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村财务会计》2006,(11):16-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它不仅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可以说,它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离开了包括农村在内的对现代化的统筹思考,而采取“城乡分治”的战略,必将大大推迟我国现代化实现的时间。党中央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经验教训,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破解“三农”问题为着力点,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兴起了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广大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一、从创建生态文明村起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在广东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上世纪末,湛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作物结构单一,农产品卖难、收购“打白条”,全市33家糖厂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拖欠农民甘蔗款达16亿元之多;雷州半岛部分地方长期受干旱…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今天,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其作为《建议》的第三部分、“十一五”时期的第一项主要任务赫然列出,这表明了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是在新的经济建设进程和历史背景下,中央采取综合手段,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决策,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最突出的一个亮点。与以往中央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目标和方法相比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我国农村又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大变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体现,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呼唤更多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后,一股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迅速在华夏大地掀起,并且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在这股热潮中,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号召力,是全国各级各地对中央战略决策贯彻落实的坚强决心,是全党全社会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的又一次空前提高。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已经广泛深入人心,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全面破题,不少地方甚至可以说已进入如火如荼的状态。面对新农村建设空前出现“的强劲势头”“和大好形势”,高兴之余让人又忽生一忧:各地新农…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这是中国农村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厦门的“三农”问题,在农村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经济特区,更要加强探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行试验和示范带动作用。既要融入全局,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底。为了加快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全国学者和官员为了落实中央指示,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但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以工代赈的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是发展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各“地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地方都能够将新农村建设与春耕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觉地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在谋划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中,牢牢地抓住眼前的春耕生产不松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生产相割裂的倾向。有的干部认为,农业生产是农村最基本的一项日常工作,不用政府去管农民也会主动干好,而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是政府应该重点抓的大事。抓农业生产就会耽误抓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就没有时间抓农业生产。在他们的心目中,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源于20世纪60年代,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相似文献   

14.
中央[2007]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是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搭建有效载体。重点实施好龙头带动、支柱产业、科教兴农、劳动力转移、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新居等“六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延边农业的比较优势,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依托优势资源,科学确立和突出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产品竞争力强的能源矿产、高效经济作物、特产、畜牧、林业和劳务经济等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围绕优势产业,大上龙头加工项目,努力构建和培育龙头企业群,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功能。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粮食部门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应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一、巍山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困难 巍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一定的基础和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是“三农”形势较好。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87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8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比上年增长6.11%。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建成了巍南高等级公路,2008年关巍公路改扩建设工程也将竣工,随着巍山南连南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近年来,我市粮食部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产业化的新趋势.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围绕服务“三农”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