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在区域发展中,其发展水平呈非均衡的状态,而跨区域的低碳经济形成与发展是由自身组织与良性管理相协同,在不同区域的经济类型体制中形成多重约束力,从而保障低碳经济的平衡发展。本文主要以协调、沟通与共享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跨区域经济的低碳经济在形成发展管理协同中的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目的获得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论文旨在从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探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测算低碳经济增长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增长。(2)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研发溢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渠道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能源结构效应更有助于低碳模式塑造。(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东部地区的低碳水平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把握产业协同集聚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渠道,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速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外竞争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产业创新已经成为国力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低碳和协同的视角,首先分析了区域低碳产业创新体系形成机理,然后构建了区域低碳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最后结合实证提出了“统一布局(机制设计)—源头创新(产业链整合)—互动渗透(技术扩散)”的区域低碳产业创新体系实现路径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区域科技资源匮乏与协同度较低严重制约区域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协同与共享,如何推动各创新主体共同治理、共同发展是政府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科技统计数据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哈长城市群科技资源协同现状与未来协同趋势进行测算,结合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化治理方式,设计区域科技资源生态化治理机制。结果发现:2009—2017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态势平缓,其中2009-2011年和2013年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其它均处于一般协调状态。通过预测发现,2008—2022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一般协同状态。基于此,围绕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区域空间协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设计治理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少协作、区域竞争力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协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才能推动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此,应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科学合理地明确京津冀各自的功能定位,调整现行财税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安排,制定区域资源协同利用共享使用政策,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双方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态势,2020年较2011年年均增长33.58%,目前两个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约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模块的各项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采取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措施,实现地区低碳物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一博 《江南论坛》2022,(12):34-38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区域环境治理协同立法、跨区域联合执法和统一司法裁判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着跨区域组织协调机构定位与职权不匹配、区域协同立法缺乏深层次协调、联合执法缺乏法治保障和司法裁判规则不统一等不足。因此,应当以区域协同治理的思维统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法治进路,健全一体化组织协调机构职能、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深化跨区域协同执法体制改革、推动一体化司法协同机制建设,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同为国家战略,两者在对外开放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两大战略顺利对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战略的提出背景出发,分析了两大战略的关系.从构建交通运输网;打造低碳节能经济结构;发挥京津冀政治文化优势帮助"一带一路"加强政治沟通等方面,给出了两大战略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建立与完善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机制固然重要,但不能没有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特别是我国目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各地常以地方利益为重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确有调控能力的协调机构。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与顺利合作,必须要有通畅的联系机制、组织协调机构和合理的组织协调机制为基础。成立专门职能的组织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区际经济合作在研究策划、统筹规划、联系沟通、指导实施、信息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但由于我国区域异质性和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热情高涨,地方层面很可能缺乏自主推动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且低碳经济目标还可能与区域平衡发展目标和协调发展目标相冲突.因此,从区域层面探讨如何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文彬  宋建波 《经济地理》2024,(3):22-32+54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规模与碳排放协同引入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测度中,刻画中国市域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东强、中次、西弱”分布格局。(2)低碳经济协同效率呈现多极分化趋势,多数城市的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地区间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绝对差异增加。(3)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是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区域标杆”“精准施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提升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2)
文章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于该地区的城市群能够建立起在交通、产业、行政、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机制。该地区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经过分析文章认为形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政区经济"模式——即行政区,特别是城市型行政区对该地区经济约束过强是关键因素。文章对中国"行政区经济"的起源以及中国城市型行政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城市分工、完善区域协同立法、建立区域协调机构等举措是确保城市型行政区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应对突发外生冲击的重要支撑,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一强两核”格局,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呈现良好势头。但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产业化协作体系、产业数字化协同平台、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数据要素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协同、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协同和促进数据要素共建共享共通,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独特作用、阶段性规律三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机理。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支持主体、支持手段、支持对象、支持区域等多维视角提出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路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仍然落后的现状下,金融支持低碳发展并不存在一套万能的路径。各区域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等现状,针对产业低碳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领域,科学选择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各省区独特的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任何区域必须广泛对外联系的客观需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是一体化不断加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各地区经  相似文献   

19.
围绕达州天然气开发的实际,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现状及挑战,应用供应链管理、协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气协同开发的Shapley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天然气开发中政府、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实现协同和参与各方共赢的目标。在理论方面,研究了产业内外的协同机制和实施策略;在实践方面,为达州的产业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产业规划、工业布局以及达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以天然气产业为龙头,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环境保护内聚力不足、责任分担难以界定、合作共识难以达成等治理困境。建构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一体化的协作性治理网络是解决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健全决策与预防、参与执行、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互信、政绩考核与监管,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协同治理机制,以保障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切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