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院文化与经济的关联性,在制度经济学中早已论述,然而区域文化融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却是一个新话题.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其途径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文化产业发展、跨地区投资增长、移民和人口流动等方式.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受经济一体化水平程度、地区亚文化与区域文化的结构性矛盾、文化认同等因素制约.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的途径,可在区域物质文化、区域精神文化和区域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上予以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区域重大战略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破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难题为重点,强调区域内分工协作、区域间优势互补,谋求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应履行好主体责任,如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探索区域问题的精细化施策方案、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区域共同富裕等。为此,地方政府要运用好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等政策工具,强化有限政府思维、精准思维、共赢思维、底线思维、共富思维等,确保区域重大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条件是指影响区域经济存在或发展的因素.一般说来,区域经济条件包括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条件、区域人口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卫生服务对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的人口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上.本文通过分析卫生服务对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积极促进卫生服务,优化区域经济条件的政策措施,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区域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良好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区域利益的协调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面临着区域主体不成熟、地方政府理性的有限性、区域主体参与性不强和区际间区域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等问题,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包括协调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程序、协调手段及实现途径等在内的完善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推进区域治理主体多元化、构建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与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等途径实现区域利益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发展潮流、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城镇组织结构、经济效率、区域交通系统、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交通·产业·空间"规划协同创新等手段来破解区域协调发展困局,通过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论创新、探索区域产业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提高我国区域发展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3,(8):151-154
区域品牌的要素包括区域特征、品牌内涵和视觉标识等,区域品牌代表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整体形象。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宁波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具有产业优势强大、龙头企业主体作用明显等特征。但是,宁波市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品牌的共同核心要素不显著、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加强宁波市区域品牌建设必须从品牌培育环节、推广环节和保护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15):7-10
本文以1991-2015年湖北省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等时间序列数据为区域物流指标,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时间序列数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协整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等方法研究湖北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与货运量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影响较大,且交通固定资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为湖北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新经济地理学派、国民经济系统学派、区域政策学派、区域管理学派和区域生态经济学派等影响广泛的、研究区域经济的主要流派。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城市群发展和重点地区战略等方面。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区域综合性研究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区域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区域分析方法呈现多样化"、特殊区域"成为关注热点、区域政策评估是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2015年度的《区域经济评论》和《经济地理》两期刊都发表了有分量、有深度的学术成果,既反映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集中探索,也完整地体现了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进展。这些成果高度聚焦了区域合作、区域转型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城镇化与城市群等热点问题,体现了区域经济学的繁荣景象。金碚、陈秀山等作者群体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中坚力量,是区域经济的年度学术人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由对区域、区域活动、游戏与课程等常见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入手,对游戏与课程、区域及区域活动等关系进行论述,以探讨优化教学和游戏课程的教学价值,为提高学前儿童情商、智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际边界区域是位于省与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接壤地区,是以省界为中线向两侧扩展一定宽度形成的窄带型区域。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国外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边界、区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边界区域管治等,国内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现状包括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城市管治理论与实践、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均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在空间均衡层面的理论空白,为理论界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态势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均衡的形成机制,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均衡模型等方面,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区域贸易、区域政策、区域差异演化、区域空间布局等。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在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均衡微观形成机制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 《物流科技》2010,33(1):42-43
针对黑龙江省形成的泛哈大齐物流区域、哈牡绥物流区域、佳木斯城市群物流区域、边境口岸国际物流区域等四个物流区域,研究了如何加强物流区域布局和区域间合作,通过区域物流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有效实现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间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存在对区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过宽、相关学者不重视基本概念的识别等三个方面的不足。造成区域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区域概念的限制、区域概念空间属性导致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区域经济学迅猛发展造成的混乱与学科基础不受重视。明确界定区域概念在构建区域经济学学术核心、形成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划定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问题理应引起学界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运用了行政区划调整、双层政府、区域政府联盟、特区政府以及行政协议等多种治理工具,并在实践中更多地将行政协议作为首选。但是区域行政协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缺少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和主体契约精神欠缺等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区域行政协议运行框架宜从以下方面入手:确保公共服务合作供给;规范区域行政协议文本;设计权威性区域联盟组织与形成区域行政协议运行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雷茜  唐菲 《中外企业家》2009,(20):147-147
从有关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基本概念阐释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运行机制、区域创新体系的类型、区域创新体系中主体要素作用等,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8,(3):140-145
我国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出版产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导致区域出版产业呈现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营范围的区域化、利益共享的分工合作、多元化经营等特征。本文通过对区域出版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困境、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在对区域出版产业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出版"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加大政府引导,构建各区域出版市场监管机制;加速推进产业链建设,优化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各区域出版产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紧密关联,必须多举措协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代表了创新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整合以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必须强化区域创新的综合保障、构建区域创新综合生态体系、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与成果转化、强化区域制造业发展相关的创新活动等。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该区积极实施战略科技引领计划,不断强化创新工作,通过促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的服务支撑体系构建、高端创新资源在区域的聚集、区域制造业创新发展及合理布局等,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支撑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相互依存关系展开讨论,指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战略决策,还是在市场分析、货物周转量等方面,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又将会反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玉胜 《经济界》2011,(4):68-70
当前,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受到国家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格局变化和区域发展动力转变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国有资本拉动、空间双核推动和区域合作泛化的特点。区域城市定位、市场化程度、产业梯度和企业规模等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从重构城市与产业分工、加强港口整合、推动人才交流合作、增强科技辐射带动力等方面,推动该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