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钢花 《北方经济》2006,(12):3-4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结构,构筑农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对农村经济形成一系列发展后劲,文章分析了结构调整将为农村经济增加哪些后劲,结构调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其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是解决现阶段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的根本举措,而且是农业结构、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农村各业生产活动中.只有当劳动者——农民和生产资料实现有机结合,才能由潜在性间接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性的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解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要在于农民的智慧和技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人将注意力放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上,其实,问题不仅在于缺乏好的技术,而且在于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来促进这种技术的使用,我们并不是不能调整生产力布局,而在于农民没有这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刘庆忠 《魅力中国》2010,(19):27-27
我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人口中的百分之七十仍然是农民。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化,是我国又一基本国情。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程基本上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就是让大批农民通过不同渠道,完成身份彻底转换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经济基础,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富裕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张黎 《特区经济》2008,(12):156-1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三农"问题没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大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导致农民增收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水平的关键是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当前,我国在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有许多的不足,必须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而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8.
宋萌  赵青 《中国经贸》2008,(24):81-81
新农村经济建设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不容人乐观。通过不断的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当前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素质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过去是不承认农村有失业的,认为农民是天然的就业者,因而在统计失业人数时,只局限于城镇范围.其实在今天的西部农村,其主要问题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技术落后,自然资源有限或者资源虽丰富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和技术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因而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农民比例较高,技术素质较差,就业不够充分,使经济陷入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解决这部分农民的出路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新疆财经》2002,(5):9-15
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将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新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目前新疆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儒  张敏 《北方经济》2007,(1):57-58
在工业现代化已经抢先发展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却步履维艰.现阶段,中国农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十分突出,除了受工业化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经济体制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中国正面临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落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强 《黑河学刊》2001,(1):29-29,6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当作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提出来 ,这既表明了中央对抓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 ,也充分说明了结构调整在促进整个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但在当前市场千变万化的情况下 ,农民的市场意识仍很淡漠 ,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大量农副产品因滞销而积压 ,农村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同时由于受小农思想的影响 ,农民不敢试、不敢闯、小富即安情况严重。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加快农民的思想转变 ,使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改变过去单一的封闭的生产模式 ,向多样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农民因税费过多而引发的抗税行动促成农村税费改革,这一场改革涉及的不但是税费,还有农民经济自主、政治自治等根本问题,难怪被称之为中国农村自承包制后最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锋 《黑河学刊》2001,(1):23-2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 ,为制定“十五”规划 ,理顺经济结构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在 2 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指明了方向。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一项新的任务 ,但是把经济结构调整明确作为主线 ,这在我国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是第一次。应该说 ,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结合本地实际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然而 ,由于这次调…  相似文献   

16.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涠题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一系列深层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些问题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表象问题,即表现得最突出和最关键的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等问题;二是深层问题,即造成表象问题的成因性问题,如农村市场机制、经济结构、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方式等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主要有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农业的发展,而当前发展农业又主要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却出现了政府在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碰壁,与农民急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到位的双重矛盾。为此,笔者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重点放在调整农民心态。一、长期坚持并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力度,改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被动认识为主动行为,使农民自愿调整自家的农业产业结构,为完…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与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认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是,当我国城市化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为什么反过来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我们认为,这和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偏差是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在强调发展大中城市的重要性的同时。否认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削弱了城市化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导致城乡差别呈扩大趋势。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城乡差别不那么悬殊,“三农”问题不那么突出?这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与城乡二元结构相辅相成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农村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向城市,而有限度的渐进式改革又使得农村内部的生产要素可以重新组合,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力,农业和农村工副业的结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20.
朱同心 《发展》2002,(8):9-9
近年来,定西地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和形成了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等支柱产业和食用菌、花卉等新兴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现阶段,结合定西地区以农业为主和农民占总人口90%的实际,做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文章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定西作为贫困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畜多肥多、肥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