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9年陕西省水电局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延安地区从1977年春季到1979年春季,开荒180万亩(约占地方统计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黄委会领导批示,用航空和卫星象片进行查核。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燕坝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研究,探讨公共参与下旨在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利益和维护乡村文化的农村居民点调整的流程及方法。研究方法: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公共参与法。研究结果:燕坝村农村居民点调整后节约集约利用了农村土地,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研究结论:燕坝村农村居民点的调整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需求,对燕坝村的乡村文化的冲击较小,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于一身,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据统计,重庆户籍总人口3370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1980万。农村集体土地7.50万平方千米,占地域面积的91.2%。农村地域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发展总体滞后的特点,决定了重庆村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的实践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燕坝村农地流转中的土地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燕坝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探讨土地流转情形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农用土地。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及田野调查法。研究结果:总结了重庆市燕坝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分析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要开展村地籍调查,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还需探索土地流转新形式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对现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深化和完善,以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为基础,通过案例综合分析进行研究。辨析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指出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片是编制中的一个关键点,格局决策起着控制的作用,用途决策则推进规划的细化和落实,并形成了"三阶段四过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流程。  相似文献   

6.
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包括机载系统在内的遥感技术是完成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任务的基本手段。基于我国土地利用监测任务的艰巨性和提交成果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决定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应该是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调查、抽样调查在内的综合方法。通过整体布局、合理配置形成有机的技术体系,融合各种手段的优势,达到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随着卫星遥感资料分辨力的提高,将扩大它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份额  相似文献   

7.
概念规划将发展战略与利用空间相结合,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和空间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规划的要求.提出基于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并与原有战略研究的内容和成果相结合,共同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以大同市为实例,具体说明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运用遥感技术快速查明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状况与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部门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并结合自动分类对2001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研究结果(1)在自动分类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与精度.(2)福建省遥感调查土地利用总面积12398515.09 hm2,林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3)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996-2001年耕地面积减少11.78%,未利用地减少23.55%,而园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也发生转移,耕地转化为林地和城镇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突出.研究结论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变化研究,能较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依据,并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的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分析万州区1997-2003年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来的影响。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24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各指标的评价分值,进而评价近7年来土地资源利用的水平。通过研究发现:1997-2003年,万州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转变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0.
在ArcGIS、Fragstats 3.3等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以重庆市荣昌县2010年、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图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荣昌县10年规划期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景观及其景观亚类变化剧烈,服务设施景观变化速度与幅度最大,其动态变化速率高达3.79‰;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的转移变化最为明显;农业生态、服务设施景观的斑块数与密度、破碎化程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增大,几何形状趋于规律,连通性加强,农业生产景观有所减弱;整体景观碎散趋势减弱,蔓延性加强。总体来说,荣昌县10年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有效地分配了各产业部门用地,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但同时也绝不可忽视耕地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正在逐步开展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虽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中国很有必要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结论: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要突出乡村特色,要加强规划能力建设,要按照需求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按需试点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属性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依据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借助表上作业法,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编制。在各类用地规模和区位确定之后,规定每块土地的用途,开展各类用地内部规划设计。研究结果: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可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土地资源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应关注土地调查与监测、土地评价、土地预测与模拟、土地利用规划等技术以及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标准的研究。研究结论: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合作研究,推进形成集成创新成果;三是加强成果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四是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县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县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研究结果:提出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概念、编制意义、编制原则、编制流程和实施管理,通过对县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分析探讨当前城市内部跨行政区域发展模式所需的土地管理新方法,有利于统筹区域城乡土地管理、促进资源与要素在功能片区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提高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区际关系,推动各地区共荣式发展;提出运用平均、重点和保障性三个方案来解决功能片区内土地利用指标分配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为划分功能片区功能区、解决好所跨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创造条件。研究结论: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规划,不仅适用于我国城市发展对现有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探索--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公众如何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研究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以中加合作试点单位浙江省嘉善县为例,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规划的切入点,分7个步骤讨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公众采用"100美元"意向投资法,确定嘉善县的5项规划主题,即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水和空气受污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农地保护政策缺乏弹性等,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识别东川区1989—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及其时空特征。研究方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发生于2002年,主要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隐性转型发生于2006年和2012年,主要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耕地利用形态综合指数在转型前后均呈东高西低态势,与东川区地形格局基本一致。(3)显性转型后耕地数量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稳定,种植结构空间变化明显;隐性转型后经济与生态功能指数空间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二者朝着区域均衡化方向发展,社会功能集聚程度有所提升,其区域异质性增强。研究结论:突变检测法较好刻画了东川区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村域尺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转型产生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是西方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想,在规划领域主要观点是强调规划的实践性、规范性和渐进性,核心是实现规划的实用性。以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规划为例,详细介绍实用主义规划理论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丰富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同时根据规划编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际情况,对比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规划滞后的内涵,并将其分为显性规划滞后和隐性规划滞后两类,而新一轮规划主要表现为显性规划滞后。针对新一轮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滞后问题,采用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阐述了新一轮规划滞后主要是由于上下级思想不统一、土地管理技术落后、土地管理系统不完善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致,并提出了规划滞后问题可以通过结合客观实际,重新调整规划基期;加强规划指导,尽早统一规划思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完善规划制度和土地管理体系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如何有效运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实为当务之急。而在各种土地利用监测工具及技术中,以卫星影像遥测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最适合作为全面性及实时性土地利用监测的工具。这项研究以山坡地为例,利用遥测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对台湾地区的土地利用变迁调查进行研究,并藉由实地的野外调查来验证执行的成果。研究中以台湾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在桃园县的实际查报资料,来验证利用卫星影像侦测变异的可信度,并针对下列三种情形进行分析:卫星影像可侦测到变异而实际也有变异、卫星影像无法侦测到变异而实际有变异、卫星影像侦测到变异而实际无变异。结果说明,遥测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可有效的用来作坡地监测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