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物质型激励、成长型激励和自我实现型激励等3个维度设计了变量;以浙江省11个地区的2196名科技人才为调查对象,从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单位类别、区住等方面探讨了科技人才对创新激励措施偏好的差异性.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厚的专业积累与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方法和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个典型特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保持德国科技创新强国地位和持续的创新活力,德国政府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发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和措施。本文从制定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政策和激励措施、创建大型科研机构人才引进模式、实施国家层面的后备科研人才培养和激励计划以及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立法保障等方面阐述德国高层次人才开发的综合施策,表明德国科技人才开发的成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做法值得我国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技术评价、经济评价、战略评价三个维度衡量科技人才创新业绩,从操作性、实用性、激励性、战略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通过公式量化了科技人才的创新业绩,以期构建科技人才创新业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力量的主力军,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掘他们的工作潜力,才能保障科研院所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以人为本"、"激励理论"、"自主创新"和"与时俱进"这几个角度阐明了激励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说明要以人本位的思想来指导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同时要充分发扬科技人才的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在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具有灵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陈裕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49-250
科技人才是指有科技才能、有品德、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的人,是掌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并有较大社会贡献的人。人才本身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能力的发挥有影响之外,创新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从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培训与深造环境、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构成因素,提出完善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科技人才规模、结构、投入、产出、环境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并发现广东省科技人才发展存在培养机制相对落后、引进机制亟需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缺失、创新创业平台不完备等问题。而中关村人才特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在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激励制度、人才服务保障、创业创业平台等方面给广东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对此,综合中关村人才特区及国内外相关人才建设经验,提出了推进广东省人才发展制度创新的国际化人才发展、多样化人才培养、多层化人才聚集、市场化人才使用、差异化人才服务五项战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对人才计划是激励了科技人才,还是诱发了科技人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人才计划选育人才特点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异化问题,构建了包含成就动机的科技人才激励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使用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人才计划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净效应。结果表明:(1)人才计划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鼓励人才自由探索和根本创新,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工具的过度使用、薪酬待遇和资源的过度倾斜等问题;(2)适度科研经费支持有助于强化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而过度强调绩效激励则可能产生挤出效应;(3)入选人才计划对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激发作用是显著的,在继续推进人才计划支持方式的同时应正视弊端、系统谋划。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22,(1)
通过访谈法与文本分析法分析了D大学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现状,发现D大学形成了一个多主体联动,围绕项目支持、成果奖励、职称晋升、荣誉称号、人才培养以及生活保障6个方面的一个良性运转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体系,但是仍存在着激励目标难度偏高、实现路径单一化等不足。针对目前的人才激励现状与不足,结合期望理论,从激励目标的实现可能性与激励目标效价两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有着良好的科学训练背景,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但在其成长中存在科研资源获取通道阻塞和双重压力所引致的科研功利化、激励制度保障性不足、强权排压抑制创新动力、科研成果"泡沫化"等问题。要促进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就应当引入非盈利组织,建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消除科研工作中权力垄断和"权力学术"的弊端,提供多样化的科技资源获取通道,建立执行有力和保障充分的科技人才可持续激励制度,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创新网络的组建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对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测度进行了探讨,进而研究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认为: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存量与技能的净增量是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体现,它受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激励效应、创新挤出效应、冲突等的影响;而创新网络资源的协同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知识创造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职业成就动机是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行为的核心要素,由国家各类人才资助计划催生的人才头衔能否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备受关注。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建立人才头衔、职业成就动机与创新成果产出关系理论模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1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人才头衔与职业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普遍较高,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成就取向、努力取向、专业充实取向和社会责任取向维度的职业成就动机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最后,提出完善国家人才资助计划体系、处理人才头衔与人才考核关系、发挥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的正向激励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分类评价视角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三个类别,从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科技人才类别与区域创新差异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开展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科技人才驱动区域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主要基于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立足于创新个体的基本素质、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类科技人才侧重创新个体的影响力和创新环境。(2)三类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呈现九种组态路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共同主导型,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个体—组织共同主导型、个体—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创新创业类人才为个体驱动型、环境主导型。(3)三类科技人才既有环境主导型这一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不同组态路径的替代关系中创新环境“硬条件”支持尤其重要。最后,本文基于三类科技人才个体、组织和环境的要素组合,为驱动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优化科技人才宏观生态环境进而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探究宏观生态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机制,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多重因素构成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表明:文化教育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存在4条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的有效路径,即科技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主导下的宜居文教驱动型、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主导下的经济科创驱动型、公共服务主导下的文教驱动型;存在6条阻碍科技人才集聚的路径,且与提升科技人才集聚路径之间属于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迎接世界军事斗争和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关键。从而着重强调了如何从精神上激励广大的军队科技人才,然后辅以一定的物质激励手段,以便让这些科技人才积极、踊跃地投身于国防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与教训,得出了有利于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的重要启示。研究表明,通过借鉴和吸取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应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立法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多元化的筹资结构和科技人才结构,加强科技软环境建设,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以提升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制造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000—201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科技活动统计面板数据,构建了心理契约、创新气候与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显性指标体系,并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科技人才与企业之间显现出交易型心理契约特征,高级人才与企业之间显现出平衡型心理契约特征;组织创新气候各因素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影响各不相同,研发投入和政府支持力度为正向效应,技术引进、市场和技术竞争为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