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厚的专业积累与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方法和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个典型特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2.
从人才资源、人才投入、人才绩效和人才环境4个方面选取31个指标,构建了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2000-2008年相关年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每一指标赋权,抽取资源及投入、环境和效能3个主要因子,构建了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以影响个人发展的三大商数(IQ、EQ、AQ)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的界定,在分析了3Q与创新型科技人才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调研数据,构建出了基于3Q的四维度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国有企业甄别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出发点,应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科技创新型人才甄别模型。该模型为企业评估科技人员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使企业容易识别尖端创新型科研人才,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攻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问题,从科研学术能力、成果商品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市场把握能力4个维度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物元模型,根据可拓集理论建立动态评价模型。结合实例,对西安某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以描述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分类评价视角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三个类别,从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科技人才类别与区域创新差异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开展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科技人才驱动区域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主要基于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立足于创新个体的基本素质、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类科技人才侧重创新个体的影响力和创新环境。(2)三类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呈现九种组态路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共同主导型,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个体—组织共同主导型、个体—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创新创业类人才为个体驱动型、环境主导型。(3)三类科技人才既有环境主导型这一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不同组态路径的替代关系中创新环境“硬条件”支持尤其重要。最后,本文基于三类科技人才个体、组织和环境的要素组合,为驱动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尽管从国外引进人才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但更需要自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文章即以博士后群体为例,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进行分析,并从六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知识二元性特征及其转化机制,科技人才政策应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引进促进培养为策略,以实现积累人力资本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根据知识二元性特征和产业技术水平两个指标,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分为4类,并构建基于知识转化的科技人才转型模型,而后提出系统的人才政策导向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创新网络的组建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对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测度进行了探讨,进而研究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认为: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存量与技能的净增量是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体现,它受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激励效应、创新挤出效应、冲突等的影响;而创新网络资源的协同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知识创造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有效管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定义创新型人才特质,梳理不同理论视角的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构建了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以加深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创新人才环境、人才吸引力等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的各个要素,通过定量研究筛选得到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大类29个指标构成的区域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并建立起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浙江省的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进行评价,并与一些省市进行比较分析,用具体的数字来刻画浙江省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情况。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创新型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对"The creative city"和"The innovative city"两种不同表述方法进行了阐释;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在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创新型城市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现有成果虽对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创新型城市的系统结构缺乏研究,现有评价指标多数是从城市创新能力的角度设计的,缺少创新型城市统一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缺乏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及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二是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三是研究创新型城市的统一评价标准以及综合评价和监测预警的模型方法;四是同步研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技术评价、经济评价、战略评价三个维度衡量科技人才创新业绩,从操作性、实用性、激励性、战略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通过公式量化了科技人才的创新业绩,以期构建科技人才创新业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科技人才数量虽在持续增长,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仍然缺乏,需构建由各级政府、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人才协同保障机制,实施灵活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营造适宜科技人才创新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6.
尽管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均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但实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不够科学。在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界定后,构建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影响力”五位一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能够凸显个体优势的竞优评析法,设计出指标权重以及相应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拟引进某区域中心城市的10位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竞优评析法能有效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个体优势,评价结果兼顾了个性化和民主性,为竞优评析法在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薛磊  窦德强 《生产力研究》2014,(10):148-150
文章阐述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提出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体系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研究以揭示其共性特征,有利于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按照特定的素质要求有的放矢。基于对87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调查,探索性地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它对一个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拉动和影响作用巨大。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培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自主创新理论的评述,从创新型人才制约创新能力入手,提出作为我国最早改革的省份广东,只有解决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问题,完善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型城市是科技资源高度聚集于城市空间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科技化和高级化的产物。然而,目前对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基于导向性、系统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灰关联分析法,建立基于全排列多边灰关联图示指标法的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南京2009~2013年间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京2009~2013年间呈现单调增长态势,从0.7419增长到0.9653,增长幅度为30.12%,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该问题,构建三螺旋交互科技创新模式,以期为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