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军印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0-6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的主要制度安排,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困难群体卫生服务利用、实现卫生保健公平的基础。只有两个制度有效衔接,才能在我国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衔接的内容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两大制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无缝衔接: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丽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26-27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存在大量困难群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极为突出。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无缝衔接是能够实现农村困难群体“病有所医”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制度,所以在衔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与“因灾致贫”一起构成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迫切要求,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饶国霞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5):82-85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正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如何建好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是关键问题。本文就涉及农民切身问题的医疗制度展开讨论,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以更好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谭苑苑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0-64
高校贫困生由物质贫困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国内外对贫困生救助情况的研究以及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原因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构建贫困生心理救助体系的思考,即以贫困生个体为中心,高校为主导力量,再配合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的心理救助体系。这对于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和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经过60多年的探索,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救助理念、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救助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社会救助体系的法律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筹集以及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而且城乡差距过大.为此,政府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的措施,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在医疗救助体系当中发挥重要功能,医疗救助旨在解决贫困人口中的疾患者的疾病问题,并对解决病贫恶性循环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救助制度: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对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现行的城市贫困群体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并对我国新型城市贫困群体救助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对困难家庭成员的直接救助与资助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缓解困难家庭医疗支出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主要存在的直接救助水平过低、财政投入非制度化以及审批手续繁琐、病种限制过严等问题,可以从提高直接救助水平、扩大救助病种目录、借鉴相关社保制度、开展多样化救助,以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对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开展健康教育与继续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等方面重点加强建设,另外也应重视城乡医疗救助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已成为阻碍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找出其成因,认清其性质和危害,寻找化解方法,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筹资需求与筹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36-40
利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民政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筹资需求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中长期内,实现农村医疗救助由目前的"大病救助"模式向"综合救助"模式转型,在财政筹资能力上是完全可行的.为保证农村医疗救助的稳步实施,需建立稳定和制度化的医疗救助筹资机制;通过筹资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一个"中央政府规划和指导、中央和省级财政出资、地方政府实施"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和谐发展就是人的全面、持续和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农村职业教育则是承担着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当前,应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14.
赵怡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2):36-41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特困人口医疗救助集中体现为相关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分析特困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是相关部门制定救助政策、分配和使用卫生救助资源的重要依据。只有了解了特困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才能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为其提供和组织有效的卫生服务,最终增进该群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沿革,指出,资助参保模式是适宜我国的医疗救助模式,制度筹资能力不足是影响资助参保型城市医疗救助模式的主要瓶颈。应提高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筹资能力,通过多个配套措施规避降低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风险,以达到保证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眼光审视当前云南的农村工作,可以说还存在“五个不适应”:一是农民负担水平与收入水平不相适应。农民收入偏低、负担过重的问题仍较突出,农村水费、电费、农业生产资料的相对价格仍然偏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覆盖面不够广泛,农民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增加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成本。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从2003年起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医疗救助政策。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贫困农民看病的情形。在对贵州省湄潭县茅坪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6-11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规模逐渐扩大,面对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和自身保障需求也随之增多。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但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工的医疗救助仍处于缺位和不足状态,医疗救助制度的分割和碎片化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分析农民工医疗救助的供需困境,深入探究农民工医疗救助缺失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原因,并提出分层纳入现行医疗救助制度,以城乡统筹为方向,在制度衔接、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以突破农民工医疗救助缺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邹风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12-14
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到农产品的生产、存储和销售,农民背负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劣势地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这种局面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农村兴建专门为"三农"服务的农业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传统的农村流通组织,培养一大批新型的农业物流企业,对解决当前农村市场流通不畅的问题,甚至对新农村建设也是一条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消除农民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柱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10(5):70-7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该文论述了农民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障碍,提出了消除农民贫困,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一是进行制度创新,实施反贫困战略;二是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农村就业;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提高效益;四是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五是搞好农产品精细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六是强化服务,转变职能,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七是坚持科技兴农,拓展增收渠道;八是搞好农村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九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十是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