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森工企业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培育的微观主体,也是承接林长制在重点国有林区落地推行的基层单位。以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面临的国有林区改革深化与林长制全面推行的双重背景,展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与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在林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政企关系因此更加紧密;林长制工作目标、管理机构、工作机制与重点国有林区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管理惯性、地方性知识有待进一步磨合。这也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因此,提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策略:第一,制定林长制工作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包括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第二,制定林长权力清单,厘清地方政府与国有森工企业关于森林资源管理的责权边界;第三,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森林资源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强化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障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阐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阐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点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在发展非公有制造林中通过转换机制、规范操作、严格执法、利益驱动、程序制约、风险补偿以及实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等做法,积累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经验。指出了当前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三个主要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存在地区性差异,内蒙古和吉林的森林资源优于黑龙江国有林区,全局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并不存在。国有森工企业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天保工程实施等因素对国有森工企业走出资源危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依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与3R原则,在森林资源、林地资源的复合基础上,构建国有林区木质资源与非木质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以便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和废弃物作为一种循环使用的原材料,形成一种"森林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要适应林业发展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期的需要,努力实现从生产监督型向生态监督型的转变,着力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五大体系,即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指标体系、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在五大体系构建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森林资源监督五大体系的内涵、各体系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各体系建设的重点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加强森林培育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培育是林业的永恒主题。东北林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木材生产战略基地。实施天保工程后,森林培育的扶持政策仍然缺位,措施不力。要长期坚持科学培育,合理利用,促进天然林顺向演替,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建立森林科学经营体系,实施分类经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解决经营主体经营权;完善森林调查方法,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建议:延长天保工程期,把重点落到森林培育上;建立森林抚育专项资金;改革森林抚育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育林基金管理;依法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茗 《中国林业企业》2013,(6):30-31,54
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建设事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化,国有林场也积极谋求新的发展路子,分析国有林场的经营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国有林场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搞好国有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森林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总体处于良好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投资、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管护总面积的比例等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护资本投入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人为干预因素,火灾发生次数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增加管护人员数量,组建联合管护队伍,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森林巡护,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归纳法与演绎法概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转型状况,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政策环境、技术水平是推动林业产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外部政策环境与技术水平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呈现正向影响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却呈现负向影响作用;包容性转型路径与差异化转型路径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选择的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因此,为了实现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应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坚持执行林业政策、提升林业开放性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在大多数国家都具有重要地位,体现着国有林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以木材供给为主向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以经济收益为主向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从简单目标为主向复杂目标为主的演变过程。依法管理国有林是各国的通则,一个稳定并有效发挥功能的机构是国有林管理的重要基础,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是国有林经营能够与社会发展主导需求相一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目标及森林资源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包括自费造林、三林流转、职工家庭承包等。将其改革目标分解为5个近期目标和4个长远目标,认为对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成效的评价,应围绕两类目标来考察,并把生态效益不减作为立足点。基于此,主要对属于长远目标的森林资源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论:伊春国有林权改革后森林生态效益没有减少;森林资源管护的效果明显。但也认为改革使林分的选择与森林分类经营的区划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错配理论的视角出发,以森林猪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养殖厂(企业)的案例为研究材料,采用归纳性案例分析方法比较其效率表现,发现林下经济的发展存在资源错配。合作社凭借其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不断进行基地建设,却并不具有打开猪肉销售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初始销售能力的存量低),销售乏力下又扩大基地建设(没有提高销售能力的增量),形成了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因而产出是低效率的。而家庭养殖厂着力于市场开拓,不断回笼资金,最终走上了以销带产的良性发展之路。上述案例剖析,丰富了对资源错配理论微观过程的认知,发现资源错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逻辑起点,资源错配和低效产出存在一定的中间环节,并且二者能够形成负向反馈。因此,提出国有林区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瞄准为先导,带动基地建设,培育具有自生能力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对于经营不善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应精简规模,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林权改革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营林生产和采运生产2个方面阐述了现行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状况,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了林权制度改革后未来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即从3个方面展开:分类经营管理、参与式管理、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池塘资源,这使得在森林资源的供给和保护中存在严重的搭便车倾向和资源过度使用的危险,而对森林资源的国家管理与私人管理无法有效的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这种危险。森林资源社区管理具有管理成本低、有效避免机会主义等优越性。森林资源社区管理有效性应具备避免行政干预、政绩行为等许多不必要的干预,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主、自治的管理等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