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考虑创新的经济产出、科技产出和社会环境效益,构建CCR和BCC模型,测算了2013- 2014年53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综合效率及其分解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对非DEA有效城市的投入冗余进行了对比和原因分析,并根据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效率测算结果,提出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技术创新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进而辨析其达到DEA有效的改进方向。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03—2017年中国75个创新型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运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各城市科技创新效率;其次,基于修正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才流动、资本流动和制度学习3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网络结构及演变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最后,利用考虑城市地理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科研基础设施和人才流动中心度对城市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学习中心度、人才教育和产业结构为负向影响;②随着时间推移,城市人才流动中心度对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趋于强化,资本流动中心度从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趋向于在不同城市呈现出激励和阻碍两种效应,制度学习中心度的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③各城市创新网络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测度期前期差别较小,而在后期呈现出越发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以2003—2017年中国75个创新型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运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各城市科技创新效率;其次,基于修正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才流动、资本流动和制度学习3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网络结构及演变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最后,利用考虑城市地理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科研基础设施和人才流动中心度对城市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学习中心度、人才教育和产业结构为负向影响;②随着时间推移,城市人才流动中心度对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趋于强化,资本流动中心度从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趋向于在不同城市呈现出激励和阻碍两种效应,制度学习中心度的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③各城市创新网络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测度期前期差别较小,而在后期呈现出越发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颜莉 《经济地理》2011,(9):1470-1475
文章提出的我国城市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创新业绩和创新效率两方面对城市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以我国目前五大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实践和实际数据对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结果与五大城市的创新实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该城市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实用性,如果实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监测和对策研究,对各城市制定创新战略、调配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发展创新环境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随机效应Tobit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和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得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的研究结论,从而提出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既有技术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影响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技术能力中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显著影响,进而探讨企业创新导向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扰动作用,并应用调研数据对该作用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战略创新导向在技术能力作用于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强的战略创新导向会强化技术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正向作用,弱的战略创新导向则会弱化技术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作用。企业在致力于构建技术能力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提高战略创新导向与技术能力的匹配性,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将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种,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绩效形成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了257份样本数据,并对各种影响路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均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进行环境创新效率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共同前沿(Meta-Frontier)生产函数的效率评价模型,将我国分为东、中、西及东北4个区域进行环境创新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将各地区视为技术同质性单元时得到的环境创新效率与技术异质性环境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考虑技术异质性时我国环境创新效率普遍偏低;环境创新效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各区域间效率差距较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区域环境技术创新效率改善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衡量创新资源集聚、流动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根据提炼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基于分析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了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显著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创新资源集聚度高、流动性强的城市,创新建设水平一般也高;与创新资源集聚度相比,创新资源流动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相关性更强。要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必须同时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流动。  相似文献   

11.
胡文玉  王文举 《技术经济》2020,39(9):89-100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扩散传播和驱动的双重视角下研究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首先,围绕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基于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视角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传播机制,并应用Bass模型对其传播机制进行测度;围绕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中介基于技术创新扩散驱动要素的视角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驱动机制,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驱动机制进行测度。其次,运用2001-2018年中国五类城市(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ICT数据对其创新扩散传播机制和驱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Bass模型能够有效测度五类城市ICT创新扩散的传播机制,且五类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动态SAR模型能够更全面测度五类城市ICT创新扩散驱动机制,时间、空间和时空滞后效应驱动显著,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视角测度并分析了对五类城市的驱动效果,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创新步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元层面,政府与经济主体交互共生对促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首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226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深圳尽可能相似的“合成深圳”。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真实深圳”与“合成深圳”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呈倒U型;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创新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演化,由于政策时效、技术变革和需求转移等原因,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降低,但尚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anel Data模型,度量了体系制度安排创新与技术创新效率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系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通过激励与约束微观个体技术创新行为,对农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各微观个体为体系开展科技创新的时间工作效率和经费开支使用效率能显著影响其技术创新效率;相较于时间安排合理程度而言,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对于技术创新成果取得和技术创新效率大小的影响更为明显。提升体系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体系的内在制度结构和完善体系制度实施的外部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创新引起的.建设创新型建筑业是中国建筑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唯一途径.为加快创新型建筑业的建设进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定性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管理创新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李子奈等学者建立的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定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中国建筑业1993-2007年间管理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10.152%,技术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12.357%,广义技术进步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22.509%,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弹性系数之和为0.981,轻度规模效益递减,基于此提出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的战略安排: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先导,通过管理创新引导有序高效的技术创新,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提供更准确的理论指导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3)
技术进步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那么,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工业二氧化碳减排?这种影响在工业内部各行业之间有何差异?文章基于2002-2012年中国工业分行业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工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TFP)进行估算,并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变动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明显,大部分工业行业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后,文章从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减排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存在着"两条道路"之争:由专有技术创新推动共性技术创新所形成的自下而上创新道路和通过共性技术创新引领专有技术创新形成的自上而下创新道路。选择何种道路是确保我国产业实现系统性升级的重要命题。基于层次结构的合作博弈分析显示,通过突破共性技术的研发困境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是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是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效率的测度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旅游效率和甘肃省1995—2014年旅游产业的总效率变化值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区域旅游效率差异明显,旅游效率总体发展趋势存在波动性,发展势态良好。但受国家重大事件和经济政策的导向性影响大,相比较而言在旅游产业的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该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生产创新,增加资源的投入量等方式来提高旅游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促进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