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裕的地区之一,但区内科技资源占有主体和创新实力存在国家强、地方弱,军工强、民用弱,高校科研院所强、企业弱等显著特征。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统筹科技资源成功的经验,强化科技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科技资源流动共享机制、军民结合和科技互动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和对接强大的军工科技资源,制定科技人员评价考核激励政策,大力开展制度创新,逐步解决统筹科技资源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从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资源等方面,对陕西科技资源统筹状况、政策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陕西科技资源结构不太合理、分布不平衡,科技财政投入不足,中介组织缺乏,政府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基于此,提出了陕西科技资源统筹政策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有效融合和统筹科技资源对于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激发科技资源创新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陕西省及西安市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资源统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从协同创新角度提出科技资源统筹模式和途径,推动科技资源高效统筹和集聚,为破解科技资源整合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EFE和IFE矩阵分析法对陕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中面临的机遇、威胁、优劣势等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SWOT战略分析法,明确了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发展战略。立足陕西语境,根据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科技资源统筹是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通过集成服务发挥科技资源统筹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对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给出了科技资源统筹下技术创新集成服务的含义、特征,研究了科技资源统筹下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各参与主体的生成机制、服务运营模式、利益调配机制,可为进一步形成与完善集成服务运营机制,推动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加强科技统筹协调对于中国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关键作用,也是中国科技管理亟待破解的难题。发达国家在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美国、日本、英国和欧盟4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机制,总结了建立强有力的高级别协调机构、通过战略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和优先事项、实施跨机构合作计划、加强预算分配统筹、通过评估引导资源配置、健全工作体系和规则等6个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对科技资源整合效果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将科技资源细分为人才、资金、设备、项目、成果及科技机构等6部分,并基于此构建了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所体现出的"灰色"特征,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具体算例,阐明了对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是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统筹金融资源促进农村生态金融的良性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从研究农村金融资源困乏作为切入点,利用金融生态理论构造了生态金融链的循环系统,围绕生态金融链,提出了统筹城乡金融资源,促进农村生态金融链良性循环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技资源配置理论的研究,考虑到科技经费的总体投入量、科技资金的来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量以及新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等因素,以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产业部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线性规划模型,结合江苏省工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方案,得出科技经费投入相较于科技人员投入对江苏省工业部门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的结论。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区域产业部门科技资源的配置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建立多元化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动态地调整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引培工程,增强科技人力资源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0.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的分形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是反映创新型国家和省区建设的重要尺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分形评价模型,并对我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类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资源的城乡配置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领域的突出反映。总结了我国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主要问题,在回顾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状况,指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城乡合理配置的出路,并具体提出了统筹城乡金融制度建设、统筹城乡金融市场建设、统筹城乡金融环境建设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英 《产经评论》2012,(1):104-110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要以香港为例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3.
赵丽  赵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126-132
资源型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系统脆弱,资源过度开采后会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进行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走上了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基于此,创新性提出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的内涵,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并采用正态云模型,以大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特点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指出目前地方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TPE复合系统模型,从绿色转型的动力系统和推力系统考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的内涵。围绕构成动力系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大子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大庆市为例进行具体评价,结果显示大庆市具有较强的绿色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郑艳  化蓉  黄超 《海洋经济》2019,9(5):37-43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是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海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所有权改革为切入点,从资源清单和分级行使两个方面探索解决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和权益不落实等问题的实现路径。本文首先梳理出当前海域资源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探索制定中央直接行使和委托地方行使海域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源清单和空间范围,并进一步细化出分级行使所有权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和评价考核等;最终,针对海域资源资产所有权管理融入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资源错配理论,测度了内蒙古2012—2018年资源错配和GDP产出效率损失,分别计算了科技人力 资源、科技资本资源错配对GDP产出的作用。研究显示,内蒙古中部地区资源相对过剩,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不 足;科技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科技人力资源的错配相对科技资本资源对GDP产出拉动作用 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对协同创新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统筹考虑枯竭型矿区特点,对矿区资源进行了重组分类。通过研究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协同创新资源开发策略,明确了创新主体与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关系,构建了协同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可为煤炭企业枯竭型矿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特点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指出目前地方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深入分析其在共享与服务各环节间的价值传递特征和基本规律,对于推动资源共享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剖析了科技信息资源及其价值的内涵,以及目前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流动过程分析,重点开展了科技信息资源价值传递的基本形式研究,对部门内与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价值传递的元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