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强 《开放潮》2005,(8):83-83
近几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寿山石作品的价格走旺,前景看好。每年拍卖会常推出精品,拍价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3.
一石三鸟     
我其实不想写腾讯。为什么?审美疲劳呗。整天不是二马(马云、马化腾),就是一雷(雷军),读者还没腻笔者就已经腻了。可是没有办法,谁叫他们把竞争对手甩开了几条马路外带几条街。  相似文献   

4.
一种艺术品收藏的新时尚,渐次在企业界流行起来;而以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新一代实业型收藏家,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艺术作品的高下不是一时可以见到分晓的,艺术家的定论,也要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期。其实这也正是收藏当代艺术品的乐趣和挑战所在。如果说收藏经典艺术品拼的就是钱的话,那么收藏当代艺术品,玩的则是品位和眼力。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的经济迅速膨胀.我们的直观印象是大批的中国人去了日本,另一个印象就是日本人花了天文数字的价钱,不只一次地从佳士得买进了世界著名的油画,如日本安由火灾和海上保险公司以58亿日元(约合4009万美元)买了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三越百货公司以47.7亿日元买下了毕加索的名画<卖艺者和小丑>;西武百货以13亿日元买下了莫奈的名画<睡莲>;更为有甚者是:1989年12月,日本奥特波利斯公司通过卫星转播的竞投方式,在场外越洋以75亿日元(约合5170万美元)的价钱,拍得了毕加索的<皮耶瑞特的婚礼>,这些公司收藏后,企业形象迅速提升,在相当一段时期成为世界范围内媒体报道的热点,达到了同等广告费不可企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悦 《走向世界》2014,(32):36-36
1、影像艺术品保存 (1)作品使用材质的耐久性(如颜料、添加物、粉墨等) (2)包装或保护材料的性质(如无酸性卡纸、胶带及保存)  相似文献   

8.
9.
冯新  徐永刚 《沪港经济》2005,(10):23-25
早上9时,杭州越王艺术城内, 人群川流不息,这家刚开业不久的艺术经营城,由民企杭州盛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是浙江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投资人王明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此“淘宝”,他说自己在股市里的钱被套得紧紧的,现在投资房产也让他没有信心,所以把主要精力放到艺术品投资上。“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了一条前景无限的理财之路”。王明俨然以业内  相似文献   

10.
曾璜 《走向世界》2014,(32):10-17
影像艺术品收藏在西方已经有了40年的历史,而在国内则出现得较晚。2006年,华辰影像拍卖将摄影收藏带入了公众的视野。8年后,山东也在影像收藏领域迈出了重要步。  相似文献   

11.
陆启明 《宁波经济》2009,(10):45-46
艺术品拍卖屡创新高;古玩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电视台鉴宝类栏目热播;收藏类图书成为出版市场新宠;身边朋友见面就问:你收藏了吗?……凡此种种,说明当下收藏文化的热度正在逐步升温,有人甚至断言: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热潮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油画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获得了艺术收藏市场的偏爱。在我国黑龙江地区,由于毗邻俄罗斯的地理优势,在俄罗斯艺术品收藏市场领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优势,市场价格平稳增长。俄罗斯油画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区域性形成与繁荣,更能体现大众需求和地方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14.
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既可扩大投资需求,刺激当前的经济增长,又可解决长远的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大大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讲是一举多得的之策。关键在于,钱从哪里来?公共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盈利意义上的回报─—因此不可能指望营利性的企业去投资。这类投资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拿钱的只能是各级财政。还有一个筹资的良策,就是让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国有股转为社会公众股后变现─—当然,由于当前股市扩容的速度已经不慢,为了不再“雪上加霜”,二级市场上转股…  相似文献   

15.
郑振飞 《走向世界》2008,(11):96-97
近来,万科旗下多个城市的多个楼盘纷纷打出“降价牌”,全民轰动,风头一时无两。作为中国最大住宅供应商,降价不过是一阵烟雾,此举非常高明,作用有三:  相似文献   

16.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9,(10):36-36
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能够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土地集约利用;能够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能够加快农民市民化,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收藏之美     
《新财经》2012,(9):106-107
艺术品收藏拍卖会上清脆的槌声宣告的是对收藏文化的光大和发扬,也预示着一种新式理财方式的开始。随着中国艺术市场在全球的崛起,中国的超级藏家们也逐渐浮出水面。无论是文娱界的巨星,还是金融新贵、地产商和企业家,都纷纷加入到艺术收藏品的行列里。收藏艺术品,代表着品味和格调,更是一项投资。  相似文献   

18.
曾艳 《西部论丛》2007,(12):76-77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因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笔筒的前身,是早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笔船、笔床和笔格。笔船和笔床虽说造型别致,但使用起来毕竟不太方便。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头开始设置笔筒,因笔筒搁笔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一直流传至今仍盛而不衰。时过境迁,笔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笔筒的收藏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9.
20.
在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历史上,文房艺术和宫廷艺术一直是并驾齐驱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今天,华丽的宫廷艺术品似乎吸引了更多入的目光。而台湾著名收藏家、翦淞阎主人黄玄龙却一直坚持着对文房艺术的热爱,在他看来,文房艺术更能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