前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集中在部分种粮补贴资金可能不能真正兑付到实际的种粮农民手中、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补贴标准偏低、部门协调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建议:制定长期的种粮补贴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补贴资金应给予实际种粮者;提供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农民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We use a detailed dataset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ocial networks, conditional on contextual and individual confounders, on farmers' adoption of competing improved soybean varieties in Ghana. Based on the contagion conceptual framework, we employ a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ultinomial probit model to examine how neighbours' varietal and cross-varietal adop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affect a farmer's adoption decision in the social network. Our results show that adoption decisions in a network tend to converge on one variety, such that beyond a threshold of adopting neighbours of that improved variety, the cross-varietal effects tend to lose significance in the network. If the shares of adopting neighbours of the improved varieties are equal, we find evidence that farmers are not more likely to adopt either improved variety compared to farmers with no neighbours who have adopted the improved varietie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neighbourhood effects in the adoption of compet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4.
林地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利用云南省林改前、2009年、2010年的调研数据,从林农的角度探讨林地确权对林农林业收入、林业生产投资、配套政策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反映云南省林改的成效。并从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林业投资、完善配套政策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林改工作稳步推进,将林改价值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农村承包地流转:动力机制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利用经济学收益成本分析的思路,揭示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动机的主要因素及其后的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部门调查和农户调查相结合。研究结果: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收益因素主要包括农地经营能力、非农就业选择、集体经济组织发育及流转期限等,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农地经营细碎化、有形市场建设滞后、基层组织介入不够、流转后的社会保障不足、制度预期的不确定性及农产品安全等。研究结论: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应重点帮助提高农户流转后的收益水平,并有效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信贷约束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旺的内源式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广大农民的企业家精神。本文基于江西省102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微观数据,采取直接诱导法甄别了样本的信贷约束及其类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了信贷约束对创业的影响,并利用马氏匹配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约59%的样本受到信贷约束,信贷约束会降低创业概率约16%,缓解信贷约束能使样本的创业比例提高约10%。分样本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数量型和成本型信贷约束对创业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大,高财富组的信贷约束对创业的负向影响更大。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不仅要积极改善其融资环境,还要实施科学的信贷政策瞄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方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与林农合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系契约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以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与林农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影响林农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合作行为、环境条件及农户认知对林农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承诺、信任及合作行为对林农企业间合作关系稳定性有正向影响。在分析各影响因素具体的作用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与林农有效合作、保障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原料供应稳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Rural nonfarm income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Alban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data from the 2005 Albania Living Standards Measurement Study (ALSMS05) surve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verall impact of household nonfarm 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RIGA) on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s as well as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rural farm households. We also differentiate the impact for subsistence and commercial farmers, who are in the top 25% of the distribution of value of annual agricultural sal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Albanian rural households utilize their nonfarm earnings not to invest in time-saving, efficiency-increasing technologies, but to move out of crop production. We derive similar findings when we try to estimate the same relation separately for commercial and subsistence farmers. However, for commercial farmers, we find a positive impact of household nonfarm earnings on livestock expenditures.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how institutional sellers within the privatisation process shape price 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 markets by taking the German reunification as an example. These institutions sell the formerly state owned land within first-price sealed bid auctions, publish calls and obtained prices, and are hypothesised to exploit their market power.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hedonic pricing models, we use a spatio-temporal modelling approach to empirically quantify these impacts. We thereby control for land productivity characteristics, potential buyers and whether farmers purchase the land. We find that privatisation agencies sell at significantly higher prices, while one agency sells at lower prices to far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