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战略模式是现代企业逐渐运用和重视的新课题,矿产资源也一样.为此,对经济战略模式下矿产资源资产管理进行探讨,可以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采用资源开发力度、经济对资源的依赖度和资源丰裕度三项指标,从我国省际层面对矿产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矿产资源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反向关系,丰裕的矿产资源阻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矿产资源通过产业影响和对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的挤出这两个主要渠道影响和制约着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在分析河北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构建了包含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协调运行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具体的实证研究,为本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水平的决策,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称"现代工业血液"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材料.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情况主要表现为总量丰富,但是,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少、人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占有率低以及矿产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原材料短缺的严峻形势已非常明显,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走出去",实行跨国经营,加大对国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产业是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资源型产业是贵州的优势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与制约作用巨大。资源型产业作为贵州工业的主体,对贵州能否实现"工业强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产业链既肩负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支撑,又是构成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论文基于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资源高度依赖性和对生态环境强度干扰、污染和破坏性特征,以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5R"原则为基础,规划设计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全面分析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矿产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并就产业链循环经济系统运行和技术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使矿产资源消耗量与日俱增,资源供应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既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又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对前一项任务,已有明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技术,但如何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特别是实现从资源的实物数量管理向资源的价值管理、资源化管理转化,摸清各类资源的竞争实力,进而科学地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则研讨较少,已成为我国矿政管理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紧缺问题也日趋严重,资源的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矿产资源成本、价格、收益及资源经济指数的分析,对矿产资源紧缺问题的测评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从价格扭曲、产权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矿产资源相对紧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直接关系到城市及至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大局.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积极发挥其整体功能,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世界各国经济进行研究时,人们会发现一国的丰裕资源并非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充分条件,甚至资源丰裕国常常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经济学家提出了"资源诅咒"解释这类现象。山西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其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与其资源禀赋极不相称的落后状态。本文在实证分析山西省经济陷入了"资源诅咒"的基础上,提出了摆脱"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包括铜川市在内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面临着资源开发效益低下、经济缺乏活力和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并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铜川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存在的机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 ,论述了矿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 ,探讨了矿产资源的各种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 ,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项研究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运行过程,研究和探讨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并从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的生态经济园区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为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矿业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技术选择导向,构建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5R"原则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从技术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外部性导向和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选择,是矿业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基于资源产业运行中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强干扰特征,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应包含开源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恢复五个方面("5R)"原则,产业提升过程中"5R"原则不断耦合与互动,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③围绕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应建立包括"5R"及产业提升六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④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需要企业、产业链、生态园区、产业集群体、行业协会及矿业城市等不同层次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河北省为对象,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了矿产资源及资源产业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构成和特征,探讨了区域工业化发展与矿产资源消费的相互关系及运行规律,明确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宏观背景特征,并就河北省发展现状及资源需求整体格局进行了分析,对该区域未来的资源需求态势作出了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演化历程 ,分析了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的客观条件及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提出了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 ,论述了矿产资源核算的理论基础及估价方法 ,构建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基本框架及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立足国内、资源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我国资源战略框架下,综合考虑资源、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国内、国际因素,构建了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国际化下的资源安全既受本国资源存量、消费需求、利用效率及替代率等的影响,又受国际政治关系、资源市场、企业竞争力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绿色核算的矿产资源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论述了矿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矿产资源的各种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建立相应的信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项研究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资源节约意义重大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现有土地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