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构建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已有的改革经验表明,改革进程中的重重阻力会导致改革无法实施或者彻底进行。为此,本文结合中国自身特有的政治经济环境,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主体、目标、执行(agent-objective-execute,AOE)三层次分析模型,深入阐述中国化石能源补贴改革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系列障碍,并为政府顺利实施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能源补贴的内涵与分类进行论述,系统阐述了目前衡量能源补贴规模的主要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实证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中国化石能源补贴规模为3864亿元,取消这部分补贴会减少6214.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0年7月美国出版的再生能源政策项目(REPP)研究报告,主要针对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的能源补贴政策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此作简要介绍。电力工业基本情况2000年,化石能发电和核电继续在美国电力工业中占据主要份额,其中化石能发电12622.81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9%。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分别占到20.4%、8.46%、0.14%、0.02%,其他再生能源占2.1%。能源补贴政策1.美国联邦政府能源补贴的类型美国能源补贴指那些影响能源技术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所有活动。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与发展在现在阶段必须要政府对其补贴,而补贴的机制各有不同,本文对主要的补贴机制进行分析,并说明世界各国的补贴机制的实践情况,并对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进行简单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增强,能源的消费量正在大幅度地增加。能源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出来,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所造成的污染最为各国所关切。一些专家认为,80年代初以来,伴随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问题出现了第二次新的浪潮。第一次环境浪潮是在五六十年代,当时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达到了严重程度,直接威胁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影响经济发展,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尽管那时只出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基础产业,同时又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者的收入通常要低于其他行业的生产者。不少国家政府为了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都不同程度地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由于各国的自然、经济、政治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各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也不尽相同。在分析了不同补贴方式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业政策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其环保性与经济性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中国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把可再生能源技术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为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要,防止和减轻大量燃用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各国政府和能源界、环保界等均大声疾呼: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日益显示出不可持续性。目前,全世界能源总消费的80%来自化石燃料,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大气中85%的硫、35%的悬浮颗粒物、75%的二氧化碳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
取消燃气和电力补贴对我国居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取消能源补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完善能源补贴改革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应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07年燃气和电力的补贴规模;其次考虑到中国居民贫富与区域差异,将城乡居民按收入水平分为10组,引入"能源预算"概念并设计"影响指数"、"承受力指数"等核心指标,结合投入产出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综合研究了取消燃气和电力补贴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的角度,取消燃气和电力补贴对低收入阶层居民,尤其是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冲击更大。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阶梯化定价机制与补贴转移等能够让低收入阶层居民真正获益的能源补贴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方法,笔者就分别实施碳排放限制政策、RD补贴政策及它们同时实施时的技术进步偏向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碳排放限制政策加快了化石燃料节约型和清洁能源使用型技术进步,政策引入时间对这两种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相反;RD补贴政策加快了知识使用型技术进步,过高的RD补贴率会对GDP造成损失;同时实施上述两种政策时,其合力将减慢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速率,而加快知识使用型及化石燃料节约型技术进步速率,并且在适度的RD补贴率水平下,较早的政策引入能够减少GDP损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税的即将开征,作为环境税的重要补充,对环境补贴经济效应的定量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对PARRYA环境补贴定量模型进行了分析,将环境补贴划分为庇古补贴、闻接补贴、减产补贴和环境非友好补贴四类,并对四类环境补贴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整合国内环境补贴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对完善我国环境补贴政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测算能源价格变化所带来的经济产出、能源需求和污染物减排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分自然演化情形和约束情形计算未来的能源平均价格变化(包括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并以此价格变化作为外生冲击,在要素可变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下模拟能源价格变化对经济系统、能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有约束情形下的能源价格比自然演化情形下高,且差额随年份增加而增加,由能源结构转变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产出和能源需求比自然演化情形下低.能源价格的增加主要是由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增加引起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3.
以化石能源集中式利用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发生变革,而以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本文主要对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经济学做出初步的探究,阐述能源互联网和信息经济学的来源和发展,并探讨能源互联网对信息经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造于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正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新能源成为拯救人类工业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阐述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相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路径:构建分布式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新能源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未达预期目标,同时部分可再生能源电力却由于无法上网外送而浪费。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关键在于目前的政策设计没有考虑电网的非线性投入产出关系,从而激励政策效果有限。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描述电力消费量、火电发电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阶段的最小化购电成本的电力上网模型。研究发现,仅靠补贴政策来实现"十二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标,补贴水平需要提高到76.04元/千千瓦时。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进步,补贴幅度可以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设定了到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的目标,而政策组合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发展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集成模型,分析了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两者间的潜在交互关系,重点研究碳定价和能源补贴政策的组合优化对两个目标如期达成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政策选择对相应政策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不同的目标而言,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非化石能源比例和碳排放达峰两大目标的实现过程可能是冲突或协同的,依赖于政策组合的优化和选择;政策选择显著影响达成既定INDC目标的政策成本,引入适度补贴的组合政策可以大幅降低由碳税政策实施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尽量避免决策的短视化;在实施政策时尽量多打"组合拳",以碳定价政策为主,补贴政策为辅;此外,还应把握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的排放控制机遇,充分发挥其与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体系的协同效应,服务于INDC目标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7.
由化石能源体系向以氢为载体的新的能源体系及多样化转换,虽然看似难以置信,但不是前所未有。世界各国直到19世纪中叶其能源体系仍然是以牲口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以木材取暖和炊事。今天形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体系的交通运输燃料和电力的能源无处不在,它已经很难从现代社会功能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探索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助力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基于30个省份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平滑模型(PSTR)考察绿色金融、政府研发补贴对中国能源效率的直接效应、调节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中国能源效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且在到达拐点前政府研发补贴能缓解绿色金融对中国能源效率的负面影响,而越过拐点后政府研发补贴则能促进绿色金融提升能源效率。其次,PSTR模型结果表明,上述关系仅当政府研发补贴越过临界点(8.309 3亿元)时才成立。进一步地,运用PVAR模型验证了加大政府研发补贴对促进绿色金融改善中国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在国际贸易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经济增长动能亟须转换的新形势下,研究结果将为提高能源效率、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早日实现“30·60”目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恶化,低污染高效率的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主要发展对象,因此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针对未来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趋势,本文通过建立基于社会和企业总效益最大化的能源最优开采的动态模型,分析了新能源成本不确定性和社会风险偏好的差异对能源耗竭速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社会总收益的合理方案。分析表明:在替代品出现之前能源的开采量随着新能源替代品成本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加;而社会风险厌恶倾向于减少社会的最优开采,但是会增加竞争性企业的的开采量;对T时刻之前的能源开采征收额外的税收可以减缓能源耗竭速度,增加社会总收益。最后,本文提出了T时刻之前的能源开采征收额外的税收,或者是对T时刻之后的能源开采进行补贴来实现我国能源最优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21,(1):122-137
R&D补贴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本国创新、参与全球技术竞争、占领技术前沿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政策,但关于适宜采用R&D补贴的经济阈限、R&D补贴的最优规模,以及实施R&D补贴的有效模式等核心问题依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建构。鉴于此,本文从技术外溢视角出发,将R&D补贴嵌入到R&D竞争框架内,构建理论模型系统阐释R&D补贴的上述相关问题,同时使用产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给定技术溢出水平,只有当其他经济条件处在补贴阈限内时才需要R&D补贴;当需要补贴时存在一个最优的R&D补贴规模;R&D补贴绩效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发生反转;"普惠式"补贴与"竞争式"补贴有各自的优势区间。中国的R&D补贴总体有效,高技术产业的补贴绩效尤为显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资的带动作用要优于直接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