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房价收入比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合理取值等方面,将国内房价收入比研究中较有影响力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学者普遍认为中位数房价收入比要优于平均数计算的房价收入比,但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取值范围应根据考察对象实际情况而定,所以更具体、深入、准确的房价收入比测算模型还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2.
住房问题是国家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房价的高低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供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政府房产税试点的实施,采用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两个指标,对我国目前居民房价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房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房价在怎样一个区间内表示市场是健康的。研究方法:金融部门对个人还款比例的限额与购房模型。研究结果:适合中国城镇普通居民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为2.9—7.6。研究结论:全国整体的房价收入比并未明显攀高,但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越了警戒区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房价逐步飙升",买房难、住房难"成了广大民众心头的一块负担,然而更成了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虽然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应对高房价,但房价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回落。本文利用房价收入比为工具,从中国房地产现状、中美房价收入比对比入手,剖析中国高房价成因、发展趋势以及房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房价一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焦点问题。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银行、房地产商和消费者由于各自利益和立场的不同,对房价高低与否各有说法。目前,国内常常使用“房价收入比”作为衡量某一地区住房价格综合水平的指标,并且围绕着以“房价收入比”的高低来评判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展开了争论。那么,“房价收入比”是否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标准呢?如果不能或者不够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来衡量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英俊 《农村经济》2023,(4):94-104
居留意愿到落户意愿转化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住房支付能力为切入点,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匹配285个地级市宏观房价数据,对房价收入比与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房价收入比上升降低了有居留意愿农民工的城市落户意愿,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下结论仍成立。(2)房价收入比上升通过增加农民工本地买房困难感知、降低其社会活动参与和城市融入主观感受,进而降低其本地落户意愿。(3)房价收入比上升对新生代、高学历和本地无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抑制作用更大,对老一代和本地有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4)随着城市等级的上升,房价收入比对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本文研究结果为从完善城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角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财政转移支付是在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下,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转移,这种转移通常是无偿的,以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最终实现各个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2009年75个县(市)的数据做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转移支付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外地价与房价关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目的:介绍美国、英国、瑞典、韩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外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可分成4类:一是地价低房价也低的国家(瑞典),二是地价低房价不低的国家(美国),三是地价高房价不高的国家(新加坡与英国),四是地价高房价也高的国家(韩国与日本).研究结论:中国应根据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协调好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住房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房价成为影响城乡发展差距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聚焦房价上涨对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5—2018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房价如何影响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显著拉大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文章认为应调整预防房价上涨的相关政策,落实中央"房住不炒"定位,以缓解房价上涨导致的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助力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房价与宏观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评述有关房价与宏观经济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进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有关房价与宏观经济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界关注;(2)房价与宏观经济的影响机理,房价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是近年来关于房价与宏观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结论:(1)房价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互动影响机制;(2)房价会通过多种渠道作用于宏观经济,应注重研究协调房价与宏观经济和谐运行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关于调控商品住宅价格着力点的研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判中国商品住宅价格水平及其驱动力,提出下一步调控价格方向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提出研判商品住宅价格标准,以北京为例,借助房价收入比、控制购房还贷比的方法,研判商品住宅的价格水平及其主要驱动力,进而提出相应的调控着力点。研究结果:(1)北京商品住宅价格高于60%以上的居民户均住房消费水平;(2)商品住宅价格高位运行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企业高额利润驱动、土地成本上升和投资(机)性需求增长。研究结论:中国商品住宅价格调控的下一步重点应当是稳定甚至降低土地成本、强化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利润所得、提高抑制投机性需求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全国和城市层面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系统地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比较法。研究结果:从全国层面而言,作为房价与地价一般性代表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之间互为长期和短期Granger因,但房价的变动对地价变动的影响力更大些。而对23个大中城市的计量研究表明,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而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地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研究结论: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是复杂且因地而异的,以一个案例的分析结果来断定两者的关系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地价与房价间的动态调整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门限协整理论,EGARCH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房价和地价呈正相关;(2)地价变化是房价变化的Granger原因,地价和房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地价与房价在偏离均衡时其调整回归系数是非对称的。研究结论:购房者、开发商对利空利好消息的反应差异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及各相关利益机构对房地产政策"选择性执行"是非对称性调整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土地拍卖制度、平衡中央地方财力、优化政绩考核标准、强化对地方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价与住房价格比例关系再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各国地价与住房价格的比例关系,分析其历史变动和区域差异,并与中国的情况相比较。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各国地价占住房价格的比例呈现随时间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各国内部不同区域间地价占住房价格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研究结论:与各国相比,中国不少城市地价占住房价格的比例不算很高,但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广州,地价占住房价格的比例上升较快,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供应管制通过住房供给弹性渠道对房价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计量检验。研究结果:(1)土地供应管制影响房价波动的渠道是:土地供应管制的宽松和收紧通过供地规模、用地成本以及市场预期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再经由供求关系和投机效应的传导影响房价波动。(2)土地供应管制可以解释45%的城市间住房供给弹性差异;地方政府不同松紧程度的策略性供地行为导致住房供给弹性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中央偏向中西部的土地配额管制政策导致东部城市住房供给弹性低于中西部城市。(3)住房供给弹性决定了房价周期波动,并具有非对称性效应:在市场景气繁荣阶段,供给弹性越小,房价涨幅就越大;在市场不景气阶段,房价跌幅与供给弹性的关系存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土地和住房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革供地制度和调整供地政策,使土地供应与住房需求在时空维度上相匹配,将有利于熨平房价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6.
论房价对中国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运用IS — LM模型和总供求模型分析住房价格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机制,并应用中国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理论 — 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住房价格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是显著的,影响大小为0.76;(2)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易导致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出现过热,并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3)住房价格与通货膨胀率互为Granger因,房价的上涨在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最终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研究结论:住房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已经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关注住房价格的波动,并采取适当措施来稳定住房价格,降低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地价指数及其编制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价指数是以正常市场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城市(或地区)各类用地价格及其总体的综合变动趋势的相对数。它是政府管理、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地价指数的基本属性、分类、主要作用及编制目的的分析,结合河北省地价指数编制中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地价指数编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