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亮  刘岩 《技术经济》2011,30(8):32-38,112
根据河南省60家创新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这5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成果过于注重理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广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3):151-155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背后,存在高校、政府和企业等政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协同创新和合作博弈行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基于夏普利值法的合作博弈利益分配策略,构建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是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1985-2015年江苏省校企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985-2015年间江苏校企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各区域内部、外部校企专利合作的规模、频次、密度越来越大,网络集聚程度越来越高,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对江苏校企合作申请发明专利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校企合作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研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浙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浙江省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沟通渠道不畅、文化差异较大、合作能力不强以及政策支持不足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校企合作关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军 《时代经贸》2012,(2):123-124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一个双赢模式,对办好高校教育,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的历史演变的阶段分析,并以陕西校企合作发展现状为例,指出当前陕西技企合作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建立信任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知识转移等解决策略,以期为陕西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和类型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基本态势,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合作浅层不深入、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缺乏配套性政策法规、高职院校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不强、企业不主动支持配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建议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协同深化校企合作的支持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校企合作的能力基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获取更为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支持;引领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增强对校企合作的价值认同,深化合作,提高福建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校企联培博士后项目Mitacs Elevate是政府主导的协同创新项目。政府、高校、企业3方在项目经费体制、选拔体制、培养体制、监管体制等方面各司其职,形成了多方出资、利险均担,复合培养、学技并重,全程管理、立体监控,校企合作、深度协同的特点,实现了彼此合作无缺位、无死角、无重叠,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谈强化校企合作IT实训以全面升级学生就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化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IT实训对提升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力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以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对提升学生就业力的作用及各种建设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尚豫新  尚会心 《经济视角》2012,(5):149-150,158
高校和企业要向实现两者的双赢,资源互补的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要模式。本文从新疆校企合作认知程度、形式、成功因素、政府的作用、科研形式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校企联培博士后项目Mitacs Elevate是政府主导的协同创新项目。政府、高校、企业3方在项目经费体制、选拔体制、培养体制、监管体制等方面各司其职,形成了多方出资、利险均担,复合培养、学技并重,全程管理、立体监控,校企合作、深度协同的特点,实现了彼此合作无缺位、无死角、无重叠,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是实现闽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协同创新是促进两岸经济互补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为闽台共同培育创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当前,闽台两岸面临创新型人才缺口等挑战,需要通过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闽台两岸政府人才交流政策、发挥闽台两岸社会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拓宽闽台两岸高校之间的师生互动渠道、建立闽台两岸企业之间的员工交流机制、开辟闽台两岸校企合作人才培育路径,形成政府、社会机构、高校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提升闽台创新型人才培育绩效,促进两岸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林 《时代经贸》2021,(4):114-119
本文运用改进的双因素理论分析了高校和企业在政府主导下的动态关系。其基本思想是:在学校和企业之 间形成由信任与激励因子交织的网络结构,在校企机制作用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紧密关联,把校企合作转变成双 方因子间微观层面上的感知与融合。同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五种范式,指出底层范式资源链为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校 企深度合作模式,并提出去教师化、去学校化甚至去企业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技术要求,企业与具有知识密集和专家众多的高校合作,创新才有希望。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出发,高校和企业长期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因而高校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加强合作,选择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建立长期合作和信任机制,并努力寻求政府的帮助,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重螺旋的校企合作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福成 《技术经济》2007,26(9):108-111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政府对校、企双方的影响力都还很大,校企之间要做到深层次的有效合作和无缝对接,必需通过政府、高校及企业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合作的目的也不仅是校企受益,更重要的是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共赢与发展。三重螺旋理论为建立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校企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国家创新实力、促进国家科技变革的关键。然而,总体上看中国校企创新合作绩效不容乐观,如何提升其整体绩效也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多维邻近性作为衡量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常用前置因素,其影响关系也在不断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文章在理论分析及案例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邻近性的内涵维度以及对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结构方程对概念模型进行探索验证。结果表明:认知、技术及关系邻近性通过合作信任度和合作依赖度两个中介正向影响校企创新合作绩效,地理邻近性的作用在下降,政府引导支持和技术中介服务在两者之间起的调节作用互补且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协同创新优化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结构、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届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研讨会”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协同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结构化困境、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平台领导、创新服务体系的定位与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将战略导向、网络位置、组织间信任和合作创新绩效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研究了企业不同的战略导向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网络位置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间信任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中国企业合作创新的实际调研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导向与合作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适当的企业家导向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合作创新绩效;网络中心位置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合作创新绩效;组织间信任在战略导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用人需求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脱节所致,另一方面。是国家为扭转这种情况而制定的政策导向使然。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创新,更是教育的创新。近年来,高等院校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如火如荼,各个高校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这些尝试不仅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且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9.
促进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是各个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也出现了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加强校企融合协同创新的趋势。本研究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共建研究机构、开展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中国目前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校企融合协同创新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问题,并在导向方针、协作机制、创新平台、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分析了联盟产生原因,探讨了制约联盟创新合作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联盟创新合作一般博弈模型和联盟企业与高校创新合作博弈模型,发现创新合作各方的信任机制是制约联盟创新稳态运行的核心;从联盟内部构建技术选择机制、战略管理机制、合作信任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从联盟外部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机制、风险投资支持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机制以及社会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联盟创新稳态运行的内外保障机制建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