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碳排放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与实施。碳排放交易既可能带来企业技术改进收益、行业生产率提高与产业发展、弥补资金缺口与吸取先进经验以及改善环境与缓解减排压力等方面的收益,也会产生市场进入与政策执行成本、CDM项目市场上的成本和风险、污染的外溢性效应、金融风险以及其他衍生成本,具体影响结果取决于两者的比较,通过碳排放交易,企业之间可以在既定的标准约束下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下碳排放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碳排放行为涉及多种法律关系,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碳排放权交易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以及出台《碳排放权交易法》等建议,从而为规范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1968年戴尔斯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虽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的方式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减全球变暖趋势,保护环境。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为基础,针对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对碳交易及其法律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碳减排经济刺激手段,具有双重功效。既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又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然而,完全自由放任的碳排放权交易会因为市场固有的缺陷而引发金融风险,如碳排放权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不完全竞争。因此,政府监管应贯穿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始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育尚未成熟时,政府需要培育市场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市场逐步成熟时,市场将取代政府起基础调节作用;市场失灵时,政府能纠正这一失灵。 相似文献
7.
内部人交易指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股东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组检验了内部人交易的短期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在进行卖出股票交易时具有很强的时机把握能力,能获取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但在进行买入股票交易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机把握能力,也不能获得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和交易品种的增加,现行的相关会计制度适用范围无法全面涵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碳排放权现行会计制度及部分市场参与者实际会计处理出发,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尽快建立碳排放权相关会计准则;将碳排放权资产化;根据持有目的不同确认不同的资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的碳金融衍生业务,碳排放权远期交易能助力企业碳排放的战略管理、盘活碳资产的内在价值、赋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然而,在碳市场中推行碳排放权远期交易,不仅可能面临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风险问题,碳排放权远期交易本身亦可能与履约清缴、价格涨跌幅限制等制度产生冲突。因此,本文建议围绕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碳排放权远期交易的制度构建,包括引入保证金措施、引入强制平仓措施、引入现金交割措施等,进而为碳排放权远期交易的落地和推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下我国碳排放定价机制形成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模式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碳排放量的控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要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所以企业应该作为减少碳排放的示范对象和主力军。我国应尽早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企业碳交易平台,而碳交易市场的核心问题是碳排放定价机制的形成。文章提出,碳排放定价机制的形成需要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碳交易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制支持,需要碳税为经济手段的经济管理支持,需要碳测量系统为技术手段的技术管理支持,需要配额和监督机制为行政手段的行政管理支持。 相似文献
11.
碳交易市场涉及多个参与主体,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保证其良好运行。由于碳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复杂性,容易出现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碳排放信息的监测和核定是碳交易监管体系运行的核心。规范化、标准化的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保证了碳交易机制的正常运转。为避免碳交易价格的剧烈波动,有必要通过排放权储备、抵消项目等手段对价格进行监管。对于不合规行为,采取行政或经济措施予以惩罚。同时,应及早采取措施防范碳泄漏。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研究》2014,(6)
贸易与气候变化体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影响一国排放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8最新数据库,本文计算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和2007年贸易内涵碳流向。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主要是贸易内涵碳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主要为贸易内涵碳净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内涵碳输出地,贸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力。电力行业与运输服务业是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等行业是内涵碳排放最高的行业。随着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贸易发展和排放转移会由于发展中国家排放系数更高导致全球排放净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设计中要协调好贸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国内要采取行动减少排放,并积极制定应对气候政策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传统峰谷电价的制定关注的是电力系统的经济成本,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峰谷电价比例确定应当考虑峰谷电价政策在减排方面的重要效果,合理地设定峰谷电价不仅可以降低电网的物理成本,增加系统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电力碳排放。首次在峰谷电价制定过程中考虑了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并构建了包含最优峰谷比例的社会总收益最大优化模型,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确定函数极值的约束条件,得到最优峰谷电价比例与电价、碳价及边际碳排放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广东省2022年1-3月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为例,估算了峰平谷各时段的边际碳排放因子,得到考虑碳排放社会成本的最优化峰谷电价比例为1.784∶1∶0.3。研究表明,在考虑碳社会成本后现行的电力峰谷价差需进一步增加,最优的峰时电价比例可较现有水平提高0.084,而谷时电价比例则下降0.08。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19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剖析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绿色创新在碳交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以绿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关于如何协同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和碳排放减排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采用因素分解分析法,以北京市各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测算“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由于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因此总效应为正,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对北京市碳减排产生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北京市实现“十二五”碳减排目标和外贸发展目标相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实施低碳发展就必须对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本文对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关键环节进行了说明,指出我国应根据国情,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降低碳排放强度。结合当前国际上颇受争议的碳关税问题,我们认为,碳关税的征收不仅不能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相反,碳关税的实施有可能偏离最初的减排设想,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现贸易纠纷。为此,本文分析了碳关税的涵义及其对我国贸易活动和相关产业可能带来的冲击,强调我国应充分运用减排领域的比较优势尤其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原则来解决今后贸易和环境领域可能出现的争端。 相似文献
17.
18.
低碳减排的设计使环境污染成本的外部性转向企业内部化,改变了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也冲击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企业经营成本外延与扩大,影响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迫切需要解决重构成本核算及管理体制,同时,低碳减排事项对企业现金流及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会计恰当反映与披露,文章讨论了低碳减排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影响,并在FASB和IASB对减排会计的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会计确认、计量及披露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